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余丽 黄健 杨厚云 韦伟 胡昊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适应国际新形势、具有良好生态文明素养的专业人才。基于此,该文围绕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6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将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满足新时代工程人才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美丽中国提供兼具专业知识和生态素养的复合型一流人才。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165-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millennium plan related to the people's well-being and the national future plan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quiring us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w nee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adapt to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have goo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terac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the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six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evis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The aim of it is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meet the need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 the new era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first-class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cological literacy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Keywords: the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practice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作为缓解水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历史责任的专业,主要任务即是围绕建筑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综合整治、智慧城市建设及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解决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培养给排水专业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人才培养也一直是新工科建设的首要问题,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2]。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也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3]。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发展观,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将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给排水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行业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责任和义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因此,应加强给排水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和建设能力的培养,全方面、多层次地将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本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主动参与生态建设的意识,真正实现给排水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进一步满足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态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打造出一批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见,在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下,探索培养兼具生态文明思想的给排水人才培养新模式是高校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安徽建筑大学(简称“我校”)给排水专业2012年加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7年获批安徽省品牌专业并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给排水专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为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具备生态文明思想, 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使命成为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这就需要根据新要求对人才培养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以满足新时代工程人才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美丽中国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生态素养的生态型人才。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和教育能力

教师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高校生态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排水专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这就需要给排水专业教师不仅要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还要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中,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积极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生态文明专题师资培训、交叉专业内部交流、思政课程讲座学习等不断扩大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知识储备,补齐高校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的短板,提高给排水专业教师的生态素养,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态文明教师团队[4]。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课程思政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实践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探索制作生态文明课程,积极开展生态人才培养和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并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诠释和传递生态文明理念,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另外,学校和学院可适时进行生态文明教师认证、培训标准规范等,促进教师自觉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

二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生态型人才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要与时俱进,要从战略的高度积极调整人才定位,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靠拢,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纳入给排水专业的教育中,不但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给排水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还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需求,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合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全方面、多层次地将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生态文明思想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全程融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将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相融合,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德、识、能的全面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绿色生态人才的培养目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涉及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排水、结构和机械等众多专业方向和学科,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培养方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基础上,提出适合给排水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目标,生态实践能力为重点目标,二者相辅相成深度融合,实现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强的复合高水平人才目标。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毕业要求,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符合性。③明确设定给排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强化实践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突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处理工程、水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使这一系列的课程设置更符合新时代国家水行业建设的要求。④增加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入生态工程实践教育以及相应设计类训练课程,构建以年级递增的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认知、基础、综合、创新”的课内实践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生态文化传播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牢固给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⑤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学分制管理,生态文明教育学分达标作为高校学生毕业的条件,构建生态人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三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优化生态文明课程体系

为培养给排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要优化课程体系,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给排水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通识课程教育是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而目前很多高校由于不重视通识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导致在今后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基础薄弱。因此,高校给排水专业应实施“专通融合”的教育模式,即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通识教育提升大众生态文明意识,不仅着力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也补足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短板,有力促进其参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安徽建筑大学紧跟时代需求,2019年修订的培养方案里秉承立德树人理念,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及新工科建设要求,完善了给排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实践教育为重点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