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
作者: 褚衍昌 赵桂红 吴正泓 张明凤 钱晓芳摘 要:民航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对于高端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该文在分析国际航空运输发展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目标、总体思路和建设内容,最后提出该平台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人才;国际认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172-04
Abstract: Civil avi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international industry, demand for high-end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is increasingly urg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transpor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general ideas and construction cont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high-end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platform,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tform.
Keywords: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business management personnel;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2022年4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真正实现“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可见,我国航空运输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民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联通与合作更需要跨文化商务管理人才,对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我国国产客机C919等投入商业运营,将会有更多的国产飞机与波音飞机和空客竞争商务飞机市场,那么,不仅需要飞机销售谈判、市场分析和营销等商务人才,也需要中国民航输出商务管理模式和方法,中国民航“借船出海”,才能确保中国航空“飞得起”和“飞得好”。在国产飞机“走出去”的时期,急需实现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发展。
民航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建设民航强国以及促进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就急需补齐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短板。努力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我们更要重视国际化:把航空市场拓展成为国际化、大众化的市场空间;提高我国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努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提高我国在制定国际民航规则以及准则的话语权。通过对中国民航评估发现,中国民航经济效益和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是制约中国民航发展的主要短板。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战略对国际商务能力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截至2020年底,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128个,通航62个国家。但是,中国民航在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还处于弱势。我国航空公司驻外办事处高端国际商务管理人才缺口也很大,例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现有驻外办事处内派工作人员800人左右,三年轮换一次,但是往往由于人员短缺导致不能及时轮换。加上中国大飞机走出去所需要的商务人才,保守估计每年需要1 000人左右。我国民航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培养能力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民航大学提出了本世界中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目标。因此,学校商科必须要加快学科建设;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牢牢把握民航业发展脉搏,为行业提供专业商科人才;必须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学校商科的国际影响力。
一 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意义
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高端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提高中国民航在国际航空运输商务活动中的国际话语权。目前中国民航国际航空运输面临着运输量大但是竞争力不强的尴尬境地。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民航在国际舞台上的商务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因此,构建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平台既能全面补齐中国民航所需要的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人才短板,也是提高中国民航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民航大学被誉为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商务管理人才的摇篮,商务管理人才也是学校最早培养的核心三类人才之一。中国民航大学是国际民航组织(简称ICAO)升级版航空培训(简称TRAINAIR PLUS)计划正式成员,具有开发ICAO标准化课程、举办ICAO培训的资质。中国民航大学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简称IATA)授权培训机构。
该平台建设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胜任国际航空组织,地区性航空组织、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制造企业等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高级商务管理专门人才。该平台建设将助力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六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支持国际商学院商科认证(简称AACSB)和工商管理硕士国际认证建设(简称AMBA),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的民航商学院和学校的目标。
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立足于中国民航多领域民航强国目标,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国际商务管理专业化和航空运输商务国际化相结合;二是航空运输商务管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三是航空运输商务管理实务与商业数据分析(BDA)相结合。提高中国民航大学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的办学水平,打造集本科、硕士、培训、认证和智库等为一体的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平台。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适应全球化的[1]、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端国际运输管理人才是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竞相改革了各自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如法国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便利,鼓励创新性人才的培养[3],并且法国为了打破美国对高等教育市场的垄断,不断加强与欧盟国家以及法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法国还通过商业化的方式加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以促进国际人才的培养。一些国家推进了课程设置的综合化和国际化。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文学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等五门核心课程,使学生了解、熟悉一些知识的主要方面。日本以东京大学为例,该校的普通教育课程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将以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国语、体育五大类课程改为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主题课程三大类[4]。”在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美国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本科生教育的目的之一,尤其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能力。日本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挖掘学生潜在的科学研究能力[5]。发达国家有两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西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6],美国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产学研新模式,如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等[7]。德国产学研模式强调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共同培养高水平人才。
我国在国际化交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我们未充分利用中外优质教育资源[8]:引进的国外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但这其中如何充分利用双方优质资源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极大影响了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未深化中外高校协同程度:出于对成本问题的考虑,在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许多国外院校老师在中国授课的时间往往采取集中时段的授课或者远距离指导,其余时间未做到及时的知识巩固与补偿。校企大多停留在较浅的表面,即学校比较主动,而企业相对被动[9]。合作项目缺少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造成了困难,很难达到对国际化工商管理人才应用性的要求。未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我国高校在国际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考核,仅限于对成绩的考核,缺乏对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管,亦缺乏对中外双方教学质量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考核[10];以及未重视跨文化融合路径的建立等,这导致虽然我们在加强国际人才培养的路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三 建设思路和内容
以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中心智库和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依托,以学校得天独厚的学科及教育资源为支撑,以学校完善的国际化工商管理硕士,本科国际班、卓越班、国际培训办学体系为基础,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培训资质和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平台为交流窗口,对标AACSB和AMBA认证标准,完善ICAO、IATA等授权培训体系,形成一个国际培养体系,打造一个国际商务管理专班,达到两个国际认证标准,构建四个平台。
平台总体实施思路为:在系统分析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环境基础上,深入研究AACSB和AMBA认证标准,调研国际航空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构建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培养平台,形成覆盖本科人才教育、研究生学术研究、在职人员培训和行业管理咨询等终身学习的国际化培养体系。打造国际民航组织、航空运输企业和航空制造企业国际化商务管理专班;构建师资专家队伍平台、课程包平台、国际合作和交流平台,以及智库研究与咨询平台。
(一) 国际航空运输商务管理教育环境分析、人才需求调研和两大认证准备工作
1 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环境分析
根据发展需要,系统分析民航局、航空公司和机场等商务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相关的国际组织、地区组织,国家以及商务活动相关的规章、规则等,重点分析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商务管理规则,进而锚定航空运输商务管理国际化培养定位和目标。
2 国际航空运输高端商务管理人才需求调研
对主要国际航空运输企事业单位国际商务管理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明晰现存问题,为国际化培养平台设计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航空组织、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输企业不同层级的航空运输商务管理多层次国际化培养体系,搭建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胜任力模型,并在师资队伍、课程、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智库等方面达成各层级人才胜任力目标。
3 AMBA认证准备工作
综合分析当前民航国际化的国际规章的短板,民航设计、生产、运行、维护环节管理服务的弱项,结合学院发展现状和认证“使命驱动、持续改进”的导向,依据AMBA认证标准,成立AMBA认证专项工作组,根据AMBA国际认证的五个阶段:初步联络、自我审查、预认证、现场认证以及报告提交,进行认证的准备工作。围绕AMBA国际认证的标准,从学院、师资、项目管理、学生、教学、评价等六大模块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