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背景下海洋资源概论思政设计与实践

作者: 兰晓东 刘豪

摘  要:为满足大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兴趣和热情,服务于蓝色经济,对海洋资源概论公选课程进行思政设计与实践。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基石,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内核,技术提升和科技创新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引擎。在课程设计中围绕着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需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之对标,采用多案例教学突出海洋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多学科进行融合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交流和创新,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实现海洋资源与可持续蓝色经济相融共进。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内容,加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拉近海洋资源与蓝色经济的距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资源观,增强对海洋资源的热爱、兴趣和使命感。科普介绍与可持续蓝色经济需求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各学科各专业与海洋资源的交叉融合,为可持续的蓝色经济搭建各类海洋人才的教育平台,达到服务蓝色经济与海洋强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海洋资源;思政设计;公选课;蓝色经济;多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6-016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satisfy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for marine resources and serve the blue economy,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rine Resources' is designed and practiced. For sustainable blue economy,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re the cornerstones, an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re the development core with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engin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demand of sustainable blue economy in course design. Multiple teaching cases are adopted to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marine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nd multiple disciplines are integrated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The integr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blue economy should be realiz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conscious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strengthen the three teaching effects of value guidance,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knowledge imparting. The course has narrowed the distance between marine resources and blue economy, helped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marine resource value, enhanced their love, interest and sense of mission of marine resource. Combining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ith the demand of blue economy,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develop and utilize marine resources. The cross-integr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majors with marine resources will build an education platform for various marine talents for sustainable blue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effect of serving blue economy and national strategy of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Keywords: marine resources;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 blue economy;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随着陆地资源的消耗与短缺,使得人类对地球表面近3/4面积的海洋有了更多的期待,海洋资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而“十三五”规划也提出我国要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经济价值,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沿海地区的重视。蓝色经济现已成为拉动欧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传统成熟的蓝色经济与新兴海洋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与发展机遇[1]。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均把海洋经济纳入到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强调海洋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2]。“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海洋领域的合作项目也是重点内容[3]。我国沿海各省市纷纷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海洋航运和海洋矿藏不断升级和被发现,海洋能源不断被开发利用,海洋牧场、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经济产值增长迅速[4-6],彰显了海洋产业强劲的发展潜力。上海市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到全市GDP的24%,青岛市2022年这一比重甚至超过30%,蓝色经济已成为滨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动力”。但是,近些年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污染、极端气候等问题频繁出现,可持续蓝色经济也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7]。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纷纷成立海洋学院或海洋相关专业,海洋冠名的大学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蓝色经济的发展。

作为高校海洋类公选课,海洋资源概论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类海洋资源的特征、分布、开发与利用,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及水化学资源、海底固体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及旅游资源。课程在通识介绍海洋资源的同时,还需要与时代同步,与蓝色经济联动,一方面满足各专业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好奇和需求,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兴趣与能力,为可持续的蓝色经济搭建各类海洋人才的教育平台,服务于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

一  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需求

(一)  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基石

蓝色经济的本质是海洋经济,主要着眼于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8],世界银行将其定义为“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计和就业,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各类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给人类生活提供了食物和药品宝库,海水给人类提供了淡水及数十种工业元素,海洋矿产给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海岛、人工城市、航线等提供了人类活动的新空间,海洋为“双碳”目标提供了潮汐能、海流能、盐度差和温差能等多种绿色能源,海洋旅游资源仍是现今海洋产业的龙头和支柱。然而在海洋资源服务人类社会及蓝色经济过程中,海洋生态系统正在严重退化,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海洋污染及海水酸化、过度捕捞、填海造地,采伐红树林,滨海湿地减少,核废水污染,深海及浅海采矿活动等都严重地改变了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海洋资源承受了巨大的人为压力,一些不可再生海洋资源不可逆转地趋向枯竭,海洋资源对蓝色经济的服务功能严重退化,蓝色经济的可持续性受到巨大影响。

(二)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内核

在海洋资源认知的基础上,将资源转化为海洋产业,服务于蓝色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今利用海洋资源的领域和产业越来越多,形成了包括捕捞、养殖、运输、制盐、海洋油气、海水淡化、海洋旅游及海洋采矿等十多个产业的海洋经济。近些年来,我国在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勘探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海洋渔业产量总体保持稳定,海洋生物制品自主研发成果不断涌现,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也初具规模,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也获得长足进步,海洋资源的众多产业彰显着蓬勃的活力。海洋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蓝色经济是我国经济未来的新增长点,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不高,海洋经济总值2021年达9万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左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例。另外,蓝色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今捕捞、制盐、海运等传统海洋产业仍然占主导,海洋旅游、采矿、养殖业等产业比例不高,深海和极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更低[9]。海洋资源是人类福祉,如何陆海统筹,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不仅是可持续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  技术提升和科技创新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引擎

上天入地下海绝非易事。相对陆地资源而言,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更大,风险更高,综合性更强,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也更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历了原始利用、传统开发和现代开发三个阶段。海洋资源从被发现、调查、开发利用到管理的过程都体现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蓝色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来提高蓝色经济产业的技术水平、规模和效益。现今我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领先的国之重器接连入水,如多艘自主设计建造的综合地质调查船,世界上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世界最大的起重船“振华30号”,世界体积最大、作业水深最深、钻井深度最深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勇探深海的“蛟龙”“海龙”“潜龙”三龙系列潜水器……这些海洋国之重器无疑为海洋资源的发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设备保障,给海洋经济和海洋强国增添了更多的底气,同时也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思政素材。虽然我国部分海洋新技术、新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现今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我国产品大多为中低端,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自给率低[10];同时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还很不均衡,传统、成熟的海洋产业发展缺乏活力,海水淡化、生物制药、海洋牧场和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起步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提高和创新驱动的推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