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 吴应江 王攀科 侯洁 谢翠萍

摘  要:随着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研究和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国家对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社会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广东医科大学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流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并且在专业教学、工程实践、实习见习等整个培养环节,加强校企院三方紧密合作,创新性地提出三导师制度,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工程技能训练。一流专业建设和综合教学改革的结果表明,学生在职业规划、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说明该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导师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0-0035-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researching and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information tal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has adhered to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Throughout the entire training process, includ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ternships, the university has strengthened the close cooperation among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novatively proposed the "three-tutor system",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mode, perfect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and enhanced engineering skill training.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 have shown that studen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career plann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lan is feasible and can cultivate medical information talent with strong innov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ies, which are needed by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three-tutor system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医工结合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4SG23088G);2024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项目“一流本科课程数据结构”(4SG24073G);2021年度广东医科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医工结合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JG21033);2021年度广东医科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医学信息工程类专业创新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JG21076);2023年度广东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新医科视域下C++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探索”(1JG23135);2022年度广东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后疫情时代面向“双一流”建设的C++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2JY22020)

第一作者简介:吴应江(1968-),男,汉族,贵州都匀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

*通信作者:谢翠萍(1980-),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为了实现党和国家的伟大目标,满足社会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素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为此,教育部于2018年6月21日召开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大会期间举行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一流本科建设”论坛上,150所高校共同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号召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1-4]。2019年4月2日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指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全面启动,旨在建设10 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 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5],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6]。

为贯穿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上述会议精神,广东省教育厅于2019年9月4日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程、医学、农学和文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期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增强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一  相关研究

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旨在全面增强中国高校的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中国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中国的声誉与吸引力。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最佳体现就是如何建设一流专业,同时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起点和基础[1]。如何遵循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建设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一流专业,是学术界目前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陈治亚[2]指出一流专业建设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要协调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它们良性互动发展。此外,陈治亚还详细描述了创建一流专业的具体路径。廖祥忠等[3]强调建设一流的专业是构建一流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政府、教育机构及高校应当共同努力,打造出科学多元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以促进一流专业的发展。黎朝等[7]结合厦门大学的多年办学历史,对其化学专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包括完善培养方式、修订课程体系、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强化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制定质量保证机制,以期取得更好的发展。宋艳如[8]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构筑一流的专业培养方案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入选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将会获得更多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2021年11月2日,广东医科大学发布了《广东医科大学创建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21—2030)》,旨在全方位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动学校的教学综合改革。同年,广东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先后进入校级及省级一流专业培育。如何在原先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创新”计划、“产业学院”,深入教学改革,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是广东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流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

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1997年,广东医科大学开始创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国内高等院校最先创办的医疗信息化专业之一。该专业在2009年被评为“广东医科大学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3年被评为“广东医科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同时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发展专项,并且成为广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点,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办学水平处于全国领先行列。26年来本专业已培养近4 000名本科毕业生,成为扎根珠三角、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的医疗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9-1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践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省级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卓越工程师建设点,累计完成了12项省质量工程项目,并形成如下的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

(一)  专业定位

根据国家对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社会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遵循“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育人原则,恪守广东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思维创新、一专多能、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特色人才、卓越人才。

(二)  特色优势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以“医工结合,校企合作”为模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核心强化创新能力。

三  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  思政与工程教育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①建立从新生教育开始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相统一。②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营造重德树德的良好风尚,发挥表率作用。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以支教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帮扶等为载体,在社会大课堂中作贡献、受教育、长才干。④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学业、专业、就业、职业、事业”五业一体思政工作模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⑤开展党员教师和杰出校友联系班活动,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忠诚度。

(二)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理念,引领人才培养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工科人才;定期邀请兄弟院校、行业专家、优秀校友和毕业生共同商讨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基于项目驱动的学习,PBL等教学法,持续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显著成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长期位列我校各本科专业前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