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友资源发挥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

作者: 班旻 李承杰 连钠 陈昕

摘  要:优秀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化资产,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立足于校友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发展大格局的角度,分析优秀校友资源的育人意义,通过在学部层面开展优秀校友育人实践,解读校友资源在育人、育全人、育未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挥优秀校友资源开展三全育人的路径,促进校友文化融入学部文化,从而完善学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关键词:校友;育人;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1-0054-04

Abstract: High-quality alumni are important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alumni work into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ree All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high-quality alumni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alumni Education, it interpre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alumni resources in educating people, educating whole people and educating the future peopl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giving full play to high-quality alumni resources to carry out "Three All Education"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lumni culture into the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pattern of all teachers taking part in,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structure of the faculty.

Keywords: alumni; education people; Three All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cultivation; higher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的重要任务。校友,对高等学校来说,就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才”,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力量,也是知识创新、文化引领的传承和延续。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校友资源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已经在各个高校广泛达成共识。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等学校始终努力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一、充分认识校友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校友是学校影响力的重要组成方面,优秀校友是学生努力的目标

在每年的招生季中,对优秀校友的宣传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注点。社会对于一个学校培养质量的认可,一方面来自于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于校友的认可。而后者,更加感性和具象。校友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是对学校培养质量最好的反馈和评价。例如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1],位居国内杰出校友最多的高校榜首。校友的社会平均贡献度,已经成为了学校育人目标的“画像”,为在校生树立了标杆,在校生以知名校友为骄傲、为榜样,自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优秀校友所展现的品格和素质是学校重要的德育教育资源。

(二)校友是学校拓展全员育人的重要力量

当下,我们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科技实力的新较量、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高校育人格局的转型与重塑。来自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的生师比为17.95∶1,而进入世界顶尖大学行列的美国大学生师比主要集中在10∶1及以下[2]。尽管生师比不是衡量一流大学的主要指标,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科技创新的现实压力,迫切需要推动高校在校外寻找有实力的育人力量。而校友,因其和学校特殊的文化联结、与社会共生的特质,恰好可以成为育人师资补充的力量。

(三)校友是学校优化全过程育人的重要参照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从学科评估到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到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生也就是校友发展的滚动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研已经成为各种评估认证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校友在工作岗位上所展现的素质和能力是学校育人质量的呈现,对在校学习、生活、成长经历的体验,是学校教育改革评价的重要参考,为学科、专业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就业指导等提供了重要参照。

(四)校友是学校完善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资源

校友的社会关系和特长优势,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建立多元多维度多渠道的联系合作。广大校友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和促进学校育人事业的发展。校友所在的单位,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成为党团共建的联系点、可以成为竞赛实践项目的合作基地、可以作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开展劳育的站点、可以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指导研究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校友本人,则可以兼任专业授课教师、竞赛指导老师、实践带队老师、职业发展顾问,这种“校内+校外”的拉手模式,拓展了育人平台的外延,协同构建了立体化的育人大格局。

二、研究现状与背景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尽管各个高校的校友已经在各个方面发挥着育人作用,但是因其非在校教师的特殊身份,还没有系统参与到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

(一)当下育人工作中,对于校友资源的育人特质挖掘还不够深入

青年强则国家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味着高校培育的学生应当有道德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社会人”“职业人”“专业人”三者结合的“全人”。高校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是德育的示范者、理想的引领者、智育的传授者、担当的支持者,在培养专业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面对当下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仅仅依靠有限的高校教师来完成高校育人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离不开拥有育人功能的主阵地学校,也离不开社会大的环境,家庭、职场、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是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

目前,不少高校也都在努力开拓校友资源,作为学校办学治校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是聚焦于校友资源育人特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校友资源是社会方方面面育人者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在培养社会人方面,他是教师、企业、校友三个群体中,离学生最近的人,比教师有更多的社会体验,比企业有更多的人情味;在培养职业人方面,他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又不像企业那样具有鲜明的利益关系,更能给学生提供多视角的职场认知;在培养专业人方面,校友与学校有着深厚的学缘联系,和在校的学生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的专业背景、共同的大学经历,无形中构建起校园和职场的桥梁。情感上,共同的价值认同,让校友兼有老师、家长、朋友、“同学”“路人”的多重身份;空间上,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各式各样的职业。校友,作为一个特别的存在,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扩展了无限的可能性。校友群体的特质决定了校友资源是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渠道。

(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下,对于校友资源育人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

国内众多高校在利用校友育人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浙江大学是国内比较早关注到校友资源应用于育人工作的高校,他们结合对261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校友资源在德育教育、就业指导、“三育人”体系中的作用[3],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北大学、长江大学[4-5]等则聚焦于“双一流”“三全育人”“大思政”的新时代特点,深入剖析了校友资源发挥作用的机制探究。

尽管众多高校都有了先行先试的经验,但是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在校友发挥育人功能上的探索还远不能满足当下全社会育人的时代要求,校友资源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阶段性的、临时性的报告、讲座占了育人工作的绝大部分,对于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措施的梳理都有所欠缺,这都给我们的大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学部建设背景下,校友资源的育人体系亟待完善

在育人路径方面,不少大学也有所研究。西南大学[6]着重从校友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面探讨了校友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作用发挥路径,浙江理工大学[7]针对“双创”人才培养提出了校友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现路径。但是,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文化,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点,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构建有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的校友育人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

2020年环境与生命学部成立,学部中大部分专业都是学校建校之初就有的专业、或者是从其之上演化发展而来,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认真梳理和总结校友工作,特别是校友工作在育人大时代背景下的路径,尤为重要。把优质校友资源引入育人链条,既是对学校历史的继承与传承,更是对学校未来的扩展与延伸。

三、优质校友资源发挥育人功能的具体实践

(一)构建校友工作的大历史观,搭建育人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校友工作,必须置于当下的历史方位中去理解和把握。开展好校友工作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准确把握学部创建的历史背景,从历史中找寻育人之根。

环境与生命学部于2020年4月14日正式组建,其诞生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学部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建校时期。1960年,承载着北京建设“‘高、精、尖’的工业生产基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初心梦的北京工业大学,迎来了开学的日子,设有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和数理5个系。机械系中的热能教研室、化工系、数理系是学部学科的根和源,更是那个时代的见证。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单独成系。1996年,学校通过“211”部门预审,1999年,在学校211建设的学科调整中,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合并成立了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将环境保护与能源及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学院”[8],为学科交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02年,学校根据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整合了环境生物学、生物信息与结构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化分析测试中心和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等方向的力量,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环能学院中部分教师和应用数理学院中部分教师并入该学院。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在一流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环境与生命学部,涵盖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