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本科生学科竞赛积极性提升策略与措施
作者: 梁诗雪 吴君宁 王子郡 刘雯歆
摘 要: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提升本科生的学科竞赛积极性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对竞赛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对竞赛准备过程中的时间和努力投入的担忧等。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旨在从建立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加强学科竞赛意识的培养、强化教师培训和指导、优化竞赛激励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竞赛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期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双一流;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竞赛;竞赛组织;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1-0040-04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enhanc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ubject competition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dire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aking the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a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ubject competition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data analysis. The study finds that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ubject competitions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etitions, insufficient guidance and support, and concerns about the time and effort required for prepara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aimed at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competition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competition awareness, enhanc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guidance, and optimizing incentive mechanis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is expected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and contribute to the Double First-Class.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subject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teacher training
“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1-2]。具体来说,这一战略旨在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支持,许多高校和学科也加强了学生质量的培养[4],力求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
土木工程专业是建筑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实践性强、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培养出的学生可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在全球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和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竞赛已成为检验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5]。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学生专业能力的舞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6]。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对于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7]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个体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而学习。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学科竞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合作进一步促进认知发展[8]。此外,根据Dewey的经验教育理论[9],教育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做中学”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学科竞赛正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然而,相较于新兴学科如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高水平学科竞赛中的表现较为欠缺。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学科特性所导致的挑战,也反映出当前教育实践中对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因此,探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学科竞赛积极性的策略和建议,对于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既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也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实践和探索。通过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挑战以及潜在的机遇,本研究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竞赛现状分析
(一)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本文通过在浙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相对较少,而且参赛学生多为成绩靠前的学生,统计浙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7—2021年度各类竞赛,包括周培源力学竞赛、土木工程结构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建筑信息化BIM竞赛等,总参赛人数占土木工程专业人数的51.4%,绩点排名前30%的学生占总参赛人数的71.6%。在排名前30%的学生中,有60.4%的学生参加了3项或以上竞赛,重叠率较高。而基础薄弱的学生较少参与,这导致了学科竞赛总体参与率的不高。而不愿意参加学科竞赛或参赛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集中为培训和准备耗时、不了解行业前沿、未能获得相关竞赛信息、惧怕失败。其中不了解行业前沿导致缺乏方向或创意,占比最高达到41.1%。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情况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二) 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部分教师在学科竞赛中的参与度较低,存在着对学科竞赛的认识不足和热情不够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认为学科竞赛与学生毕业和就业不直接相关,因此并不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此外,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科竞赛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没有竞赛经验或者不了解竞赛规则和要求,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难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教师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并未深入领会教师自身科研、教师教学与学生竞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类竞赛的选题并未与教师本身的科研方向一致,导致对学生的指导浮于表面,未能抓住学科和行业的前沿与重点;还有一些教师可能会过分追求竞赛的荣誉和奖励,导致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感受到压力和焦虑。
二 提升学科竞赛积极性策略与措施
(一) 建立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应用领域,承载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双重使命[6]。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不仅是提升学生对学科竞赛参与热情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双提升、构建高水平学科体系的重要举措。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响应“双一流”建设要求,于2019年成立学科竞赛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整合了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行业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竞赛项目的选取、规则制定、资源分配和结果评审等。在竞赛信息发布方面,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以学院主页、公众号、视频号等为主的综合信息平台,不仅发布即将到来的竞赛信息,还提供历届竞赛的案例分析、优秀作品展示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灵感。此外,基于综合信息平台还提供了互动讨论区,方便参赛团队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参赛指导是提升竞赛成绩和参与体验的关键。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培训和讲座,邀请往届获奖者和专业教师分享竞赛经验和技巧。同时,对于有意愿参加但缺乏经验的学生,学院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帮助其快速提升竞赛能力。成果展示对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提升学院的学科竞赛影响力至关重要。学院定期举办竞赛成果展览会,不仅展示获奖作品,还包括参赛团队的创作过程、思考逻辑和技术创新点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学科竞赛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最后,为确保竞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一套完善的反馈和评估机制。通过收集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评审专家的反馈,不断优化竞赛管理流程和参赛支持措施,提高学科竞赛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
(二) 加强学科竞赛意识的培养
学科竞赛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10]。因此,加强学生的竞赛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各类专业课程中可加入强调学科竞赛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参与学科竞赛的意识。以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学院设立“竞赛月”“创新周”等主题活动,集中展示和宣传学科竞赛的信息和成果,通过系列讲座、工作坊、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全方位提高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和兴趣。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学科竞赛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参与竞赛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小组或参赛团队,进行主题研究或竞赛准备。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还能够在合作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师层面,学院也应鼓励教师将学科竞赛的内容和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竞赛实践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学院还应积极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表彰竞赛优秀个人和团队,通过树立典型,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共同推动学院学科竞赛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