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
作者: 吕乐阳 杨磊 王琰帅
摘 要:深圳近四十年高速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年轻人解决就业的大容池,是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方案存在着学科专业针对性不强、教育课程设计欠合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程度不足等问题,难以符合时代对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需求。该文针对工科学生特点,将个人表达能力,商业风险管控等其他与创业紧密相关的能力建设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中来,提出建立一套包含“个人能力建设”“专业技能培养”及“标杆企业赋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新系统,以期最终形成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解决工程痛点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9-0076-04
Abstract: The fact that Shenzhen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 has demonstrated that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by professionals serves as a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It acts as a large talent pool for young people seeking employment and as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However, the existing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tradi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weak targeting towards disciplinary specialties, inadequate design of educational curricula, and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expertis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se issues make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mands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for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o address this, the article proposes integrating other closely related capabilities in entrepreneurship, such as personal expression skills and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into the curriculu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t suggests establishing a new syste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that combines "personal capacity building", "professional skill development", and "benchmark enterprise empowerment". Ultimately, this system aims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based on disciplinary specialties and driven by the resolution of engineering challenges and societal need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Civi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new educational model
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开放课程《材料力学》”(粤教高函[2020]19号);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材料力学》”(粤教高函[2021]4号);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育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2022SZDXTUJG11)
第一作者简介:吕乐阳(198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型绿色土木工程材料。
*通信作者:杨磊(1978-),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从政策层面提前布局并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以土木工程、信息工程、材料工程等工科为代表的现代工程技术的跨越式、协同式发展,是实现这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基本支撑点和重要助推器。土木工程作为一门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为国家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随着国家和国际社会对自然保护及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土木工程无论是从学科建设还是行业的发展来看都面临着一定的考验[1-2]。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根据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特点,深入融合材料工程、信息工程的最新优秀成果,不断挖掘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赋能未来土木工程领域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及科研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3-4]。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理应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引领社会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促进行业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5-6]。
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处在“双区”建设最前沿的一所特区大学,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深圳大学在培养复合创新型行业人才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在创新方面,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专利数量大幅增加;各级别竞赛中我校学子均有斩获;“双创”项目屡创新高。在创业方面,除了培养出以马化腾、史玉柱等为代表的世界一流企业家外,还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创新创业人才,这些年轻人的创新创业行为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更多想象力。深圳近四十年高速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年轻人解决就业的大容池,是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近几年土木工程建设遇到的一些暂时性的困难,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及创业意愿显著下降。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从新工科的角度再出发,深入分析当今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到现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未来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改进方法,是今后一个阶段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就业难题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我校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整体培育水平的重要抓手。
一 当今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成果上看,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创新创业精英性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但随着社会产业升级的不断拓展,传统行业及旧有商业模式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就不断暴露出来。特别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由于受到相关行业规定和专业性质的限制,新兴技术的创新创业在土木工程领域难度相较于其他行业更高。而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方案,从理论体系、课程设计到实践环节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显著影响整个专业创新、创新教育的实际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学科专业针对性不强
与其他专业不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除了应当具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深入研究、创新性解决问题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等专业相关的能力。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关注了创新创业的共性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并未针对土木工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痛点问题,并深入分析、发现潜在的创新创业机会;并未针对土木工程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探索通过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例如,传统的工程制图课程依旧采用“笔画尺量”的方式进行授课,未能因时因势地提供符合当前绘图技术发展现状的全过程的计算机成图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未能给学生准确描绘出未来计算机制图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育仍然停留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的范围内,未能够针对当年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变革和行业需求,增强学生对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科技发展状况的综合理解能力及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因此,未来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有效提高相关教育教学与土木工程专业契合度的角度考虑,进一步强化和彰显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全过程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并根据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模型建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而探索出一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整体专业实力。
(二) 教育课程设计欠合理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创业者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创业人才具备将专业知识转化成社会所接受的产品的能力,从而服务社会并获取相应的回报。创业过程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育课程的时候,不但要讲授一般知识型内容,还应当注重教授创业过程可能会使用到的个人所需要的其他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当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到创业实践中来,还应将个人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商业风险管控等其他与创业紧密相关的能力建设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中来。特别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相应的创新创业场景通常为一线的设计、建设和施工现场,因此,相应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就更加需要在创业初期的创新创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尽管注意到了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并已经将如个人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为授课内容,但是未能将独立的技能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形成由专业技术知识传授,个人工作能力培育和企业管理水平建设三者有机关联的知识体系闭环。此外,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不断涌现。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合理、合规地使用新技术、新媒体,对创业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相关教育及培训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