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视角下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与实践

作者: 杨荻

摘  要:“双创”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为“双创”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该文立足“双创”教育视角,对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阐释大数据对会计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双创”视角下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双创”教育;大数据;会计学;产教整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045-04

Abstract: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n urgent need for China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efficiency and upgrading of the econom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higher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for college graduate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digitalization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account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explains the role of big data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accoun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big data to serve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accoun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ig data; account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不断深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应与时俱进,通过对培养方案的不断更新、调整和优化,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就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等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14年,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进程。为此,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强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转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率与转化率,将所学用于价值创造。由此可见,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任务。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也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一门学科。通过会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企业可以将经济业务用数字予以反映,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帮助其作出经营或投资决策。大数据的运用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也有助于推进会计学专业教学与实践改革。大数据时代使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信息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决策判断,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及时的采集与分析,从而使会计工作更加高效,决策更加恰当。同时,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还有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更好地协同合作,通过规范的内部控制和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将各部门零散的数据整合为一个信息系统,使各部门能共享数据分析的结果。基于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及数字化时代的特殊背景下,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会计人才,对高校会计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会计学教学应追随时代发展步伐,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讲解、研究报告等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创新创业理念,使所学知识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

一、“双创”视角下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与实践概述

(一)会计工作本质要求认识不足

长久以来,在我国会计学教学中忽视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价值诉求,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与社会各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交流,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存在偏离,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1]。会计所体现的是商业的本质,也称为“商业语言”。通过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财务技能,还应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学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如“借贷记账法”等业务的理解和核算上,忽视了对学生会计思维模式的培育,导致高校对会计学人才的培养很难满足新时代社会的真实需求[2]。李百兴等[3]研究认为目前高校会计教育过度关注方法和数字,忽视了“会计服务经营”的本质。同时该学者也提出,会计应遵循其基本原理,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探索会计服务经济发展的更有效道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大数据+会计学”教学改革不充分

近年来,随着各个领域对大数据的广泛运用,高等教育领域必然也位列其中,许多学者探讨了将大数据融入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式。大数据思维模式认为一切皆可“量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并促使各高校加快教学模式的创新[4]。但从高校会计学教学实际来看,目前的教学重点仍是对会计凭证、分录、账簿和报表等的学习,忽视了经济业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造成财会人员得到的数据只是描述业务事件的子集数据,不利于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朱立菲[5]研究了大数据对会计核算与会计职能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工作的新要求与转型思路。程平等[6]研究发现,信息格式种类多、大量冗余和分析效率低是目前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面临的主要问题,“云会计”的合理运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大数据不仅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储存,还能通过分析数据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可见,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如何将大数据融入高校会计学教学与实践,仍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意识淡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拓展了我国经济活动空间,经济主体多元化和复杂化程度也不断加深。这些变化促使会计理论、会计思维和会计方法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进而对会计工作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需要对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因此,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懂业务、善管理及会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会计人才。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不断向纵深发展,创业者人数也在不断攀升,但这些创业者中有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的人仍占少数,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上有所欠缺。另外,企业对会计岗位职能要求也有所转变,传统会计对经济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作用已相对滞后,所以高校应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会计学专业创业者的竞争力和专业素养,激发创新创业的潜力,加速数字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输出,帮助学生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会计人才。

二、大数据对会计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效率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成功激活了对会计本科教学的研究,营造了师生互动的对话氛围,还有助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对之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第一,大数据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以讲授重难点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第二,大数据时代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或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各种网上学习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与机会,使教师与学生沟通更顺畅,使教学变得轻松、有趣、便捷和高效。第三,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大数据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评估自身学习状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更有针对性。同时大数据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调研活动,对社会上相关岗位的就业信息进行及时汇总、筛选和推送,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做好数据支撑。第四,高校教师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了解,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助力创新教育转型,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数字化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此类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然而,通过对现有教育模式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高度趋同化和同质化,致使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在数字化发展和转型期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学生也很难适应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技术发展和变革对会计专业的岗位要求。因此,会计学专业教育已经到了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下,高校的专业发展面临着创新教育转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新构建,从而使我国的教育结构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具体来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在大数据和“云会计”时代背景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不仅要注重人才培养,即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会计教育改革还应关注教师的成长,应加强教师创新思维培训,加深教师对创新理论的理解,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可见,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还应包括在全新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将新技术融入到课程,重塑“新会计”,重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会计学科发展,推动教育科学决策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柱,通过对教育信息数据的全面搜集、整理、分析和利用,能够对学生学习行为、兴趣爱好和就业倾向等信息及时挖掘,促进了会计学科发展的不断深化,同时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作出更加合理的教育教学决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兴起,会计学科发展备受关注,大数据蕴含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必然会对会计学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向一体化转型。在传统会计概念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严格的区分,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财务会计中一部分机械、繁琐的工作将会被电脑替代,更多的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流程管理和价值管理投入更多精力,因此大数据将会加快突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边界。第二,大数据推进了会计学科向“业企融合”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会计不仅对数据进行反映,还要将数据与业务融合,便于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大数据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呈现、获取和使用方式。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大量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不受地域限制,在信息的提供上更能体现及时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极大地改变了目前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认知,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