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裴玉琼 谢波 张森 陈瑶
摘 要:该文借鉴国外多所高校提出的以实验项目方式开展,以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管理支持的模式,探索本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新路径。通过与外部资源合作,联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实践项目。结合中药专业特色,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先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中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053-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support mode proposed by many foreign universities in the form of experiment project, this paper explores a new development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focusing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external resources, we jointly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imulation experiment practice project for college student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explore and establish an advanced teaching mode with projects as the core,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kills.
Key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 majo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development path
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当前,专业课中教与学的关系应与时俱进,学生如何学会、学好并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应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为教师提供一条尝试的路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学习方法,通过提供一些重要素材构建一个项目环境,由多名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团队角色从而组建团队,整个团队通过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进行学习。项目式学习(PBL)由最初的医学学科所用向外广泛延伸。学生们由项目驱动而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探讨、分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汲取并掌握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
中药学作为本校的“双一流”学科更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前瞻性。将专业实验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双创活力,提升发展动能,探索适合中药学专业的发展策略,采用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提升、可探索、可转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甚至在中小学教育里已采用程序模拟的项目式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让中小学生更早也更深入地接触了实际生活问题,不仅锻炼了创造力,更使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拆解及完成任务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2]。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一流大学结合自身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得比较完善,建成多元复合型、学科辐射型、创业引领型和社会需求型等综合性创新创业中心[3-4]。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埃哲顿中心(MIT Edgerton Center)成立于1992年,该中心以多元复合为特色中心,为学生提供全套创新实践支持,课程教学(含电子、机械、设计、媒体、高速摄像等多类课程)、学生项目团队、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讲座讨论及社区服务一应俱全[5]。中心内部定期给学生提供参观、假期实习与教师辅导性讨论会,既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也提供必要的协助。
再如,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由Innovate Blue计划衍生出来的。学校拥有超过15个创业项目中心,30多个学生创业组织,其创业教育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该组织通过开设各类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将创业和专业有机融合在一起,而且还提供大量的创业实践机会,与数家商业组织、企业、校友会及社区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培养人才,真正达到孵化项目的目的。
反观国内,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属于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头羊,而其他大多高校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经费扶持渠道较少、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一直难有起色。大多高校的学生创新中心是在各院的实验教学中心或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的,存在创新创业特色流于表面,学科独立且结构单一等问题[6]。此外,由于我国目前科研和产业联系主要为横向课题服务,而校内传统创新平台和资源通常只为课程实验、大学生创新和学科竞赛等活动提供支持,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并未达到真正向学生群体的大面积辐射,从而散播创新创业的心灵种子和热情,导致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呈现脱离趋势。
尽管困难重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校仍在积极推进过程中,专创融合逐渐成为一个“显概念”,自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学校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都在多维度努力,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7-9]。在我国这种国情下,利用高校与政府的密切关系,积极争取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加强对资源的拓展,与当地知名企业、校友会、商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双创专业教师团队,借鉴国外大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近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亟待突破的重点。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必要性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全球教育的趋势,是高等教育的新赛道。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疾病谱的持续变化,新药物层出不穷,药品生产新技术和药品施用新知识日新月异,急需医药类创新人才推进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认知、心理与专业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则和目标要求,探索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10]。2019年10月,习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同时又指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这些都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完善课程设置[11]。
近年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学习法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大学教育中[12-14]。项目式学习比非项目式学习的传统教学讨论法有更高的知识构建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提升更大。
三、项目式学习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串联专业知识,深入理解项目式学习
重视学校软硬件支持、课程安排等要素,精准选择能最大发挥中药学专业能力的项目。运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中药药理、中药分析与生物发酵等专业实验针对性解决项目的实际问题,避免项目设计同质化、项目评价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开展项目式学习
从硬件来看,学校大型仪器平台多,设备先进,科研能力强;软件来看,学科专业多、专家多、研究项目多,这些都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有利条件,以此解决以往学科间交叉较弱、学院间交流较少的问题。开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使学生学习有课程,实践有场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力。
(三)校外优秀企业的深度加盟,开展面向市场的多方面培训
走出校园,置身于企业,现场了解产品研发、企业运营及市场推广等真实情况,而不是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赖校外导师讲座、双创大赛等流于书面的模式。举办高水平专家讲座,聚焦中药学前沿问题,并通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发现新的科研热点,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学领域问题的好奇心。
(四)中医药思维与现代医药科学思维需要紧密联系
“双思维”教育融合需要将中药学专业从原来的一贯制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系列进行优化和改革,采用课程模块厘清中医药思维课程体系、传统中医药技术课程体系、现代科学思维课程体系和现代医药学技术课程体系;并按照思维形成规律,对各课程模块中课程的上课时机、课时数、学分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提出要求,将体现中医药理论与技术传承课程体系和现代医药学科学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强化中医药经典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必读典籍,打造中药炮制学等传统中药专业课程和中药药理学等现代医药学思维课程的国家级金课,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授课教师通过教学设计,采用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和翻转课堂等授课形式,网络在线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一体化,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既具有传统中医药综合演绎的哲学思维模式,又具备现代医药科学分析归纳的实验思维能力,“双思维”融合,为学生实现科技创新奠定思维基础。
四、中药学专业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
(一)探索项目式学习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将中药学专业从原来的一贯制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系列进行优化和改革,解决以往中药专业学生知识碎片化、书本化的问题,通过项目驱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产品的性能问题,积极应用数字化媒体解决方案的创意表达问题,高效利用校外合作资源学习项目运作的市场问题。
(二)选择有中药学专业背景的项目作为实验室的
教学项目
结合项目中已达成合作意向的创新型化妆品企业资源,以中草药护肤品为项目案例,例如:复方玫瑰精油面膜(含玫瑰精油、多酚糖苷、三七皂苷)、艾叶乳(含艾叶提取物、忍冬提取物)、干敏修复霜(含甘草、虎杖根、水飞蓟果)等产品,将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理和中药分析等专业实验经过全过程一体化的实验教学实施,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三)构建校企双导师专创融合的实验室框架
通过成员互选构建项目团队,邀请跨学科的专家、企业家以讲座或研讨会的形式对目标市场和项目运作做跨学科的讲解和诠释,引导学生在产品宣传和财务分析进行全面的学习,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他们的企业,现场学习,现场体会。以能力为导向,引入真实的科研项目或教改课题,实施课程项目化,从立项申请、方案构思、实验研究、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创办公司、成果转化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管理,助推学生搭建“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框架;引导教师和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预期,达成能力目标要求。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康缘药业成为康缘中药学院毕业生的人才承接单位,建立用教互评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康缘研究院自设项目库,根据学生专业及基础,从项目库中选择适合的项目,学生在车间及生产线实习结束后,加入项目团队,成为项目组成员,配备符合资质条件的带教老师,设定毕业课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习期间产生的科研费用均来源于本项目科研经费,公司配备专门的采购中心、财务管理小组、科研管理小组,为学生提供较优的实验条件,保障课题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