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英语学习行为投入的实证研究
作者: 张红军 潘峰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智慧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智慧教育成为研究热点。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基于此,以智慧学习环境理论为基础,运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将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精读课程、翻译与写作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投入情况客观真实地展现出来,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提供一线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进一步优化智慧教育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慧教育;大学英语;智慧学习环境;学习行为投入;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1-0086-05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mart teaching tools are widely used in teaching, and smart education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 spot. College English is the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at the forefron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Based on this, using the theory of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ain Classroom, the learning behavioral engagement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s,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s, and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courses is objectively and truthfully displayed, providing front-lin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certain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e results hav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English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optimizing the smart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smart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behavioral engagement; empirical study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要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普及教学应用,普及新技术条件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1]。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是教育系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我们深刻思考新形势下“教育何为”的问题,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2]。国家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足以说明如今我们的教育教学发展已经和以往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不同,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所需的各方面人才,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在CNKI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以“智慧教育”为主题,来源类别设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共检索到学术期刊论文1 002篇,时间跨度从2002年2月到2024年4月。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被人们寄予了新的希望,2020年以来的学术期刊论文有490篇,占比将近一半。由此可见,智慧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研究热度必将持续下去。
李润洲[3]比较了教育学视域和教育技术学视域的智慧教育,教育学视域的智慧教育倚重教育智慧而非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视域的智慧教育仰仗教育技术,并且确信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能培育学生的智慧。作者指出如果没有人的智慧,不论教育多么智能化,都不能被称为智慧教育。在人的智慧和人工智能融生的智慧教育中,应当将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的事情交给人工智能,将需要人的智慧的事情交给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课堂教学是否智慧,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建设有无成效。
李志峰等[4] 指出目前高校的智慧教学存在三个“愚”区:一是在智慧教学中智慧技术繁杂;二是在高校智慧教学中教师主体遮蔽;三是在智慧教学中制度存在滞后性。刘选等[5]对2012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智慧教育研究主要体现在政策、技术、实践三大方面,同时也存在着认识、技术伦理和实践方面的困境,建议未来我国智慧教育研究的发展路径:要突破学科壁垒、增强跨学科的理解;要合理认识技术功效和局限,正确处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要重视智慧教学设计,切实提升智慧学习的实效。
在英语教学方面,吴智慧[6]以郑州轻工业大学90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在425分之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智慧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得出结果,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显著。同时该研究发现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任务完成度和混合式教学效果没有因果关系,作者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线上学习的真正投入和线上的数据表象是否存在违实性,是否发生了虚假投入等,低成就英语学习者是否受到自身英语水平限制的影响从而导致给予他们挑战、激发兴趣产生的效果不明显。胡春华等[7]梳理了国内智慧课堂相关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智慧课堂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理论分析和系统构建等方面,而对智慧课堂的专业教学具体实施方面研究较少。该文初步考察了混合式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智慧课堂中实施细节与师生态度,作者建议未来还可以从教学思路、师生互动、课堂反馈等方面推进相关的研究。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研究从理论构想、模型构建逐渐向教学实践推进,研究者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智慧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智慧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以期为智慧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和参考。
二 学习行为投入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教学处于兴起阶段,Tallent-Runnels等[8]回顾了1993—2004年在线教学方面的研究,指出早期的研究多是描述性和探索性的,最近的定量研究在设计上更多的是实验性和因果比较。很少有大学为教师或学生提供书面政策、指导方针或技术支持。异步交流似乎促进了深入的交流,但不超过传统课堂,学生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学习结果似乎与传统课程相同,之前接受过计算机培训的学生对在线课程更满意。为了检验课程设计所固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需要继续研究学习者成果、学习者特征、课程环境以及相关制度因素。作者还建议研究人员建立适当的理论基础,为未来研究提供信息。其中一些可能涉及学生动机和学习理论,以及交流和社会互动理论。
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教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Zawacki-Richter等[9]对2000—2008年的远程教育研究方面的695篇文章进行了综述,发现远程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媒介交流中的交互和交流模式、教学设计问题、学习者特征以及教育技术。在研究方法方面,定性研究方法略有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关注于利用先进技术对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索学习行为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Martin等[10]对2009—2018年的网络教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关于在线学习投入的研究最多,研究主题方面占比最多的是有关学习者的研究,其次是有关投入的研究。有关投入的研究中,通过社会、认知和现场教学获得学习经验这方面的占比最多,其次是互动方面的研究:与同伴、教师的互动过程,或是能够影响学习者理解或行为的内容互动过程。
随着互联网在线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常态,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难免出现不同的问题,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Santos等[11]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调查了多米尼加共和国西南部大学生的认知和技术可及性,结果显示,互联网教学有积极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手机的使用占主导地位,而不是电脑,并且缺乏互联网接入。学生们认为虚拟教育中的消极方面多于积极方面,因为缺乏技术设备和互联网可访问性,导致学生们感到挫折和不适以及学习困难。此外,课程和活动超负荷,由于隔离和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距离引发了学生的焦虑。Vithana等[12]通过文献回顾,研究了近年来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决定因素。结果显示,作为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动机因素,教师支持数量最多,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自主性、学习社区参与、游戏化、同伴互动、任务特征、课程设计与技术媒体也都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投入。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互联网教学中学习行为投入的重要性,研究经历了从最初探索到理论建构、方法创新的过程,目前处于一个多元化的阶段,涉及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在互联网教学中的学习行为投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我国学习行为投入方面的研究至今有十余年的时间,线上教学的开展以及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进,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加速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客观记录下来,为研究者提供了相关研究数据。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行为投入研究受到教师和学者的关注。例如,蔡旻君[13]结合点、线、面的研究方法,使用百分等级量表、单维及多维Rasch分析技术构建了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投入强度、效度和精准度评估模型。但是已有研究中鲜有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记录以及相应的教学分析,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提供更多此类研究来充实、完善信息化教学的深化改革。
三 智慧学习环境理论
学习环境理论主要从学习环境要素的角度,将学习环境分为问题/任务、情境、资源、工具、支架、评价和共同体等要素的学习环境系统。学习环境中的各要素通过师生互动方式按照特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资源、工具等要素看作“点”,互动看作学习环境中的“线”,点离不开线,线也离不开点,线将各个孤立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由此可知,学习环境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师生互动,在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核心要素,教师、学生以问题/任务为核心,调动情境、资源、工具、评价等要素进行彼此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14]。
智慧学习环境是智慧教育的主要构成要素,必将为推动智慧教育、智慧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智慧学习环境高度依赖媒体和技术,其支撑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富媒体和移动终端技术。受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以及联通主义影响,智慧学习环境更加强调场景、氛围的营造,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支持。智慧学习环境正从强化知识传播到知识共享,进而更加注重从“知识消费”到“知识创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