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审慎研究性教学与坚守基础性教学纵论
作者: 郭伊楠 张晶摘 要: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本质规定是基础性教育和基本理论性教育阶段,以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为主体。在深化本科教学改革进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淀适应未来和立足发展的潜力,在本科生中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和不同程度上,研究性教学影响和冲击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性和基本理论性教学。大学本科研究性教学选择与推进务须审慎,要谨慎选择教学过程和阶段,审慎选择教学领域和层面,审慎选择教学区段和环节。本科阶段选择和开展研究性教学,必须力保专业基础课和基本理论课教学要坚守确定的维度和原则,要坚守课程体系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定性,坚守课程位次排序和调整组合的科学性,坚守课程层级结构和学时分布的合理性。大学本科阶段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审慎研究性教学与坚守基础性教学,教学过程要恪守人文性与以生为本的取向。
关键词:大学本科;研究性;基础性;人文性;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1-0091-04
Abstrac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teaching stipulates that it is a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 and basic theoretical education. Public basic knowledge, specialized basic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nd practice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nd to accumulate the potential to adapt to the future and ba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s carried out.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o different degrees, research teaching influences and impacts the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and basic theoretical teaching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The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of research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s must be prudent,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stage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the teaching field and level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and the teaching section and link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When choosing and carrying out research teaching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ensure that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and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s should adhere to the determined dimensions and principles, adhere to the certainty of the core and basic statu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course ordering and adjusting combinations, and adhere to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cours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redit hours.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prudent research teaching and fundamental teaching are indispensable and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Keyword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foundational; humanity; teaching management
大学本科阶段坚守基础性教学与审慎研究性教学,是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成。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基础知识、基础原理、基本技能组成的基础性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规定。本科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选择教学过程、层面、环节,非全链条和非教师教学讲授链节,要在确定的层面和环节展开和推进,体现和达到学生的“学习、研究、应用”的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期望。加强、规范并优化研究性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管理,切实确保和提高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基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展开“研究”的实效性。研究性教学审慎教学层面和环节,是本科研究性教学须谨慎的根本,既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又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研究性教学要在“讲授后”和“研究后”,为本科生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发展负责,切实达到学生通过研究性教学获得真正的进步和提高。
深化现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基础课程体系重构是基本和关键。本科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级”基本构成,本科教育教学要支持完成这个系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任务,实现基础性和理论性课程知识体系建构,才能有专业基础和基本支撑推进研究性教学。面对这样一个本科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和讲授的任务要求,切实解决基础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矛盾,编制且优化本科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增强基础性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守本科层次基础课和理论课设置与教学必须恪守的维度[1]。本科教学一定要保证和提高基础教学质量,通过监测和评估等高等教育评价手段,了解和把握实现一切为学生达成培养目标规格负责,这就必须在维系基础课和理论课教学质量基础上,确保基础理论课设置与教学的坚定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才有条件有可能选择性和审慎性开展本科研究性教学。
一 本科研究性教学选择与推进务须审慎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研究性教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优质教学的标识之一。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率领下,对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教学并进行科学探讨和现代应用交流,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对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但是,本科研究性教学亟待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性教学应用和推进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管理和把控能力具有极端重要性。本科研究性教学是具有教育规律性、操作性、选择性的教学行为,务须谨慎、周密而慎重,要考虑周详,科学审慎把握和选择推进。本科研究性教学不是全过程和全时段的教学行为,要审慎选择教学过程、教学层面、教学环节。
(一) 本科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选择教学过程
本科研究性教学改革和推进,不是全环节和全场景的教学,而是有选择性和过程性的教学阶段。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体系,基本构成是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三层级”结构。就其中专业知识而言,也是以专业基础知识传授、基本原理讲授、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为主。完成这个基础性、确定性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所以,大学本科阶段教学是以传授基础知识、推演基本原理、训练基础能力为本的教育,本科研究性教学的特质是选择性教学行为[2]。仅仅遴选并紧紧抓住有选择的教学过程,充分开展本科有效研究性教学,实现课堂基于基础性教学的研究性教学的实效性。但是,近年来,本科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育学生的创造和发展能力,研究性教学由悄然兴起到渐成氛围,发展势头很好且影响愈益广泛,可却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和忽略了本科基础性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很多院校的一些教师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较多地运行和推进研究性教学,甚或多模块、多环节乃至在教学全过程推行研究性教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干扰和影响本科课堂基础教学的有效性。须知,本科研究性教学是一个必须审慎选择和科学操作的有效教学过程。
(二) 本科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选择教学层面
本科研究性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但不能冲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本科研究性教学要审慎区域和模块:一是在低年级大学生中不急于搞研究性教学,二是公共基础课不宜于搞研究性教学,三是纯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不适于搞研究性教学,四是必修课和跨专业文理共识课教学内容模块不能过多开展研究性教学。因为这些审慎区块搞研究性教学问题会十分突出和明显,造成学生忙于找题目和角度去研究,不得要领和方法,急于研究和表达自己的成果,会干扰和冲击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学习。审慎选择和推行本科研究性教学,一是主要选择在高年级大学生中搞研究性教学,二是选择在专业发展课系列中搞研究性教学,三是选择在专业选修课中搞研究性教学,四是选择在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多向性的教学内容模块搞研究性教学。这样就会先确保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在老师的系统讲授下,安下心来、静下心来系统学习,避免基础知识结构方面的缺失和学习基本能力的缺乏[3]。大量案例研究表明,本科教学的最大魅力和如潮好评,不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段,学生更倾情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授的娓娓道来,本科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的讲授才最有吸引力。魅力课堂的教学真相在基础讲授教学,而后才能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讲授任务以后,选择“区域”和“模块”开展研究性教学,才不会影响学生的确定性学习,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与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本科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确认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中链锁式结构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链条之间前后链接。本科教学环节的备课、讲授、讨论、批改和辅导等基本构成中,教学环节链锁结构中链条的每个链节环环相扣。研究性教学既非全链条也非教学讲授链节进行。一般说来,一是不要全过程诸环节开展研究性教学,这就背离了本科课程教学的面貌、形态、宗旨。二是不能在教学基础讲授过程中进行研究性教学,这样违背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冲击和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三是不应先研究性教学后讲授教学,这会沉入先入为主的效应,影响、干扰学生准确、清晰对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接受、把握。研究性教学不能在学生基础学习为主的教学讲授环节展开,这是必须明确认同和坚决恪守的原则。充分重视和强调教师在讲授环节是不可以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因为教师教学讲授环节是课堂教学之本,体现一个教师的态度、素质、功底和个性,要在强基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授教学中展示和表达[4]。研究数据表明,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教学环节的基本逻辑过程,层次和细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讲授环节,要紧紧落实在学生对知识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上。本科讲授教学环节,要确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理解和接受。确定性的、科学性的教师讲授环节不能进行讨论性、研究性教学。本科研究性教学只有充分论证审慎进行,才能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