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韦国兵 胡奇军 廖夫生摘 要:一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作者结合主持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从课程建设历程、一流教材、一流师资、一流教学方法及一流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及优质资源进课堂的做法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的一流课程建设及优质资源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共享。
关键词:波谱分析;一流课程;优质资源;教学改革;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8-0029-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is the central work of quali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leading the first-class course of Spectrum Analys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class course of Spectrum Analysis and the ways of putting the high-quality resources into the classroo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first-class teaching materials, the first-class teachers, the first-class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first-class teaching management, etc., with a view to peer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resources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sharing.
Keywords: Spectrum Analysis; first-class curriculum; high-quality resource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aterials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来实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2019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课程”),以此提升高校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即“两性一度”,以此体现课程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示范性、教育性、先进性和整体性[1-2]。通过一流课程的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实现课程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金课”建设机制,由此带动一流教学资源进课堂的一流课程建设目的,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一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是为了引入一流的教材、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及一流的教学管理等优质教学资源,从而践行一流课程的“金课”建设理念,使教师在课程建设与知识传授的同时,帮助学生从知识探索中明白“为什么学、如何学以及学什么”的道理,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5]。波谱分析作为药学、中药学及化学学科的一门新兴学科课程,在一流课程建设与优质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波谱分析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课程知识更新快的学科发展特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高效学习始终是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与优质资源建设中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思考与实践的课题。波谱分析课程团队在一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 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内涵及一流课程建设历程
教育部于2003 年开始启动“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国家教育部及各省市建设立项一大批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围绕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的建设内涵,波谱分析建设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随着课程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2012年全国开始各级各类MOOC建设,2014年波谱分析建设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MOOC课程。随着波谱分析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MOOC课程的建设立项,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以“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课后训练拓展”为主线的基于“一平台、一区域、六模块”的三维层递式自主探究式学习的MOOC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三三三”(三阶段(课前阶段、课堂阶段、课后阶段)、三环节(教师导入、师生互动、学生讨论)、三分类(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分为积极型、随机型、消极型))自主探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实现课程资源建设突破时空对教育在传播与交互上的限制,构建分析有谱课程微信公众号,以分析有谱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实现课程理论教学、第二课堂与创新实践活动三结合,构建“理论讲授-实践展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移动自学-互动练习”研讨式课堂教学环节脉络,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的“教师引导—师生讨论—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2020年国家启动一流课程建设,教育部和各省及各类高等学校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波谱分析在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MOOC课程建设基础上,2021年立项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一流课程,2022年立项为江西省一流课程,从而实现将波谱分析建设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示范性课程的课程建设目标。
二 课程教材建设与优质教材选用
一流课程建设本着开放与共享的建设原则,紧紧围绕“五个一流”的建设任务,其中包括一流教材的建设和优质教材资源的选用[6]。
(一) 优秀教材资源的使用
一流课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教材应该是国家规划统编优秀教材,以实现增长知识、增长能力、增长才干、启迪智慧和立德树人的教材选用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波谱解析》教材主要有孔令义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及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冯卫生主编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韦国兵主编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药学类专业特色教材,冯卫生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杨炳友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等各类规划教材。通过比较各类规划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及江西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药学类专业的育人目标,本课程选择由孔令义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作为课程教学主体教材。在教材选用的同时,积极选用集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学科参考书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国内经典专著和国际经典专著作为优质教学参考资源,其中国内经典专著两本,国际经典专著两本。国内经典专著有宁永成先生独著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名家丛书《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以及宁永成先生独著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丛书《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国际经典专著主要有瑞士普雷士等著、荣国斌翻译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以及美国希尔弗斯坦等著、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分析部译的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在优质教材和优质教学参考资源的使用中,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补充教材知识中缺乏或者教材中介绍不全面但重要且必要的知识点,因此,通过引入国际优质教学参考资源,对教材权威性知识及科学素质案例知识进行补充,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二是引进国际优质教学参考资源,要着眼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知识深度与广度,以及学习效率,提高引进原版教材中波谱解析技术的相关前沿进展和重大发现,提高学生对波谱分析方法对应知识的学习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率。
(二) 教材建设
一流课程建设离不开一流教材建设,在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各大出版社各级各类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如韦国兵主编参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药学类专业特色教材《波谱解析》、以副主编参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波谱解析》、以副主编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波谱解析》、参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波谱解析技术的应用》、参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波谱解析技术》、参与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案例版教材《波谱解析》的编写工作;姚雪莲以副主编参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波谱解析》的编写工作。
通过优质规划教材建设和优质教材资源的使用,促进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将教材知识体系与国外优质原著教材和参考书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认识、归纳、理解。
三 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的课程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课程成为“金课”的关键在于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实施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因此一流课程的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知识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7]。
(一) 一流的教材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编写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体现。一流教材要体现知识体系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就需要领域内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从而将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知识内容充实到教材中。
(二) 一流的教学内容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
教学内容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点,而一流教学离不开一流的教师队伍,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时代前沿进展,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拓宽教材知识面、深厚教材知识理论体系、精选知识内容,以及创新学科前沿成果进展的“宽、厚、精、新”的知识体系内容的构建,以平衡科研与教学、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学科教育与立德树人,以及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从而保持课程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思想性。
(三) 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改革探索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基本标志。信息化技术时代,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守正创新,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导演”与“演员”的双重身份,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充实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学术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高素质高学历拔尖人才进入课程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龄在45岁以内的年富力强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团队中有具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中医药骨干人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专家和江西中医药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的人才,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团队成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3人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体现了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师资队伍的“示范性”和“一流性”的高定位和高示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