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学业困难学生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
作者: 刘玉 宋克志 郝春香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风向。当前,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学生学业困难的情况屡见不鲜。该文以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研究学业困难学生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调查发现,新工科背景下,学业困难学生呈现男生数量远远多于女生,高年级数量多于低年级,农村生源数量高于城镇等规律和特点。究其原因,有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外部原因,也有学生自身内部原因。通过探索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措施及帮扶效果,建立健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机制,为实施强有效的帮扶策略提供建议,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引导学业困难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关键词:新工科;学业困难;影响因素;解决策略;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072-04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new wind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mong which students' academic difficulties are common. Taking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Lud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olving strategies of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ifficulties. The survey found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ifficulties is far more than that of girls, the number of senior students is more than that of junior students, and the number of rural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students. There are external reasons such as school, society and family, as well as internal reasons of students themselves. By exploring the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help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we can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help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ong and effective helping strategi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style of study, and guid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o grow up smoothly.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ademic difficulties; influencing factors; solution strategy; mechanism of helping
基于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立德树人新要求,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1]。为支撑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自2016年以来教育部在高校中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2],探索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方式和新格局。当前,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3],其中学生学业困难的情况屡见不鲜。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4],学生由于自身内部原因和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外部原因导致学习能力与自控力参差不齐,从而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于是出现了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该群体一般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学业上存在一定困难或者障碍,导致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不能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受到学业警告,有的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5]。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如何运用学业困难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构建有效的帮扶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以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通过访谈专业教师、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走访学生宿舍及与学业困难学生谈话等多种措施深入调查学业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分析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探索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措施及帮扶效果,建设优良学风,引导学业困难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一、新工科背景下学业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年学业成绩累计超过3门(含3门)不及格学生共109人,约占学生人数的6.92%。根据表1结果显示,109名学业困难学生中,学业困难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大三年级学业困难所占比例最高,大四次之,大二最低;在生源地上,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业困难。
根据基本情况数据显示,学业困难学生呈现男生数量远远多于女生,高年级数量多于低年级,农村生源数量高于城镇等规律和特点。在新工科背景下,出现此规律的原因是多角度、多方面的。首先,从性别角度,工科院系男生总人数要高于女生总人数;其次,从工科课程安排角度,低年级基础课程较为集中,如果低年级基础学习不扎实,直接影响高年级课程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越到高年级越跟不上,最终导致学业困难;最后,从生源地角度看,可能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造成部分地区生源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弱,也可能是农村生源学生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城市,存在不适应性,影响了学业。
二、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
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因素很多,涉及面也很广,在这里将其分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集中在学生自身,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外部因素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外部方面。其中,内部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了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影响。下面具体分析各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一)内部因素
学业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学业重视度不够、学习方法不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1. 学业重视度不够
对109名学业困难学生进行调查,发现94.50%的学生挂科原因是学习不认真、学业重视度不够。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就被灌输了“大学生活是自由的,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导致其进入大学以后,忽视了学业,主要精力用在参加社团、兼职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这些错误认识使学生忙于体验生活或沉迷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挂科之后才悔之晚矣。
2. 学习方法不适应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6.15%的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挂科。大学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及有系统地学习。学习方法由“学什么”转变为“怎么学”,由高中时期的教师指导学习转向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学习。这种转变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学习方法,体验到“在图书馆待了一天,不知道做什么,好像没怎么学习”的困惑,最终学业成绩不乐观。
3.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60.55%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管理由中学的封闭型向大学的松散型转变。在大学期间,学业上很多考证、学习都要自己安排,学生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并不完全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制力不足,不知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和进行自我管理。调查中一个共性现象是,学业困难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缺乏自制力,并且有严重的拖延症。
(二)外部因素
学生学业困难常常受到教师、社会和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 学校因素
在新工科时代,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部分授课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缺少互动,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除了课上交流学习以外,课下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彼此缺乏了解,尤其学业困难学生更不愿意向老师请教。部分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导致有些教师缺乏教学责任感,在教学上敷衍了事,疏于对学生学习管理,进而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下降,间接地造成部分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学习困难。
2. 社会因素
根据舒伯职业生涯五阶段理论,大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思想尚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容易受到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他们很多受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不公平竞争等影响,尤其是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思想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些错误思想影响下,这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不再相信读书可以改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此外,还发现学校附近有不少网吧、KTV和棋牌室等娱乐场所,一些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沉迷游戏,而荒废了学业。
3. 家庭因素
从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交流之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大学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大学是孩子学习的终极目标,上了大学,家长就不必再督促孩子学习,升学压力的消失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有所放松。大学期间,孩子住校,家长只能通过电话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疏于对孩子学业的督促。这些原因导致了学风建设中家庭角色的弱化。
三、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措施及帮扶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内部因素是学生学业困难的主要直接原因,因此解决学生学业困难的根本在于提高他们对学业的重视度,找到学习方法,增加学习的意志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这过程中,也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多方协助,发挥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业困难学生。
(一)加强全员参与,营造良好学风建设的氛围
学校、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学院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全院教职工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明确划分工作职责,争取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密切合作,构建了学院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和管理完善,营造了全校全院凝心聚力抓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学院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方式引导学业困难学生,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纠正学生以往错误想法,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为学生建立学业成长档案,做到全程跟踪引导。除此以外,做好心理、家庭困难排查,重点关注与帮扶因心理问题造成学业困难和因家庭困难影响学业的学生,做到信息互通、数据连通和帮扶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