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认证:发展样态、实践反思与改进路向

作者: 曾铃 宋萑 常扬文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三轨多级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范专业认证有着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样态。为提高专门师范教育体系建设质量,深刻理解并落实系列师范专业认证政策,回应发展困境,该文以第四代评估理论来解释、解析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置身于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情境,高等职业院校需扎实开展专业认证系列工作,以进一步增强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需重视并回应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师教育质量的利益主张、学习研究认证专家组建议并将其列入学校重点改进项目、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提升学生的满意度、跟踪就业市场对师范生能力需求的变化动向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认证;发展样态;教师教育体系;改进路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5-0081-05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 vital part of the three-track multi-level system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differ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rom that of regular college, showing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terns. To further understand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dynamic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policies, this paper interprets, employing the Fourth Gener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situ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work solidly to further enhanc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colleg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and respon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n the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e accreditation feedback, then set up to school's improvements. And they should also focus on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improve student satisfaction, track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job market's demand for the abil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adjust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imely, and renew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enhance their curriculum evaluation abilit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attern; teac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improvement direction

教育强国的实现需要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协同联动[1]。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三轨多级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院等类型[3]。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门师范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了重要的建设任务。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质量提升时期,正在调整和完善培养幼儿园、小学教师培养的短板[4],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是其中的有力举措。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专业认证的“推动者”“受益者”,正以认证来加强专科师范生的有效供给。然而,实践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高等职业院校与多利益方“协商”“建构”的不充分,“聚焦”“回应”问题不彻底的现象,有扩大师范专业认证行为偏差的风险[5]。基于此,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认证为内容,采取“扩展个案方法”,选取T校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这一方法在关注微观反观宏观,能凸显理论的价值,特别关注个案“在做什么”同时关注其“该做什么”以及“为何这么做”[6]。研究通过对T校专业认证实践的微观研究来反观国家教师教育质量提升这一宏观体系,尝试将个案研究“扩展”出去,以期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教育质量。

一  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认证的发展样态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专业的名单,属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有11所,通过的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第二级认证,均为师范类高等职业院校。面对行政管理上归属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处)的实际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范专业认证有着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样态。

(一)  以提高专业培养质量为认证目的

在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标准中,缺少教育类专业教学标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建设依据的主要标准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其中,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从办学基本状态核心数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确立了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办学的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认证是规范专业教学,提高专业培养质量的需要。T校一位教务处的领导,就认证目的提到:“我们学校是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师范专业认证过程中,我们结合以往的专科层次师范生培养规律,对照认证标准中的师范生养成规律,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师范生培养各环节的关系,在人才培养进程上更规范,质量才能更好。”

(二)  评价主体参与广泛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实践中,参与评价的是教师、学校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利益方。教师应用课程目标达成、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达成等评价要求,深入分析、剖析论证并持续改进教学实施。职能部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参与论证专业培养目标支撑学校办学目标,按照第二课堂课程大纲进行考核与评价。外部主体中用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社会评价。但同时,也存在主体参与不深入的现象。如校外教师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后改进不彻底,职能部门在专家组进校考查见面循证会上不能彰显部门是如何为师范生毕业要求达成提供服务。T校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在访谈中提到:“师范专业认证对专业办学非常关键,我们更加明确专业与学校发展的关系,通过社会评价后了解到用人单位和教育局对我们人才培养的反馈。回顾整个认证过程,各职能部门联动多,普通教师在课程教学与评价上付出了大量时间;然而也有职能部门参与不深入,在现场考查的询证时回答有失偏颇。”

(三)  持续推进认证整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状态保持监控办法(试行)》,高等职业院校在认证有效期内需全面落实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形成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认证整改要求建设瞄准评价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自纠自查的质量文化。不少学校通过增加支持条件,改进制度设计,优化“正向施工、反向设计”的师范生培养机制来推进认证整改,培养师范生培养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如T校一位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的领导在认证整改中提到:“整改是专业认证的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按状态保持的规定,我们每年要提交真正改的过程性、结果性证据作为年度报备材料……其实,对照认证报告,我们在师范生培养过程的监控与外部评价是有要改进的。其中,主要是社会多元评价的调查不足,依据相关利益方的评价反馈来改进培养环节的行动不强。”

二  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认证的实践反思

从根本上看,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认证工作,是将各利益相关方相互作用、持续优化的过程。为正确看待专业认证实践发展样态,加深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的理解,需要进行实践反思。

(一)  师范普通专科学生数超100万,为建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门师范教育体系,需理性看待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

全国专科师范生数目不可小视,专科师范生培养质量在教育强国战略下应进一步加以重视。根据2024年4月8日检索到的教育统计数据与EPS的中国教育数据,2022年全国1 489所高等职业院校中有师范院校97所,2020年专科师范生为1 035 124人。进行实践反思是建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门师范教育体系的需要,是认证状态保持的内在要求,能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理解、应用师范生成长规律,改进教学管理效能,提升专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二)  师范专业认证政策持续调整9年,为深刻理解并落实系列师范专业认证政策,需理性反思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

师范专业认证于2014年在广西、江苏的试点探索后,2017年颁布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有经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按师范专业认证的政策部署,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范专业必须进行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从2018年开始,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经过三年入轨期的探索,于2021年1月发布并修改认证申请书与自评报告等文本,将持续改进理念落到认证通过后的日常工作;2023年9月,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第二次对学校和专家工作文件进行了修订;2024年,指出要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以上系列政策是以认证实践为基础进行的优化改进。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实践进行反思,有利于观照、把握和领悟并最终落实系列认证政策。

(三)  已有的反思研究以本科师范学校为对象,不能回应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认证工作

对师范专业认证实践进行反思,是为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增加理性,降低实施风险的需要。在中国知网以“师范专业认证”“实践反思”“反思”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与阅读,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师范类认证实践反思研究不多。聚焦在“误区”“风险”“典型问题”“困境”“超越路径”“藩篱”等,采用的理论视角有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教育政策执行、麦当劳化理论和第四代评估理论。师范专业认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存在认证主体有圈子文化、认证对象理解窄化、认证标准难以全达标、认证过程冒进和认证结论宽松现象[7]。如存在复制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惯性、机械模仿专业评估、功利追求教师资格考试自主权和专业建设简化为专业评估等误区[8];存在反思培养不足、课程考核的审核与评价机制不全、研习与师德体验设计不足、教育实践无表现性标准、教师分类发展不足和质量保障未形成闭环等七大典型问题[9];存在行动者认同、认证标准权威、统筹协调和持续改进四种风险[10];存在政府制度供给与保障严重不足,高校参与性不足[11]。究其原因,从政策执行的视角看可能是认证主体对认证理解不彻底,认证专家把握认证标准有限制[12]。师范专业认证作为师范生培养活动,存在师范生培养的同质化风险[13]。为此,有研究提出增加标准的操作性、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改进质量保障等整体性建议[1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