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大学航空气象学教学中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 孙吉明 李楚艳 唐登洪

航空大学航空气象学教学中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思考与建议0

摘  要:习主席提出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院校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为在航空大学航空气象学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员应着眼培养飞行英才的使命任务,结合学科自身特点,重点抓住“立德树人”和“为战育人”两个方面,加强课程思政和实战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全程育人能力,为空军飞行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航空气象学;课程思政;实战教学;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1-0050-04

Abstract: President Xi's New-era Military Education Policy points the way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ilitary college educat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eronautical Meteorology" in avi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mission of training flight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itself, focus on grasping two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for war" to strengthen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actual combat teaching. We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bility, aim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flight talent cultivation of Air Force.

Keywords: New-era Military Education Policy; Aeronautical Meteorology;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ctual combat teaching; to establish virtue and cultivate people

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讲话时指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1]”为新时代军事教育指明了方向,军校教员要深入学习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内涵,结合空军航空大学实际,将其注入到承担的培养飞行员的使命任务中来。

航空气象学是空军航空兵初级指挥生长干部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为飞行员飞行职业生涯中正确利用气象条件开展飞行训练和作战打下必要基础的必修课程[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必须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飞行员成长保驾护航。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为此,地方不少高等院校进行了大量的研讨、探究和实践,认为“课程思政”是落实习主席“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4-5]。在全军院校长集训时孙柳指出:“加强政治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矢志强军打赢,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确保党和军队事业后继有人。”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现代军校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广大生长干部学员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思想观念受外界影响较大,部分学员革命奉献精神不足。对于飞行学员来说,更具体的表现就是,学习飞行动机不纯,矢志空军的意志不坚定,有的不愿意到艰苦地区,有的简单追求待遇[6]。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难以引起学员足够的兴趣、达到铸就飞行学员“砺志精飞”的目的,而“课程思政”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专业有机融合,有助于学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全程、全方位的铸魂育人。

《航空气象学》教材和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和育人元素,但是存在内容多而学时少的客观矛盾。因此,许多教员认为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课程思政教学,更多地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淡化或忽略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环节与功能。如何将本课程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把“立德树人”基因植入到课程教学计划、集体备课、教案和课堂等环节,是航空气象学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航空理论教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推进课程思政与航空气象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挖掘“东北老航校”资源,坚定学员理想信念

从东北老航校到空军航空大学,既是一种历史的延续,也是一种使命的传承,更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宝贵基因。自东北老航校成立,飞行学员在通化、牡丹江和密山等地历严寒、战风雪,坚定理想信念,苦练飞行本领;航空理论教员克服重重困难,自编教材,针对开创之初学员文化程度较低、教学设施生活条件简陋、气象环境复杂的特点,自创教学方法,鼓励学员艰苦奋斗、夯实学员理论基础,坚定了学员为人民飞行的理想信念,培养了学员用好气象知识保证飞行安全的能力。

承载着老航校前辈的梦想与希望,每一个航大人都应该肩负起历史责任,这也是习主席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对航空大学教学员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嘱托。航空气象学教学过程要融合“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鼓励学员在“老航线寻根之旅”探索老一代飞行员如何学习航理、如何应用航理,思考今天应该如何更好地学好航理、用好航理;在课堂过程中,预留分享时间,邀请学员畅谈老航校精神和感想,坚定“我学飞行为人民”和“勇为祖国守蓝天”的理想信念。

(二)理清航空气象学逻辑,拓展学员科学思维

航空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飞行活动和航空技术之间的关系、航空气象保障的方式与方法,以及飞行器与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时的气象等问题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气象学范畴,是在气象学与航空活动密切联系中发展起来的。

航空气象学在近几年航空理论课程的改革中,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四大方面:基础的气象专业知识,核心的航空气象要素和危险天气,应用的航空信息分析,外延的航空气候和区域性气象特点[3]。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加入思政因素,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如图1所示。

航空气象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地球大气和天气系统,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可以将正确认识飞行环境和天气变化的科学态度融入其中,帮助学员破除“天气变幻莫测,安全全靠运气”这个错误认知;航空气象要素几乎包含了所有影响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个模块思政教学时要注重科学思维和战斗精神的形成和引导,使学员形成沉着冷静的飞行品格,培养科学应对的思维能力,树立无畏风雨的战斗精神;航空气象信息包罗万象,要解码气象数据、预测天气变化,必须学会科学认识和分析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数值预报等气象信息,这部分教学要植入“主动学习、科学探索”的科学学习态度,为学员日后进行自主飞行训练和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航空气候和区域性气象特点主要是我国各航空气候区和周边各国的气象介绍,在思政时可以考虑将“热爱家乡、保卫祖国”的人民空军家国情怀融入其中,激发学员热爱飞行的职业自豪感和“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的使命感。

(三)进行“航空危险天气案例库”建设,锤炼学员勇敢品质

目前,飞行活动和气象条件之间已经从气象条件决定能否飞行,变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如何飞行。航空气象学的研究也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研究气象条件对飞行的影响上,而是主动作为,解决如何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保障飞行安全问题,即实现“全天候”飞行,形成“全天候”战斗力,真正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需要飞行学员和飞行员认知的是,“全天候”飞行并不是不需考虑气象条件,而是要按照实际大气条件来调整飞行状态。这就需要航空气象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航空危险天气的讲授,为飞行学员创设真实的包含航空危险天气的飞行环境,设身处地去学习、思考来面对和处置危险、调整飞行。

真实航空危险天气的飞行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员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建设全过程。首先,教员要不断收集包含军航和民航的所有战例、案例,进行深度分析,重现案例中航空危险天气,与有经验的优秀飞行员共同研究合理的应对方法和操纵处置;再次,教员需要系统梳理案例,进行课程思政,将科学应对态度和科学应对方法贯穿案例全要素、全环节,引导学员勇敢面对和科学应对危险天气;最终,建设完成“航空危险天气”战例案例库,并将其合理地编入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课堂教学。飞行学员在教员编导的不断实践中,逐步破除对航空危险天气的恐惧,树立起科学应对危险处境的勇气,锤炼飞行本领,形成“全天候”战斗力。

二、坚持为战育人,加强实战教学

习主席指出:“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现代战争规律。”“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习主席的“三个面向”为航空气象学加强实战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立足部队需求开展教学。只有建强军校教员队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一)教员到部队中去,摸清部队需求

衡量军事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才满足部队需要的程度。院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是否会打仗、能否打胜仗,部队最有发言权[7]。

当前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作战样式深刻变化;空军战略环境更加严峻,战略对手美国、日本、印度等装备战法日新月异,需要教员到一线部队、作战前线去亲身感受、收集、研判;部队体制、编制、法制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不同方向的发展战略和战略指导差异很大。旧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足以应对这些新的变化,教员必须要深入部队一线、作战前线,摸清部队现状,研判部队未来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创新。

航空气象学教学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中的“为战育人”,必须要用好“联教联训”这个已搭建好的平台,依托双重项目“新时代空军飞行员气象决策能力需求分析”,分批次组织教员到不同装备、不同任务和不同方向的一线飞行部队代职、调研,跟飞跟训,与飞行指挥员、飞行员和气象保障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和征求意见,共同总结部队需求和人才要求。

(二)教学从部队中来,围绕实战育人

部队需求是军队院校建设与发展的源头活水[8]。如何将这股活水传导给学员,需要军校教员在教学内容中体现部队需求。围绕实战育人,必须将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创新重组和补充发展,把前瞻的思维理念、鲜活的战争实践、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按照“高素质、专业化”的总要求,构建基于部队实战需求、聚焦打仗能力培养、融合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教学内容体系。

航空气象学是在气象与飞行密切联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随着人们对气象的深入认识而不断发展,随着航空事业发展、技术技能提高而不断发展。海湾战争、叙利亚内战及近些年民航军航由于气象原因造成的严重飞行事故都在说明,现代航空仍然离不开航空气象保障,现代空战依然需要航空气象保障。

围绕实战育人,是习主席对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总指导。航空气象学教学要以实战育人和部队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精准度和前瞻性。精细化的航空保障需求、多样化的战场环境条件、信息化的气象保障装备,都是航空气象学继续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教学中要以大学课程革命为契机,加大案例教学、想定任务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式的研究,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突出实战化背景,让学员深度参与案例背景研究和战场气象环境搭建,引导学员强化对所学航空气象知识与飞行技能的综合运用,以达到实战育人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