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目标达成度模型构建与实践
作者: 王秋红 卢凌 王乙力
摘 要:依据OBE 理念,利用目标达成度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考核方式及权重;然后依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矩阵关系及OBE理念下课程考核方式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构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接着将上述评价模型应用于九江学院会计学专业47人班级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中;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实现OBE理念的闭环管理。
关键词:OBE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高级财务会计;目标达成度;模型构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5-012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by using 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goal achievement. First, it needs to make clear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weights. Then, according to the matrix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 index poi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 index points under the OBE concept,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achievement degree is constructed. Then, the above evalu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achievement evaluation of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for 47 accounting majors in Jiujiang Universi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realize the closed-loop management of OBE concept.
Keywords: OBE concept; mixed online and offline;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goal reaching degree; mode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BE理念是由斯派蒂(Spady)于1981年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1]。该教育理念遵循着“反向倒逼”原则,即“反向设计,正向实施”[2]。反向设计的过程为由内外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然后围绕培养目标提出毕业要求;接着以毕业要求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课程串及课程群;最后在已经形成的课程串或者课程群的范围内,依据每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关联度与贡献度”来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3]。“正向实施”的过程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课堂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学习成果代表了学生获得的能力。在这个“闭环”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学习成果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能力,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课程目标达成度是评估课程教学效果的常用手段之一[4],该手段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定量地评估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用来量化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依据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对教学的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5]。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基于实践需求而产生的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的课程,与中级财务会计内容既保持了较好的衔接,又有所深入与拓展,且更贴近会计实务前沿,其课程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6]。如何依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并实施,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合理评价,是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OBE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为目标,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对应的关系,确定了每章内容对应的课程目标,合理优化了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所占百分比和评分标准,探索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为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制定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措施提供依据[7]。
一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
(一)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根据OBE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是依据国家社会及行业需求和学校及学生定位发展而确定的。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对学生毕业条件提出一系列要求,毕业要求又必须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即毕业要求必须落实在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中[8]。
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以前置的专业基础课为理论依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前置课程知识,解决特殊的、复杂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问题。本课程涉及到上市公司的真实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提升专业判断能力、 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根据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并结合会计学类专业毕业要求,将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目标分解为3个子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特殊事项如借款费用,或有事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租赁,外币折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合并财务报表等内容所涉及的基本会计原理及一般处理原则。
课程目标2:能够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课程所涉及的特殊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尤其能够对重点内容如合并财务报表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已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原则,对涉及的案例信息数据收集与整理,进行分析与评价,选择并使用恰当的大数据和智能化工具为管理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的会计信息。
这3个课程目标主要支撑毕业要求中的3、4、5三个指标点的分指标点,其支撑矩阵见表1。
(二) 课程考核方式及权重
根据OBE理念,课程考核应当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因此,在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提高过程性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借鉴国内多所大学做法及结合学校实际,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整个终结性成绩比例提高至45%。其次,丰富了过程性考核环节形式,过程性考核由课程音视频(20%)、章节测验(10%)、章节学习次数(5%)、讨论(5%)、作业(20%)、考试(10%)、考勤(5%)、课堂表现积分(20%)及分组任务(5%)这9种考核形式组成。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视频是由省级慕课高水平教学团队成员精心录制而成,安排一定的课时需要同学们自行完成音视频及相应的章节测验,所以音视频及章节测验在过程性考核中合计占比30%。由于该课程知识相对较难且复杂,需要较多的课外作业做辅助,每章都安排作业,每次15题左右,作业量大,学生完成作业需耗费一定时间,因此作业在过程性考核中占比为20%。每两章也会阶段性进行小考试,考试在过程性考核中占比为10%。另外,课程还会安排四个主题的大型案例并进行讨论,占比10%。课堂出勤率体现了学生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课堂出勤率在过程性考核中占比为5%。课堂表现积分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投票、抢答、选人及随堂练习等课程活动可以获得相应分数进行总体评价,占比20%。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期中“线上”考试,占整个终结性成绩比重为5%。期末成绩占整个终结性成绩比重为50%,采用“线上+线下”形式考试,线上为理论知识考核,线下为综合运用能力与执业能力考核。具体考核各环节及方式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矩阵见表2。
二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依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矩阵关系及OBE理念下课程考核方式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构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9]。该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包括某课程的各子目标及最终各子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评价标准为:在评价之前需要对课程各子目标设定期望值,然后计算出各子目标的实际值。当实际值大于期望值,则认为该课程子目标达成;反之,则认为目标未达成。由于各子目标对应的考核环节及方式不同,故将评价分为“直接性评价”和“间接性评价”。具体评价模型步骤如下。
(一) 直接性评价模型
直接评价是一种定量达成评价,是基于考核成绩进行评价的,一般由过程性考核、期中考核及期末终结性考核三个阶段按照权重比例构成。在对过程性考核的直接性评价中,第一步,确定过程环节对应的子目标。过程环节对应的子目标i∈(i=1,2,3…),每一过程环节可能同时对应几个子目标。
第二步, 课程子目标i的达成情况有 j个评价方式,设第j个评价方式的总分为Sj,全班学生实际得分的平均值为aj,那么课程目标i在第j种评价方式下的达成情况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Pij= (i=1,2,3…;j=1,2,3…)。 (1)
第三步,课程子目标i的达成度评价模型公式为
Subi=wiPij (wi=1, i=1,2,3…;j=1,2,3…)。(2)
第四步,将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每道题分别对应的子目标Pi进行确定,进而依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出各子目标Pi的达成度Subi。
第五步,依据课程子目标Subi及权重Ki计算出各子目标的直接达成度
Dir-Subi=KiSubi(Ki=1,i=1,2,3…)。(3)
(二) 间接性评价模型
间接评价是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一种定性评价,是基于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资料分析的评价,数据来源于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资料分析结果。教师依据课程目标要求预先设计能反映课程目标的定性评价访谈内容、问卷调查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完成调查表,最后对调查结果按照课程子目标进行分析达成度InDir-Subi。
(三) 课程的最终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
在上述直接性评价及间接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各自权重(Wi)和各子目标的直接达成度(Dir-Subi)和间接达成度(InDir-Subi),计算出每个课程目标最终达成度SUBi为
SUBi=Wi×Dir-Subi+(1-Wi)×InDir-Subi(i=1,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