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意义、原则及路径

作者: 陈挺

摘  要: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要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引领,强国有我责任担当的培育和践行为主线,智能化赋能为抓手,突出“治理”理念,着力构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完善育人过程全要素的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开辟数字化新赛道,全力打造思政“金课”新质生产力,服务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思政“金课”;全面推进;智能化赋能;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1-0058-04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t is conducive to better promoting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shoul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guide,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main line of responsibility for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use intelligent empower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highlight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 focus on building a new ecological and new pattern for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terconnection mechanism of all elements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continuously open up new digital tracks,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creat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lden courses",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higher education country.

Keywords: the "Golde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intelligent empowerment; cultivate virtue and cultivate talents; higher education to reinforce the power of China

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以下简称思政“金课”)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以来,思政“金课”建设成绩斐然。2022年3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三年来,遴选发布56堂思政‘金课’,超62万人次参与”[1]。同年11月至2024年5月,北京、河南、上海、天津、吉林、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和山东等地又相继发布一批高校思政(示范)“金课”、社会实践“金课”、网络思政“金微课”课程,聚焦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空间扩展、教学形态鼎新。但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数字化的推进,思政“金课”建设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难题。作为一项以“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2]为驱动力的理论探索,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提出,吹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横到边、纵到底”的冲锋号。搞清楚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意义、原则及路径,不仅是打造思政“金课”新质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一  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意义

(一)  更好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10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3]。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本质在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更好促进“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一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大程度调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铸魂育人的主体性根基;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恪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这个思政教育科学发展铁律,筑牢铸魂育人的客体性“防线”,开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二)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兼顾“速度”和“规模”,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想模式和现实路径。思政“金课”建设以“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把“质量”提上去,容易忽视对“速度”和“规模”的要求,往往会出现“产出”跟不上“投入”的现象,即效应滞后的问题。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将质量的尺子同形成速度和规模效应结合起来,在协调平衡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一是有利于加强顶层设计,把握好质量、速度、规模三者之间的协同度,避免“木桶效应”。二是有利于密切联系实际,使得前期的开发建设与后期的应用推广统一起来,形成有机“链条”。三是有利于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补短板、锻长板,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三)  加快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中国自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即要形成一套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特色的能够自我生成、修复、运演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话语和学术表达体系。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方向,不仅在学科层面高度重视知识体系的内源性生产、系统性整合、创造性转化,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性化约和体系性建构[5],按照“两性一度”落地见效的要求,着力增强内涵性知识挖掘的能力、体系性知识的整合能力、原创性知识的供给能力,而且在建设者层面自觉担负起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努力推动顶层设计与实践转化应用相结合,优化知识生产机制,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定位,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反思意识和内部治理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同步性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  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原则

(一)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6]。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件,不仅包括思想意识层面的观念体系,如历史体系、指标体系、目标体系等,还指涉物质实践层面的“物体系”,如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教育改革等。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总目标是打造思政“金课”新质生产力,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现这个总目标,离不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引领。我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尚未建成,在通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任何教育改革只有锚定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向导,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它的牵引作用。其次,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是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作为参照,以便及时理顺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最后,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反思层面,还要深入到具体的事务性领域,必须依托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物体系”,这是其理论底色和实践前提。

(二)  以强国有我责任担当的培育和践行为主线

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是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这个命题之所以重要,因为其始终将培育和践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要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也要将这个根本问题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上。以培育和践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为主线,将教育的根本问题与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具体问题相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动体现。第二,建设深明教育强国大义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需要。深明教育强国大义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意识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强国伟业。第三,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的需要。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的养成是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目标。以培育和践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为主线,坚持“八个相统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  以智能化赋能为抓手

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具有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这得益于新动能、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改革领域的普及运用,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嵌,归根结底是以智能化赋能为抓手。第一,创新特色离不开智能化赋能。以智能化赋能为抓手,通过“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7],着力解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具鲜明特色和较大的示范推广价值[8]的问题,让创新成为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牛鼻子,切实提高课程鲜活度、先进性、互动性。第二,协调特色离不开智能化赋能。以智能化赋能为抓手,通过打造“云金课”“空中金课堂”,着力解决“金课”向“金课堂”转化迟滞,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协调成为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主心骨,持续增强“金课”建设的整体性。第三,绿色特色离不开智能化赋能。以智能化赋能为抓手,通过数字化计算、分析、甄别、模拟和预测等方式,着力解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不可持续等问题,让绿色成为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净化器,推动建立精简高效、与时俱进的数字课程体系。第四,开放特色离不开智能化赋能。以智能化赋能为抓手,利用Chat GPT、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超级光盘等新技术新手段,着力解决诸如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内外联动问题,让开放成为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催化剂,推动形成更高质量、更大规模、更有影响力的“金课”建设模式。第五,共享特色离不开智能化赋能。以智能化赋能为抓手,通过“教育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着力解决“全国一盘棋”下资源流动性差、信息不对称、成果个体化等一系列有悖公平正义的问题,让共享成为全面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的定盘星,确保思政教育数字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性立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