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专业的专业思政探索
作者: 唐涛 栾银森 吴志东 赵排航 宋燕燕
摘 要: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军校着重培养学生忠诚使命、爱国情怀、科学思维和岗位任职等能力素质的特点,该文从专业课课程整体出发,探索构建军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思政体系,实现思政元素由点到面、思政路线由齐头并进到有序递进、思政模式由单打独斗到协同统一的转变。重点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三门基础专业课为例,提炼科学思维培养的典型思政案例,阐述专业思政体系构建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关键词:理工类专业;专业思政;军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科学思维培养;意志品质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6-0043-06
Abstract: Centering on the training goal of high-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litary academy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oyalty, mission, patriotism,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job hold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of them ilitary acade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have changed from the point to the surfa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nes have changed from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to orderly progres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s have changed from solo efforts to coordinated unification. Focusing on three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mely Basic Circuit Analysis, Signal and System,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 typ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of scientific thinking training are refin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are expounded, so as to realize the same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military school; training of scientific thinking; will quality exercise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各高校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明了方向[1-2]。《纲要》实施以来,各高校各学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教学教育成效进一步提高。在理工科类专业中,各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程中所蕴涵的理论知识、思维素养、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元素融入日常教学[3-7]。在理工类专业的思政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在专业知识点引入和工程应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素材,但各门专业课的思政元素“点”状分布,未充分利用理工类专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此外,对军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需结合军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人才培养特点,理清各门专业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向战为战的角度构建专业思政体系。
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思政研究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物理、数学为基础,聚焦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专业课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专业性与整体性结合,属于典型的理工类学科[8-9]。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和调研相关文献发现,近几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备受重视,专业课教师积极打磨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发掘思政元素,尤其是在专业先驱创新精神、成功应用案例、国防民生工程背景等方面提炼了较多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价值理念、精神追求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思政建设倾向于单个课程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探索之上,各门课程思政建设各自为战,课程思政元素零零散散,研究视野相对局限,没有科学统筹,缺乏系统性、协同性,有待发掘课程与课程、课程与专业的深层次联系。
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思政建设还不完善。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融合性设计,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统一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0-12]。《纲要》发布以来,虽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成果数量总体上较之前明显激增,但从学科、专业的视角出发的体系化专业思政研究较少,也未形成清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方案。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要求,但是在专业思政体系构建和实施时,需要任课教师在熟悉培养方案和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吃透弄懂专业课课程体系,理清专业课课程之间的本质联系,挖掘贯穿统一的思政元素,形成统筹协同的育人思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行业背景、学情掌握有较高的要求。从调研来看,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思政还未得到充分研究,也未达到各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效果。
另一方面,《纲要》中明确提出理工类学科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一般集中在培养学生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方面,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开展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讨论和探索较少[13-14]。笔者认为,相比公共课程,专业课课程除了在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上激发学生外,更适合也更应该充分利用课程中典型知识点的讲授培养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和能力。
再者,与地方高校相比,军校学生具有独特的毕业分配制度,人才培养的指向性非常强,学生在其入学之日就确定其将来的职业是军人。军校的育人要求是:为战育人,服务打仗,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在这个总的要求下,各专业学生培养时,除了岗位任职能力外,尤其应该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
二 军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思政构建思路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思政建设中各个专业课课程思政“单打独斗”、科学思维思政要素考虑不足、专业思政整体性谋划欠缺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在教学团队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结合军校特点,依托专业课课程的思政建设,探索构建了基于科学思维培养和意志品质锻炼的专业思政体系。同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实现全方位体系化育人,通过课程思政筑基、专业思政筑魂,为国防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接班人。
目前,军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传感器原理、电磁场与波、电子测量技术、通信原理、天线技术、无线通信、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无线电测向与定位及军事通信信号分析等。此外,还包括第二课堂的专业读书教育和学科竞赛俱乐部。专业课程又可以分为基础专业课(一般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和核心专业课(一般开设在大三上学期、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在构建专业思政体系时,“外化于形”提升学生业务能力,“内化于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在讲授专业课课程知识点培养和提升学生业务能力的同时,可依照专业课开设顺序,基础专业课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和能力,核心专业课阶段侧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基础专业课阶段,通过专业课知识点的讲解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如表1所示,本文以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三门基础专业课为例展开阐述。其中,电路分析基础可以形象地总结为“电流电压的跋山涉水”,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复杂电路建模与电流电压在回路中逻辑关系分析,分析清楚电流电压走向和关系,通过思政元素和案例的设计重点提升学员逻辑思维能力;信号与系统可形象地总结为“对模拟信号此呼彼应的见仁见智”,通过学习掌握模拟信号激励系统响应的时频变换多角度分析,强化把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多个基信号组合的思维,启发学员从时域、频域等多角度来分析信号过系统的变化,通过思政元素和案例的设计重点提升学员发散思维能力;数字信号处理可形象地总结为“看我数字信号72变”,通过学习掌握实际应用中离散时间信号的滤波处理与过系统分析应用,例如数字信号的各种低通滤波、带通滤波、高通滤波以及数字下变频等原理方法,强调对数字信号的各种灵活处理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思政元素和案例的设计重点提升学员创新思维能力。
在核心专业课阶段,通过相关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由表2可知,本文以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无线电测向与定位、军事通信信号分析三门核心专业课程为例展开阐述。其中,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可形象总结为“大海捞针”,通过学习全谱条件下微弱信号快速发现和精准识别能力,在大海捞针过程中要一遍一遍地寻找通信信号,锻炼学员细心、耐心的品质;无线电测向与定位可形象地总结为“探路寻迹”,通过学习掌握抗干扰测向定位与高精度轨迹跟踪能力,测向定位需要多个岗位同步完成,锻炼学员齐心协力品质,对于定位跟踪需要联合网台情知识精益求精的测量,锻炼学员精心品质;军事通信信号分析可形象总结为“耳聪目明”,通过学习掌握复杂背景下通信信号听辨、识图与抄收能力,只有具有工匠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反复训练才能快速准确地抄收电报,锻炼学员匠心和恒心的品质。
综上所述,本文以专业课程群为载体构建体系化专业思政,聚焦专业课程中培养科学思维、锻炼意志品质的思政元素挖掘,阐述专业课程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实现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整体性设计、一体化建设融合式推进。
三 专业思政建设的典型思政案例分析
在上一节中已阐明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系化专业思政的构建思路。本节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如何通过专业课中知识点的讲授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和能力,进而明确专业思政建设中专业课课程和科学思维的对应关系。
(一) 电路分析基础之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