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方案问卷调查研究

作者: 魏晓军 周浩 扶娟娟 何旭辉

摘  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是实现土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人才不仅是高校普遍面临的专业建设问题,而且是实现智能建造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该文在梳理338份涵盖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学生和土木工程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结果基础上,对如何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方案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高质量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关键词:智能建造;行业特色;专业建设;问卷调查;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055-04

Abstract: Vigorously developing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industry. How to cultivat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s with distinctiv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is not only a comm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roblem faced by universities, but also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to achiev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profession.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results of 338 survey questionnaires cover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ers, students, and civil engineering related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build a construction plan for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major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s.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智能建造市场潜力大,智能建造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据复旦大学等发布的《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2020)统计,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的总投资正以每年 20%~30%的速度稳定增长,中国智能建筑工程量占世界总量的50%,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总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智慧建筑研究中心发布的《智慧建筑发展报告》(2023)指出,2020 年,中国新增智慧建筑市场需求规模为2 590亿元,预计至2026年,中国新建智慧建筑市场规模达约3 968亿元,我国智能建筑普及的时代已经临近了[1-2]。然而,根据教育部和住建部组织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高等院校每年至少需培养30万智能建造专业人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关政策措施,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3-4]。因此,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智能建造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5]。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尚未开设智能建造专业。为了更好地顺应新一代科学与产业变革、响应国家“智能建造”发展号召、满足建筑行业对智能建造人才的强烈需求,开设智能建造专业是本科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6-7]。在顺应发展趋势的同时,各高校务必明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以中南大学为例,该校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门类、教学实践平台和师资结构,其土木工程是传统优势学科,拥有鲜明的铁路行业特色。因此,建设面向铁路行业的智能建造专业可以凸显中南大学的专业特色,势必增加中南大学教育改革的影响力和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可见,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对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8-9]。

智能建造专业依托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融合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专业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新专业[10-11]。依其定义,智能建造的核心内容是“建造”,“智能”只是其实施方式。尽管近年来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高校数量激增,但是智能建造专业的内涵、培养标准、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等都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建造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支撑关系和协同共建关系也未形成统一范式。具体表现在:①深度有机融合的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构建,亟待凸显以土木工程课程为本,多学科课程深入交叉融合的特性;②面向智能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尚未完全建立,需要对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和设备进行更进一步的合理设计和完善;③可以覆盖全部课程体系的师资队伍尚未建立,急需培养和引进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青年师资队伍,特别需要打造一支从事智能建造方向研究的科研队伍;④促进智能建造专业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的政策和制度是智能建造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⑤凸显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有待建立,各高校的智能建造专业相似。

综上所述,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尚处于智能建造专业的筹建阶段,可借鉴既有高校建设的成功经验,继续研究深度有机融合的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面向智能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的建立、可以覆盖全部课程体系的师资队伍的打造、促进智能建造专业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智能建造专业行业特色的凸显。基于上述智能建造专业建设现状,本文首先针对土木工程行业从业人员、高校学术界和在校大学生等智能建造专业建设相关群体开展了问卷调查;在详细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之后,针对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各方关注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项目、师资队伍建设方法和专业建设综合管理制度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  问卷调查研究概况

为充分调研土木工程现场从业者、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对于智能建造专业的理解和期望,本文针对上述三个利益攸关方制定了三个不同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析方法主要为分类统计法和交叉分析法。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高校学生、教师以及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共计338份有效回答,分别为188人次、52人次和98人次,占比分别为55.63%,15.38%和28.99%。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学生多数来自土木工程专业,占比高达80.85%,高校教师的专业背景也大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比例为84.62%,其次是智能建造和消防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处于土木行业前线,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有28.7%来自房建工程,另有18.37%人员来自桥梁工程专业,紧随其后的是公路工程和铁道工程,占比分别为9.18%和8.16%。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从业时间普遍在10~20年之间,占比高达78.57%,这些参与人正是目前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

调查问卷显示,土木行业从业人员、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和大学生对于智能建造专业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地,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有约55.61%表示对智能建造专业有一定了解,另有34.76%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表示很了解的仅为9.63%。对于智能建造专业,有32.09%的大学生表示这个专业很新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有24.06%的学生则认为这个方向很有趣,可以学习到很多土木工程专业之外的知识;同时也有31.55%的学生很排斥智能建造专业,认为这知识在炒概念,不接地气;8.56%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什么是智能建造专业,另有3.7%的受访者有其他想法。同时应该认识到的是,表示对智能建造专业很了解的同学中有38.89%的认为这个方向很新潮,认为自己对智能建造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同学中分别有38.01%和29.52%表示智能建造专业很新潮或者很排斥,表明智能建造专业在高校学生中间的评价不一,较为分化。

对于高校教师,有80.77%的受访者表示对该专业有一定了解,另外分别有17.31%和1.92%的老师表示很了解和不了解。并且,50%的受访高校教师表示目前有开展与智能建造相关的研究,另外34.62%的受访老师目前没有开展相关研究,15.38%的老师则表示不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否与智能建造相关。进一步地,表示很了解智能建造专业的教师则100%地正在开展与智能建造相关的研究,而有一定了解的老师中则有40.48%的老师目前没有开展智能建造相关研究。在土木工程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中,表示很了解智能建造专业的比例为11.22%,有一定了解的则为65.31%,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23.47%。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学生,学界和业界对智能建造专业的了解还较为有限,对智能建造专业的态度还不明确,未来有必要进一步阐明智能建造专业的内涵。

二  凸显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方案探索研究

(一)  建立多学科有机融合的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土木工程产业界普遍认为智能建造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工人完成高危作业,提高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程度,提升施工自动化程度,提高施工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将近一半的受访业界从业人员表示愿意投资智能建造技术,在招聘时会优先选择具有智能建造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有78%的受访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认为有必要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同时超过半数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学生(54.55%)和教师(53.85%)认为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开设智能建造专业,但重要性不应超越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从对于土木工程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也可以发现,有将近70%的受访者认为业界对智能建造技术有需求且当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目前,高校通常在本科阶段设置智能建造专业,其专业课程多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机械、计算机工程等专业课程的组合,通过引入非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提升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课程知识,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仍在探索之中。

在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方面,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学生认为智能建造专业应培养专业人才的比例与选择应培养通用人才的比例相当,均小于50%; 而大多数高校教师(53.85%)认为应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智能建造专业人才,47.96%的从业人员认为应以实践锻炼为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针对智能建造专业课程设置问题,59.89%的受访高校学生、73.08%受访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和48.98%的受访土木工程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认为应适当缩减并整合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课程,适当增加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专业相关的课程,这部分受访者中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和其建造智能化课程的比例为6∶4,比例最高,占比为44.25%。然而,在受访高校教学科研群体中,认为该比例应为7∶3和6∶4的人员比例相当。更为具体地,认为应引入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受访者占比均为78.07%;其次是控制科学与工程,选择比例为50.8%;而通信工程和机械工程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2.25%和37.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