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一般路径研究

作者: 余厚强

思政元素融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一般路径研究0

摘  要:基于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情况的提炼归纳,围绕课程思政目标的分解与映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取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技术三个部分展开深入剖析,构建提出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一般路径。确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的4个一级目标和15个二级目标,阐释内容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具体过程,从融合要点的知识讲授、基于案例的分析研讨和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论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具体技术。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推进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元素;思政融入;课程思政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176-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and induc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from three parts: the setting, decomposition and mapp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the mining and extra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technology of element integr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element integration. Then we construct the general routine of the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urriculum. This paper sets 4 first-level goals and 15 second-level goal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xplains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content analysis, case study and other methods to the m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urriculum, from the fusion point of knowledge teaching,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discussion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practice three aspects it discusses the concrete technologie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Keyword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在学术界“课程思政热”的浪潮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新时代”“信息化”“元宇宙”“大数据”“智慧化”等政治经济社会热点话题密切相关,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创新发展学科教育教学,深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改革,培育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业人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校及院系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不少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2021年5月16日全国20余所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业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大学,顺利召开国内首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并发起成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课程思政联盟”[1]。

在学院层面,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点以自身院系实践为例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实施思路,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筹协同与分类指导、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四个统一。在学科层面,学科专家探讨所在二级学科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例如,徐拥军等[2]提出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快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课程层面,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从自身所教授的课程出发,探讨或实践课程思政建设。例如,李典诰等[3]指出档案学专业导学课程思政应结合求学求职经历、教学科研业绩、社会公益活动等启迪专业智慧,结合学科历史、专业价值、办学特色等根植专业情怀,通过欣赏经典档案产品、推介优秀兰台人物等升华职业愿景。

纵观国内信息资源管理学界已有研究,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但是亟需在操作层面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文献梳理与资料分析,结合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构建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一般路径。该路径包括课程思政目标设定与分解,阐明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相互映射关系,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取、融合与评价的方法体系,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目标分解与映射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积极适应社会需求,思考专业教育的价值诉求、育人高度和战略意义,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技术含量、精数据分析、广学科视野、专行业领域的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人才。

(一)  课程思政目标的分解

依据国家层面的课程思政目标,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身特征及发展目标,凝练得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坚定信念、健全品格、锤炼专长、综合发展。梳理确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的4个一级目标,分解得到15个二级目标,见表1。

表1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目标分级

(二)  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映射

为使课程思政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完美契合,还需进一步将其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映射。

首先,掌握该课程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明确其对应课程思政目标的侧重。依据在课程思政理念中发挥的作用和侧重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可凝练为通识基础、学科核心、互动研讨和实践教学四类[4]。通识基础类课程目标以综合发展为主,健全品格和坚定信念为辅;学科核心类课程目标以锤炼职业素养为主,坚定信念和健全品格为辅;互动研讨类课程目标以锤炼创新能力为主,健全品格和综合发展为辅;实践教学类课程目标以锤炼实践能力为主,健全品格和综合发展为辅。

其次,将课程思政目标与该课程主体内容进行匹配。根据拟定的课程大纲或课程内容的其他概括性文本,对照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目标层级表,思考选定该课程的每个章节可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形成多对多的映射关系。

最后,融合形成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目标。将匹配得到的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多对多映射关系进行梳理,分类合并,融入到课程本身的知识传授目标中去,形成该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实践目标。

二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开展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将内容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

(一)  内容分析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

内容分析法是最常见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内容分析法主要是以编码的方式对教材或其他材料中体现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标记和梳理,具体来说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样本选择与获取。制定教材选取标准,选出代表性教材,确定教材编码样本;若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和全面,可以将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教授相关课程的教师、该领域专家的访谈文本作为补充,形成最终的研究样本。

第二步,划分内容单元、分工标记梳理。将研究样本按照类别或章节划分成内容分析单元,按照标记成员的知识背景分组,人工逐句阅读梳理,标记摘录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句子、段落,其中同一教材的多种版本的相同文本只摘录一次,梳理获得摘录文本。

第三步,数据编码,逐级提炼归纳课程思政元素。借助NVivo12等编码分析软件,自底向上对上一步获得的摘录文本进行一级编码、二级编码、三级编码。

第四步,编码复核。研究成员对摘录文本的编码进行复核,对存在异议的节点进行讨论,确定最终的编码。

第五步,确定课程思政元素。对提炼出的课程元素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课程重点,参考专家意见,确定最终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二)  案例分析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

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能突出课程思政效果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来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整个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实践中大量可用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案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案例分析法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应用十分必要和迫切。

具体来说,授课者首先需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实践中尽可能多地收集课程相关案例,按课程知识点对收集来的案例进行分类梳理,剔除相关度低的案例;其次,对每个案例进行时空、事态发展等梳理理解,结合学科课程思政目标分析提取每个案例目标最相关、效果最突出的课程思政元素;最后,结合课程知识点内容修正确定每个案例所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依据课程知识点层级、次序形成相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三)  其他方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

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中,方法的运用是综合的。调查法中的访谈法是最常用的辅助方法,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总的来说,访谈法主要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的两个阶段。一是分析样本获取阶段,为补教材内容分析不足,选择部分修习过该课程的学生和其他高校该课程任课教师进行面对面或电话深入访谈,调查其对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与理解,整理形成可用于内容分析的访谈文本。二是元素最终确定阶段,对思政专家和本学科专家进行访谈,调查专家们对提取获得的课程思政元素的修改意见,参照意见进行修正,形成最终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三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技术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技术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向来注重学科教学的方法改进和效果评估,例如张靖等[5]证明案例研讨、实践调研和志愿服务等教学形式对课程思政目标实现效果显著。归纳来说,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技术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