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主流价值观 强社会责任意识

作者: 李丽红

融主流价值观 强社会责任意识0

摘  要: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是会计专业硕士商科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管理经济学课程融通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打造科学性和思想性并重、秉持系统性和个体性兼顾、兼容可持续商业思维和社会责任考量的管理经济学教学系统,通过系统设计、案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实现学生“社会人”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提升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社会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0-0180-05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urse of Managerial Economics is an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 master's degree in accounting. Management Economics integrate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reates a teaching system that builds scientific and ideological and ideological equality, adheres to systemic and individuality, compatible with sustainable business thinking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iderations. Through system design, case teaching, and hybrid teaching, it realiz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ocial people" awareness, guides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mainstream culture and mainstream values in society, and enhance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of students'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Keywords: master's degree in accounting; Management Economic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ocial mainstream culture; mainstream values

基金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项目“面向专业学位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研究”(YB202149,项目负责人为李丽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yjs2020004,项目负责人为李丽红)

作者简介:李丽红(1975-),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博士,副教授,金融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能源金融、教育管理。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向世界宣示,“中国之治”迈向新境界。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高校作为育人的主课堂,课程作为育人的主渠道,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育人环节“小智治事”的“事”,经济学是经世济民,“铸魂育人”尤其鲜活的课堂。作为商科专业硕士的基础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对于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设计好、实施好、润物于无声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是引领商科学生职业航向的罗盘。

一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是会计专业硕士商科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  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①。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有了方向性的指引,既提升思政课学术魅力,发挥其在价值观引导中的主要作用,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的学科对话和理论引导,凸显高校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建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教育日益受科技工具主义思潮的影响,工具理性倾向不断凸显,表现在专业分化所引起的教育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疏离。跨学科交流、跨专业合作,不断出现的交叉学科成为常态。学科之间观念互启、方法互用、学科互构,思政互融应成为其中应有之意。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未来从事经济和商业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中坚力量,管理经济学作为其学位基础必修课,是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二)  培育学生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需要

《易经》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喻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管理经济学是沟通经济学与管理决策科学的“桥梁”。其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管理决策实践,并为具体的管理决策和管理技术提供理论解释和决策原则的一门基础应用型理论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市场需求问题,生产要素配置、生产成本与收益、不同市场结构中价格与产量决策、定价实践、政府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管理问题、长期投资决策,以及企业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问题。管理经济学学科强调市场效率和边际决策,但商业管理决策必须在基本的商业伦理框架下进行,现代商业决策也要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商业和履行社会责任,管理经济学课程可以很好地把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三)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理解社会的需要

时代性和实践性是管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与之相对应,要求管理知识的情境性和应用性。科学管理经常表现为经济运行数量关系的概括。数学的使用使得管理科学逐步完善,使得经济管理学科表现出一定的自然科学特征。但这并不是经管类学科的主体。经管类学科是综合性学科,有效的决策是由人来做出的,因此,要吸收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哲学思想和行为科学,其中重要的内容是要在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理解社会的情境下有效决策。

管理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行为经济学)、了解他人(博弈论)、理解企业决策(生产与技术)和市场运行及政府作用(供需定理与新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可以在企业发展与商业伦理、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微观发展与制度自信等方面切入思政主题,有效发挥课程育人的功效。

二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目标

管理经济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基础必修课。融入思政文化元素,打造科学性和思想性并重、秉持系统性和个体性兼顾、兼容可持续商业思维和社会责任考量的管理经济学教学系统是该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

(一)  打造科学性和思想性并重的课程思政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作为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体现出人的本质特征。马克斯·韦伯将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种形式。价值理性是对固有价值的纯粹信念,是构成信仰的基础。工具理性则源于科学技术,是追求物的最大价值。对人类而言,在工具理性日益成为意识主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社会的价值理性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管理经济学学科的交叉性使其课程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打造科学性和思想性并重的课程思政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以丰富多样的管理决策案例为载体,反映管理经济学的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决策方法,并通过案例决策背景材料的挖掘,分析一些管理决策案例的异像,把管理决策过程置于社会经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查,反映出具体社会情景下的管理决策。

(二)  秉持系统性和个体性兼顾的课程思政体系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理想信念的价值,他说过:“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会促进人类幸福”②。课程思政正是通过挖掘和运用课程的思政资源,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通。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挖掘管理经济学课程的隐形教育资源,传授有温度、有厚度的知识,知识传授在学科的系统框架中,重视个体特质,引入人文情节和思考,实现对人本体的教育,提高个体的价值感、贡献感和实现感,实现管理经济学课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三)  设计可持续商业思维和社会责任考量兼容的课程思政体系

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隐性资源,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调查和分析学生的相关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真正关心的现实问题,输入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思想。

可持续商业思维,指的是将可持续发展引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考量之中,而形成的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面向创造长期的和多重利益相关方价值的思维模式。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引向可持续商业的发展道路,是一项触点多、线路长、交互面广的繁杂工作。担当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商业,并不只是大公司做的事,小公司、创业公司照样可以做得很好。坚持将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当作自我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坚持以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多重利益相关方价值为衡量企业业绩的基准,用可持续商业思维引领企业战略定位,是企业走向成功进而卓越的系统性保障。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希望通过打造兼容可持续商业思维和社会责任考量的课程思政体系,为专业硕士同学树立良好的可持续商业和社会责任互动的商业思路提供基础。

三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探索适合专业硕士的专业基础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模式是专业硕士培养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研究希望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一)  实现学生“社会人”意识的提升

教师作为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并不意味着其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学应该立足于双重主体,塑造均衡型的教学关系。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设计要“术道结合”,系统设计,深度拓展教学内容。要把管理经济学课堂教学重心下移,全面关注学生的期待和发展需求,创设和强化课堂主体情境认知,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二)  引导学生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帮助学生建构主流价值观认同建构的途径,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管理学思想,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三)  提升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融入社会责任,打通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课堂学习、案例学习结合,设计相对灵活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系统,促进会计专业硕士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四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  建立系统思维的课程思政教学系统

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设计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进行系统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术道结合”,深度拓展教学内容。要把管理经济学课堂教学重心下移,全面关注学生的期待和发展需求,创设和强化课堂主体情境认知,营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实现学生“社会人”意识的提升。帮助学生建构主流社会价值观认同的途径,通过融入社会责任,打通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课堂学习、案例学习结合,设计相对灵活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系统,促进专业硕士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