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及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机制探索
作者: 杨鑫 胡祥龙 戴煜 黄启忠摘 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改革力度弱及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该文基于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与探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专业实践育人途径谋划、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举措及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机制实施,形成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育人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入融合及实践育人进一步发展,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7-0057-05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imperfect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s in the current 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under the joint training model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plan-establish for practical education pathways for graduate students,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to enhance graduat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practice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for integrating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 new education mode was proposed. The core of this education mode mainly focuse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enhancement,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and career needs as the goal.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centered on students and integrating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further develop practical education can be realized. Meanwhile, the above measuremen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ultivation mechanism
研究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创新所急需的一类高水平、高层次、专业型的特殊人才,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同时将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依然存在着专业实践重视度不够、改革力度弱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1-2]。目前国内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普遍将重点放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学术思维的培养上,而对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则关注较少[3-5]。为进一步加快研究生培养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成效,国家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6]与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7]等文件,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未来科技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8-9]。实践证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是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特点的有效人才培养途径[10-11],本文基于中南大学-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以进一步探究并完善校企联合实践育人机制,从而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入融合及实践育人进一步发展,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一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专业实践育人途径
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作为研究生专业实践的重要平台,其实践内容和途径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与中南大学-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侧重从政治、人文、德行、专业实践及综合素质等层次全面加强研究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文化精神、意识形态、专业技术、实践创新和综合素养等领域的素质培育与能力培养,专业实践的基本内容和育人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 思想政治素质培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人树立科学的信仰,并用这种信仰去推动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与进步[12]。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前提。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个人认知特征层面的政治知识、观念、价值观以及行为特征方面的政治态度、品质与政治信念[13]。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实践育人过程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优良传统、弘扬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 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育
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是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学校,由于缺乏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平台,研究生较难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指导。必须充分认识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了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道路、发展前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主要目的是指导研究生及时进行职业规划,结合专业与个人特点,进行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才能。要充分依托企业平台与文化氛围,在实践过程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加强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只有以企业实践为载体,才能在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14]。
(三) 专业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培育
高层次工科研究生专业实践的重点在于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校与企业基地联合培养将为研究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供重要途径。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工程实践不足的问题,应注重材料研发过程中的工程应用能力培育,在实践过程中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还应“知行合一”,在提升专业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研究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或企业研发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建立以问题为导向、工程应用为目的的研究生工程实践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基地“多方共培”育人模式实践,为研究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丰富的实践形式,通过鼓励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基地培训,可进一步了解企业在人才选拔、组织管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方面的特点,通过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以提升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科研实践及创新能力培育
高校的主要优势是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而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则是企业的特长。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单方面地强调科研或工程应用都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育,只有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形成完整的链条,构建整体的科研创新生态体系,才能让研究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以更高的格局、视野和思维进行科研创新。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科研合作、技术创新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来。实践过程中,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双方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开展创新讲坛等活动,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企业引领,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及各项比赛,支持研究生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以高校科研项目或企业面临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依托,利用高校检测平台与人才资源,结合企业设备平台与组织管理优势,以研究生专业实践育人为抓手,鼓励高校导师、研究生与企业核心技术骨干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科研创新,进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新的科研实践及创新能力培育模式。
二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举措
(一) 思想政治素质培育育人举措
1)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宣传教育,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开展党史学习和国情社情教育活动,学习企业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夯实意识形态领域的根基。通过研究生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共建互学”,共同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与“三会一课”活动,利用双方的阵地,开展政治理论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与觉悟。
2)企业文化育人。充分发挥好企业文化育人功能,为实践育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企业文化学习,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发展规划等培训,以现场示范的模式加深理解,使研究生身临其境,充分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并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企业先进发展理念和先进技术学习,引导研究生将个人特长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将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二) 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育育人举措
1)针对粉末冶金研究院专业和中南大学-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平台特色,狠抓研究生的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教育,引导研究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不负韶华。加强保密与安全教育,为科研保驾护航。
2)充分利用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研发平台,积极开展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指导、劳动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职业知识培训,掌握求职技巧,了解职业安全、社会保险方面的知识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