自我效能、绩效反馈与创造性思维认知负荷的关系

作者: 李丽

摘  要:该文以38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自我效能、绩效反馈与创造性思维任务中认知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积极性反馈和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思维任务中较低的认知负荷有关,而较高的认知负荷会对创造性思维产生消极影响;自我效能感越高,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就越低;与负反馈相比,正反馈与较低的认知负荷有关;较高的认知负荷对创造性思维绩效有负向影响;认知负荷在绩效反馈与创造性思维,以及自我效能与创造性思维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对鼓励学生参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教育者的教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自我效能;绩效反馈;创造性思维;认知负荷;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101-04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ed 386 college students as participan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cognitive load in creative thinking tasks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sitive feedback and a strong sense of self-efficacy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cognitive load in creative thinking tasks, while higher levels of cognitive load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creative thinking. The higher the self-efficacy, the lower the cognitive load during the creative thinking process. Compared with negative feedback, positive feedback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ognitive load. Higher cognitive load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creative thinking performance. Cognitive load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creative thinking, as well as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creative think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wh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ngage in 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ies.

Keywords: self-efficacy; performance feedback; creative thinking; cognitive load; mediating effect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与解决问题和策略运用等复杂任务一样,认知负荷会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1]。认知负荷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任务特征如何影响认知负荷,以及重视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要性。除了任务本身特征外,认知负荷还会受先前知识,以及与任务相关的绩效反馈等外部因素的影响[2]。另外,影响学习者完成复杂任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所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信念[3]。坚信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较强能力的学习者,在面对创造性任务时,可能会经历较低的认知负荷,因为自我效能感是增强完成任务信心的助推器。然而,自我效能感或绩效反馈对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一)  自我效能和认知负荷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成功地完成特定领域任务的能力信念的一种个体差异因素,往往受到成就经验、替代经验、口头说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3]。自我效能感对发散性思维任务有影响,但对收敛性思维任务无影响,只是存在一种曲线关系[4]。而且,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积极的弱相关,但取决于所运用的创造性任务测量的类型[5]。可见,自我效能感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探究和阐明。自我效能和认知负荷因个体学习者基于特定任务对个人能力或任务难度的感知所表征。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体差异性因素,因而会以类似于其他影响认知负荷的个体因素的方式影响着认知负荷,如注意控制或工作记忆容量[6]。而认知负荷又会影响创造性思维,即认知负荷越高,创造性思维绩效就越低。尽管自我效能是认知负荷的潜在贡献因素[7],但这种关系尚未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中进行调查。因此,深入探究帮助学习者了解哪些创造性思维因素受认知负荷的影响最大以及增强自我效能是否可以减少认知负荷至关重要。

(二)  绩效反馈和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常受外部绩效反馈的影响。接受消极反馈会增加任务后的难度评价,而且若前期任务反馈是对当前任务的归纳则不会增加感知心理努力[8]。创造性任务中的反馈影响成功完成任务所需的抑制能力,即影响抑制无用但相关信息的能力,而且积极或消极的反馈也会影响个体的情感状态,而情感状态又进而影响元认知判断[9]。而且,某些类型的积极反馈与创造性绩效的降低有关。积极反馈会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而较低的认知负荷反过来又与较好的迁移绩效相关,这表明反馈对认知负荷的影响也可能源于反馈对学习者的有用性[10]。此外, 尽管反馈对随后的创造性思维任务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但也表明收到积极反馈者比收到消极反馈者在创造性绩效上明显呈下降的趋势[4]。总之,绩效反馈是否对认知负荷产生影响取决于学习者在后续的任务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反馈。

(三)  自我效能与绩效反馈的交互作用

自我效能是否会缓解消极反馈对认知负荷的影响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表现和掌握经验的评价。工作记忆容量等个体差异影响学习者对绩效反馈的反应[11]。若个体认为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较低,就会更多地关注负面反馈,从而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并在后续任务的完成中认知负荷就会增强,而自我效能感低者可能会通过接受消极反馈而强化这种信念,反过来又会增强创造性思维中的认知负荷[4]。可见,自我效能感和绩效反馈都与任务绩效呈正相关,而自我效能感高且又接受积极绩效反馈者比只是得到消极绩效反馈或自我效能感低者表现的更好。若高自我效能是对消极反馈的保护,那么认知负荷可能不会因消极反馈而显著增强,但个体常常低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若得到消极反馈,则会更为显著[6]。本质上讲,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天赋而不是一项可塑的技能,而且有关创造性思维力本质的信念会影响个体的创新自我效能感。综上,自我效能在面对绩效反馈时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以及如何影响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  研究设计

(一)  被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广东某高校400名(男172,女228)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6.5%。其中,大一学生268名,大二学生118名。

(二)  研究工具

1  创造性思维任务测量

本研究使用两类创造性思维任务:非常用途任务和隐喻任务,均属于发散性思维任务,这是衡量创造性思维的常用方法,可以对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1)非常规用途任务。非常规用途任务(Unusual Uses Task-UTT)是使用最广泛的发散性思维任务之一。本研究采用台湾学者徐芝君等编制的“报纸的不寻常用途”测验[12]。研究中,采用“报纸”作为UTT项目,要求被试在5分钟内进行作答,时间一到,被试必须立即停止作答。UTT任务的计分由2名教师根据反应常模进行独立评分。然后,取其评分的平均值作为结果,以力求减小评分者的主观影响并对评分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评分者信度(Cronbach's α)分别为0.940(流畅性)、0.863(变通性)、0.814(新颖性)。

2)隐喻任务。在隐喻任务中,当收到一个隐喻的定义的描述后,引导被试在5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创造性隐喻(如:所上的最无聊的课或所吃的最差的食物)。缺乏创造性的回答大部分是日常语言中经常使用的短语(如:蘑菇是地球上的浮渣),而更具创造性的回答则新颖、生动(如:寿司就像一只黏糊糊的树懒在我舌头上爬)。提示符的顺序是平衡的;在第一组任务中收到无聊的课堂提示的被试在第二组任务中收到最差的食物提示,反之亦然。

2  自我效能感和认知负荷的测量

1)自我效能感问卷。运用新加坡学者Alan[13]构建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量表(Creative Self-efficacy Scale)”,共10个项目,由能力效能(ability self-efficacy)、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和工作效能(work peformance)三个分量表组成,涉及学习者创新表现的诸多方面。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就越强。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5。

2)认知负荷问卷。借鉴司国东等[14]《认知负荷问卷》,结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创建“创新型学习者认知负荷问卷”,问卷分为外部负荷(任务特征对学习者的影响)、关联负荷(学习经验与任务间的兼容程度)、内部负荷(学习者内心感受及努力程度)3个维度,共18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示感受到的负荷越大。外部负荷、关联负荷、内部负荷各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77、0.81,问卷总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三)  数据处理

运用SPSS20.0和Amos 22.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使用线性模型、多变量协方差分析和参数估计(组间比较)对数据进行检验。

三  结果与讨论

(一)  初步的结果

认知负荷在第一组(收到反馈)任务中没有显著差异。在接受反馈之前,积极反馈条件下的被试比消极反馈条件下的被试具有更高的认知负荷[MD=.362,p=.021,95% CI(0.11,0.108)]。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考察自我效能感对第一组创造性思维任务认知负荷的影响。自我效能为自变量,第一组非常规用途任务和隐喻任务的认知负荷为因变量。在第一组任务中,自我效能感 [Wilk's λ=0.84,p<.001,η2p=0.29]对非常规用途任务认知负荷[β=-0.376,p<.001,95% CI(-0.501,-0.343),η2p=0.108]和隐喻任务认知负荷[β=-0.467,p<.001,95% CI(-0.518,-0.249),η2p=0.094,β=-0.312,p<.001]。

(二)  创造性思维中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的影响

第二组任务的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5.02(SD=0.98)]。自我效能[Wilk's λ=0.89,p<.001,η2p=0.10]对非常规用途任务[β=-0.408,p<.001,95% CI(-0.546,-0.279),η2p=0.103]和隐喻任务[β=-0.421,95%CI(-0.501,-0.267),η2p=0.094]中的认知负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即使考虑到第二组任务中的绩效反馈,但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产生中等程度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被试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中具有较低的认知负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