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计算机类学生双创实训与专业素质培养方法融合研究与实践
作者: 季长清 于舒娟 王静摘 要:该文将泛计算机类学生在高校科研素质教育(包括课程建设、项目开发、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方法相结合进行教改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在“互联网+”的多元技术环境下,将“互联网+”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的培养结合起来, 将科学素质培养、科普教育课程建设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法相结合。与企业合作,通过组织高校工作室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工作,重点结合科学素质培养课程,如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宇宙探索与发现、计算机专业校内精品课, 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等代表性的课程内容与科研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与实践体系优化改革, 将校园网与互联网、移动网络、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相关的新一代网络技术,同目前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类课程资源建设及网络教学实践与沁苑网络多媒体大学生工作室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尝试在国际视角下建立起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与实训平台,并尝试从中孵化“互联网+”科研成果并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方法进行较为深度的融合,孵化一系列教师、学生成果。
关键词:泛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训;融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049-04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pan-computer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education (includ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ject development, incub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etc.) with innovative practice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and summarize practical results. Under the multi-technology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plus", we combine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related to "internet plus", and combine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 practical method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e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 organize college studio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practice work, closely combine representative curriculum contents such as introduction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of the universe,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data structure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make full use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system of 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tegrate the campus network with the Internet, mobile network and the new gener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related to "internet plus".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practice of network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Qinyuan network multimedia college students' studio,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and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tries to incuba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internet plus" from it, which is deeply integrated with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ncubating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pan-computer maj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training; practical training; merging
泛计算机类专业,即在计算机技术范畴上扩充的泛领域相关专业,是当下最新的互联网泛计算机专业教育划分范围。其中代表性的“互联网+”领域指的是创新2.0互联网发展下的新型行业动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变及其衍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当今社会,它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先进生产力, 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而“泛计算机类专业教育实践”意味计算机扩展的相关专业教育持续更新发展的实践内容、不断创新演变的教育样式、日益多元化的教育评价等。
专业素质培养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科学知识教育、科学 思想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 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
本文结合高校专业科研与教学相关素质教育(包括专业课程建设、项目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 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方法相结合进行教改研究与实践探讨。在“互联网+”的多元技术环境下,尝试将泛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的培养结合起来,将科学素质培养、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法相结合,组织高校工作室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工作,重点结合几门代表性的课程内容与科研紧密结合,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与实践体系优化改革,利用已有平台建立起相应的实践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分享应用平台,并且尝试从中训练孵化“互联网+”科研成果并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方法进行深度融合,这是一个非常新颖且有意义的教改研究课题与内容。
一、现状分析
“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一个行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对我们个人而言, 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意味着持续更新发展的实践内容、不断创新演变的教育样式及日益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中国高校的大学生更是这次时代信息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国家实施的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从2006年开始,Google与IBM合作,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与发展,涌现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海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以“Web2.0”为代表的社区化交流平台,以移动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为代表的移动教育平台。如“英国的教育研究机构Ultralab”和“芬兰的Nokia公司开展教育项目”等。目前这些教育平台与教育改革大多集中在课程建设中,但对于实际高校创新创业实训方法方面紧密结合的工作相对较少,尤其是校企结合共同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等相关的研究与探索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完整地展现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现在高校专业素质培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相关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计算、社交网络和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出现,无论是高校教育理念、专业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实践实训方法,都在不断地发生着重大变革。但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平台都将第一代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分离开来独立进行开发与应用研究, 缺少与创新创业实训模式的紧密配合,同时更多的技术应用侧重于教学应用或管理,而缺少针对学生将实际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开发的能力与双创课程资源建设互联互通访问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没有具体的成果展现,学生对于自身的创新能力没有正确的预估,老师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准确的了解。高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多没有具体的衡量方案。21世纪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互联网+”领域相结合,成为解决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选择。
通过和国际知名高校与产业化公司的多次讨论,我 们共同认为只有将代表性的技术与相关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相结合,在项目驱动下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将学 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融入到项目中,并让学生从项目中 催生更多的创新思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取长补短,能 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相关综合应用型人才。我们团队在相关省级重点项目开展中,采取双创与素质教育课程主讲教师和泛计算机专业及国家工作室学生合作的方式,在国家、省级、校级多项教改与科研课题中,整合应用相关资源,研究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方法,孵化校企合作成果并取得了阶段性突出成果,在下文中进行总结。
二、实施内容
(一)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训体系[2]
我们针对创新创意创业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研究并尝试构建在“互联网+”技术下的教学新模式,即“加强课程网络平台引导(Guiding lessons)+应用“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研究科研素质培养方法(Training of research quality method)+培育学生实践项目成果(Project results)”简称GITP科学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3],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改革中。在项目中引入工作室本科生和创新创业团队研究生参与教改课题,在课程中强化创新实践与发明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化背景下的各类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和科研成果孵化,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研究能力。
课程围绕基于“互联网+”技术与思想进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训教学与实践,系统地讲述了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泛计算机类专业在此次教学改革中,充分地展现出其专业的优越性,在“互联网+”浪潮下,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不断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对网络多媒体、大数据、移动计算、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类前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与商业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创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