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技术”研究现状及特征分析
作者: 王亚萍 夏儒斐
摘 要:该研究从中国知网期刊总库中选取2012—2022年主题包含“高校实验技术”,发表在CSSCI、CSCD来源期刊的论文366篇,采用定性内容分析法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所属单位及其学科、作者类别和基金资助等维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2012—2022年,“高校实验技术”研究论文焦点集中于实验技术队伍及其建设;“高校实验技术”论文发表高校分布不均、文理分布不均;“高校实验技术”论文研究方法相对单一,重案例分析,轻对比总结。建议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积极输出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引用其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知识图谱可视化等。
关键词:高校实验技术;定性内容分析;研究特征;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023-05
Abstract: This study selects 366 papers published in CSSCI and CSCD source journals with the theme of " Experimental Technologyin Universities" or the title of " Experimental Technology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total database of CNKI journals from 2012 to 2022. And this study uses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from the dimensions of research theme, research methods, affiliated units and their disciplines, author categories, and fund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from 2012 to 2022, the research papers on "Experimental Technologyin Universities" have focu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team and its construc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papers published in universities is uneve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is uneven;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thesis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simple, which emphasizing case analysis rather than comparison and summary. It is suggested that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technicians should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ctively output research results, innovate research methods, and use othe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ontent analysis, knowledge map visualization, etc.
Keywords: experimen tal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chnical team; Chinese core journal papers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该方案全面启动,旨在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关键承载体,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1]。实力雄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和增强实验室活力的基础[2]。随着国家级与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数量的递增,国家级实验室与各类国家级工程中心的建设发展,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必要性愈发紧迫。纵观高校实验技术队伍,还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合理,在学院地位相对较低,处于边缘化[2];晋升通道不畅,薪酬待遇偏低,准入标准不严格,激励考核措施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人才等[3]。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实验技术人才是学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加强科技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室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场所,了解“高校实验技术”相关研究的特征,有助于充分了解现阶段“高校实验技术”的研究热点、难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2012—2022年6月“高校实验技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规范的方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对研究论文进行类化,通过客观描述和分析,发现和揭示高校实验技术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所属单位及其学科、作者类别和基金资助等方面的特点,并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社会背景等,为解释和预估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一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 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定性内容分析作为研究方法,样本为在CNKI中国知网以主题为“高校实验技术”或题名包含“高校实验技术”作为检索条件,检索2012—2022这10年来发表在CSSCI、CSCD来源期刊的论文,删除无关信息(贺词、征刊、书评等),余下的366篇论文。
(二) 研究思路
确定研究问题后,按照定性内容分析方法的分析流程[4](图1)对所选取的336篇论文进行类目提取、论文篇目编码及修订,最后再对编码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回归问题具体分析。
(三) 研究编码设计
通过对带编码文献的文本阅读,从中发现类目和主题,根据穷尽及互斥两大基本原则,以完整、明确清晰及具有可操作性为标准[4],进一步筛选和确定内容分析的编码条目。随后回归文本根据既定编码表进行编码工作,在此过程中对已有类目进行进一步审定和修改完善,其中调整较大的为“研究方法”这一类目,根据现有研究方法归类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行动研究等,但通过论文文本阅读发现,很难严格据此分类,比如许多论文为对论文作者所在单位的经验进行介绍、成果分享等,难以归至某一种研究方法,也有很多论文为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等进行分析论述,还有部分论文为通过系统开发,构建某个评测系统,均难以归类,故对研究方法这一条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问卷调查法、学校/实验室经验分享、引用文献分析论证、系统开发及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几个选项。重新将选项进行定义限定为:问卷调查法指明确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样本、问卷维度等均有详细说明;学校/实验室经验分享指论文主要是介绍分享所在单位已有制度等的应用成效及经验;引用文献分析论证指论文没有明确某个单位的制度,且没有采用系统开发、问卷调查等方法设计研究,是以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见解;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指至少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二 文献统计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 2012—2022年“高校实验技术”研究论文焦点集中于实验技术队伍及其建设
通过对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排名前5的关键词分别为“实验技术队伍”(88次),“实验教学”(45次),“队伍建设”(45次),实验技术人员(38次),“实验室建设”(36次),其中实验技术队伍、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实验队伍、实验人员等均围绕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在2012—2022年“高校实验技术”论文中,研究聚焦点绝大部分集中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高校实验技术”论文关键词词云如图2所示。
从研究主题的分类分布情况看,绝大部分研究关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如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职称评定等,占据69.93%,其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占16.39%,再者是“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分别占8.2%和7.38%,“实验室安全”仅占3.83%。该结果从侧面验证了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其关乎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切身发展,是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滞后[5],使其长期以来受到了比较高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仪器设备与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以及实验教学均为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可尝试将视野放开一些,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多总结、凝练、提升,输出能供所有实验技术人员共享的研究成果。
将基金项目资助数量与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汇总(表1),可以发现仪器设备管理类、实验教学类主题论文在所获基金项目资助数量低于总体平均值,实验室安全类所获基金项目资助数量高于平均值。
(二) “高校实验技术”论文发表期刊集中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和《实验技术与管理》
在认可度比较高的CSSCI、EI、SCI、CSCD来源期刊中,“高校实验技术”主题论文在期刊的发表情况呈现“两枝独秀”的状态。《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与《实验技术与管理》分别以46%和42%的比例压倒性承包了“高校实验技术”主题论文的发表。
(三) 半数“高校实验技术”研究无基金资助,部分成果存在基金项目“搭便车”行为
从论文成果的资助情况来看,接近一半的论文没有相关资金资助(49.45%),同时也有近1/5的论文(17.76%)有多个基金项目的资助。
在65篇有多个基金项目的论文中,有10个至少有3个基金项目的资助,其中还有论文挂有5个、8个基金项目[6-7],其中不少为教育部基金项目和省级基金项目,分析其原因有的为同类题材重复申报不同级别的基金,全中后成果挂全部的基金;还有合作作者比较多,发表时多个项目基金“搭便车”挂名。基于此,在项目申报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检索技术或者制度限定避免同一个题目或相近的题目或内容实质基本相同的同时申请不同基金课题的行为,另一方面,每一个实验技术人员应该有更高的自律,通过源头和制度限定来改善此种情况。
(四)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应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积极输出研究成果
从论文一作所属的系列来看,接近一半(46%)的论文来源于行政管理系列,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处、人事处的相关职员及领导,这些职能部门是实验室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还有13%的论文来源于教学科研系列教师,如专职实验教师,而从事实验技术本职工作的实验/工程系列的教师论文发表仅占39%,不到2/5。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科研成果及转化是实验技术人员创新性实践工作的重要体现,实验技术人员本身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8]。在高校管理者层面,也要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积极参与投入科研工作,以促进实验技术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