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建设
作者: 龙雯虹 谢俊俊 吕俊恒 邓明华 朱映安
摘 要: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调查建设工作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到令学生满意的课外教学形式,为同行开展课程建设提供参考。这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还存在上升空间,通过优化教师队伍和激励学生,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建设;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专业核心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7-0114-04
Abstract: 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is the core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horticulture.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the construction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form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forms satisfied by students were screened, and the form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ers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form of teaching will be better and it is expected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by optimizing teachers and motivating students.
Keywords: 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course construction; learning interest; teaching method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课程建设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并进行实践,分析了工作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希望为同行提供课程建设参考。
一 课程建设背景
在很多高校的园艺专业建设发展中,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一直受各级领导和一线授课教师的重视,不断得到发展进步。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本课程持续得到重视发展。1950年专业成立之初就开始开设园艺植物育种课程;1993年,果树育种学课程建设项目(注:该时期园艺大专业分果树等小专业)获得校级课程建设三等奖;2007年,园艺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本课程建设是其中组成部分;2010年,园艺学教学团队被列为校级教学团队加以建设,本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也是其中组成部分;2015年,园艺学被评为云南省省级园艺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本课程建设又上一台阶;2016年,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作为校级教学研究试验课程,课程建设得到了针对性发展;2020年,本课程又列为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建设工作仍在加强。
在当今国家大力加强农业发展,支持种业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重要性凸显。虽然有国家对园艺专业经费的支持,有各级领导和教师对教学的支持与付出,但现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客观问题是与园艺植物栽培学等专业课相比, 大部分园艺专业学生认为园艺植物育种学更难学[1];主观问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人坐在教室里但心逃课,没有充分挖掘出学习潜力,学习效果没达到最佳。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课程教学改革应当以学生为本,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加强建设。 二 课程建设的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主动学习,建议从下列四个方面加强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建设工作。
(一) 课程教学方法建设
高校教学方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运用单一的讲授方法多,而运用有利于大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少[2],很多高校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授课方式是讲授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习消极,逃课现象多,迫于考勤压力来上课的学生也会思想逃课。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实践不断得到肯定[3-4]。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将讨论式教学用于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中[5]。课程教学方法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①确定不同教学方法授课课时的比例,减少以教师为主角的讲授式教学课时比例,适当增加讨论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时。②针对不同的内容安排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议题践行讨论等教学方法,选择的内容既要考虑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要考虑学生便于准备论点、论据。③对培养教师开展传统讲授式教学以外的教学能力。由于现有教师主要是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对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的掌控能力较弱,需要培训。④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现在多数学生虽然厌倦讲授式教学,但又缺乏主动课前准备适应其他教学方法的能力和主动性。⑤建立与新的教学方法相适应的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促进新的教学方法的开展。
(二) 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适当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实践学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为了避免增加实验实践落入形式化,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认为需要有更好的实践教学设施支撑。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除了完善校内实践条件,更要与校外育种相关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学生的协议。现阶段,学校在难以大力投入设施建设的情况下,利用相关的企业条件培养学生,既能满足培养学生的需要,也是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还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学校少投入高产出,老师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学习提升;从学生的角度,年轻人到新环境里情绪高,兴趣浓,学以致用;从企业的角度,既能提高社会知名度,也能吸引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加入。通常采用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前往企业、地方参观实习的方式效果不理想,这种教学走马观花,未深入学习,而企业或地方仅提供实习场所,未实质性地参与到协同育人的教学环节中,导致学生收获较小、实习实践效果不理想[6]。为了学生能切实学到知识,也为了避免企业疲于接收走马观花的参观学生,学校与企业间需要签订协议,确保联合培养人才的意愿得到实施。联合培养协议中,除了要注意提供学生必要的生活保障外,更应强调培养的内容、形式、时间。建立与促进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实验成绩评定标准,注重操作过程评价,避免多数学校和教师为省事采用的单一以实验报告评分的情况。
(三) 课程教学形式建设
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教学。长期以来,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形式有教室理论教学、实验室课程实验教学、田间试验地实践等形式,针对后两种形式通常老师或教辅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少量的操作步骤。现有的教学形式通常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祁宏英等[7]提出了开放式实验的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结合教学实际,除了在教室、实验室及田间试验地等地点开展理论和实验教学外,提出了引导学生听来访育种专家的报告、走访省内育种知名人士、成立课外育种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期望学生在听报告和走访知名人士的过程中,从榜样身上获得正能量;期望学生在课外从探究学习中培养兴趣。建立促进常规教学形式之外的其他教学形式有序开展的激励机制。
(四) 课程教学手段建设
教师进行讲授式理论教学中,增加教学工具的应用,活跃课堂。
三 课程建设的初步效果分析——以课程教学形式建设为例
(一) 建设效果分析
课程建设工作中,在教学形式的选择方面,除了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室教学理论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及田间试验地实践教学外,我们试行了三种课外教学模式:①任课教师通知学生听校外来访育种专家的报告,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自行听报告;②任课教师介绍学生参加校内老师园艺植物育种相关工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与老师联系并参与育种实践;③任课教师联系好校内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相关工作的老师,约定时间在田间实地讲授和演示育种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参加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考勤。
三种课外教学模式实施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效果差,绝大部分学生反映,没有去听校外来访育种专家的报告,没有去参与校内老师园艺植物育种相关工作。对于第一种课外学习模式,没有完成好的原因,一是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与报告时间冲突,不能因报告旷课;二是没有形成主动去听学术报告的意识,缺乏任课教师督促和考评激励机制,学生因惰性未到场。对于第二种课外学习模式,没有完成好的原因, 一是学生因忙于课程学习和缺乏主动性,没有主动联系对接的老师;二是对接的老师自身工作繁忙,接收辅导课外学习的学生不是他们必须完成的工作,因为工作忙且没有指导学生课外的任务要求,就没有主动联系学生;三是学生和老师都不主动联系的最终结果使这种教学形式不了了之。
对于第三种课外教学模式,即任课教师联系好校内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相关工作的老师,约定时间在田间实地讲授和演示育种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参加学习,相比前两种模式开展得较好。调查参加课外学习的一个园艺专业本科教学班(5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发现这种课外学习模式实行后取得了以下成绩(表1)。
这种课外教学模式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本课程重要性。参加课外学习前只有60.0%的学生认识到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重要性, 36.4%的学生是参加课外学习后才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最终96.4%的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这种课外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园艺植物育种知识。所有学生都认为学到了育种知识(即认为没有学到育种知识的学生比例为0),其中61.8%的学生认为学到很多育种知识,38.2%的学生认为学到一点育种知识,所有的学生均有学习收获。
这种课外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兴趣增加。83.6%的学生表示参加这个课外学习后,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兴趣没变化的学生只占16.4%;没有学生因为参加课外学习降低学习兴趣,这表明课外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
关于学生还受到其他影响的调查,87.3%的学生选择“受到讲解老师育种精神的鼓舞”,只有10.9%的学生选择“没受到影响”,只有一个学生(占1.8%)在自由填写受到影响的方面中写“没被扣分”。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除了学到知识,还受到老师的精神鼓舞,精神层面受到了积极影响。
总之,这种课外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提高,学习到育种专业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精神层面受到触动;这四个方面的影响没有性别的差异。
这种课外教学开展一次后,调查显示,98.2%的学生希望任课教师继续组织这种课外学习,并且希望每个学期组织两次以上的学生达到85.4%,只有14.5%的学生选择每个学期组织一次,男生和女生的期望差别不大(表2)。这个结果进一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