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杜贺超 蒋加进 王楠楠 李静 姚宏亮
摘 要:如何以专业类课程为依托,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以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从制定思政教学目标、梳理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机制、教学实践效果及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等方面,探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丰富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教学体系;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192-05
Abstract: How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rganically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establish virtue and cultivate peo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 comprehensively. Taking the course of 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way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ul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sort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stru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implement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reforming teach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teaching practical effect, and build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eams. The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teaching system;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逐步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提出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类课程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2]。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迅速开展,例如,在食品营养学中深入挖掘民族饮食文化和民族特色食品,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3]。食品微生物学中通过思政案例发掘思路,传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鲁班工匠精神[4]。食品微生物学中探讨思政教育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入点,建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4]。但是仍然存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不系统,评价体系不完善,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5]。
近年来,金陵科技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实施专业课程评价考核改革,促进学生多元化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动物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紧跟国家和学校的步伐,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笔者讲授的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具有工科和农学的特点,课程思政的设计需要将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生态文明教育、宪法意识与科学精神相结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本文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改革、教学实践效果及跨学科团队组建等多个环节,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一 明确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目标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还有效融入思政育人目标,从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和职业规范等方面支撑毕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综合性的学科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目标与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见表1。
课程目标1: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念和分类,能够根据各类污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增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
课程目标2:掌握动物性食品兽医卫生监督的理论知识,能够进行畜禽屠宰加工和检验检疫,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课程目标3: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卫生基本理论和检验技能,能够结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对动物性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树立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
课程目标4:借助各种案例熟悉食品卫生监督和评价的方法和过程,以捍卫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维护我国动物性食品的出口信誉为己任。
二 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每个章节知识点的思政资源和德育素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课程内容中,是思政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要求落实“四个最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学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笔者从法律意识、爱国教育、科学精神、食品安全、诚信教育、生态文明理念、工匠精神、敬业精神、人文自信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挖掘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元素和知识点是有机融合的,不是相互孤立的。要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课程中每个思政元素的切入点,针对不同的元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迹可循。这样才能把课程思政的“盐”融入课程之“汤”中。基于此,我们围绕课程思政的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凝练思政主题和案例,构建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表2)。
三 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思政教学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扩展课程外延,增加校企合作,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而然的与知识点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已经在“超星”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上建立网络课程,可以通过学习通教学软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有课前导学、知识点PPT、知识点微视频、思维导图和在线测试等内容,学生可以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时对难重点进行深入讲解,并通过课堂测试和互动,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混合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另外,混合式教学能够扩展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畜禽屠宰加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网络课程上传企业屠宰加工的视频,使学生有更加主观地认识屠宰标准化、行业现代化的发展,增加学科自信。观看后通过思考屠宰过程中人道屠宰精神的体现,也将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
(二)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翻转,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能够提升学习兴趣,锻炼自我表达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探索精神[8]。在实践过程中,打破课程禁锢,结合日常科普和科研进展增加系列专题,巩固理论知识,扩宽科研思路,形成食品科学综合思维。例如在乳和乳制品的卫生检验中,设计三聚氰胺的检测这一专题,学生通过前期查找资料,了解三聚氰胺检测原理,明白为什么会违规添加,通过小组讨论设计不同的检测方法,并进行PPT展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案例教学法
根据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围绕知识点选用合适的支撑案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内容,揭示现象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通过设计课堂问题、小组讨论和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例如讲解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时,结合非法使用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工业“三废”的排放等问题,选择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一些有担当有责任的正面企业进行比较,强调诚信经营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学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辩能力。
(四) 校企合作教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一门专业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从而达到产学促进的效果。为此,我们与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等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包括屠宰加工车间、污水处理系统、食品加工车间等部门,熟悉畜禽屠宰加工的各个环节。与生产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需求。通过这样的实践环节,能够促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还能通过企业的需求引发学生对学科的思考,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考核
确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增加思政教育考核比例。课程思政的考核力求涵盖学生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念的多重维度,洞察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和实施的合理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完善,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9]。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表3)。从翻转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程作业、线上学习等方面测评,重点考查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科学创新精神、法律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期末考试主要围绕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畜禽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和检验,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卫生检验三大部分的内容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学科综合思维。
五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