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 惠钢行 张桂书 陈瑾子摘 要:为更好促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的完成,提升科研团队建设水平,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分析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理论探索不足、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运作机制不健全及文化建设缺失等问题。该文在梳理科研理论基础上,提出提升科研团队能力建设的四个路径,包括选拔人才优化团队结构、制度先导完善两级管理、搭建平台健全运行机制、积极创建团队文化。从而彰显制度优势和制度导向作用,凝聚资源形成科研合力,为建设跨专业的科研团队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水平专业群;科研团队;建设路径;高职院校;科研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08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unreasonabl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imperfect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lack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way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cluding selecting talents, optimizing the team structure, guiding the system, improving the two-level management, building a platform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actively creating a team culture, so as to highlight 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and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guidance, pool resources to form a scientific research force, and provide solu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Keywords: high level professional group;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onstruction pat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or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职成〔2019〕8号)、《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9号)这三个文件密集的出台,凸显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性和目标性,为高等职业院校明确了科研定位和任务,对高职教师团队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即通过“双高校”建设为载体,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高质量建设。
专业群建设的高水平是通过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来表征,而高水平的教师科研团队是高水平专业群取得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支撑和重要保证,这既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有必要梳理职业院校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的成绩与不足,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一、科研团队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根据各级文献及资料综述,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分析,进一步梳理科研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因素、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因素及科研团队研究理论因素等。
(1)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都是影响科研团队建设及行为的重要技术环境,会对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2)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在教育方面就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对人才供给侧改革、创建技能型社会等国家战略都会对人才培养需求发生重大改变,从而对科研团队产生需求影响。
(3)科研团队理论研究少。主要的理论是基于团队理论,同时也有从心理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组织理论等方面在科研团队的应用提出的理论,比如系统理论、综合理论、激励理论、组织文化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
(二)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内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定位及结构因素、管理制度因素、运行机制因素和团队文化因素等。
(1)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科研团队的功能定位、组织结构、组织稳定性与科研创新能力等。科研团队的功能定位要根据科研团队的类型、任务等进行清晰定位;组织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气质结构等;组织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发展周期的长短,科研项目的持续稳定输出;组织的科研创新能力决定于成员与科研项目的匹配度、骨干教师的能力及科研带头人的学术能力,起主导作用的是后者。
(2)管理制度环境。主要包括科研团队的建设规划、科研管理制度、经费分配及使用制度、带头人制度、人员管理及选拔制度与激励制度等,既包括学校层面,也包括院系层面。
(3)运行机制环境。科研团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高效运行的机制。科研团队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保证项目目标和任务实现,就必须要统筹规划好一套良性高效的运行机制。包括科研团队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氛围机制、分工机制和资源调配机制等。
(4)文化建设环境。包括以人为本、积极向上的科研文化,紧密合作和公平竞争的科研氛围,始终如一的价值目标,对团队的认同感、共同的科研愿景及文化培育机制等。
二、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科研团队理论研究的缺失
目前在科研团队研究方面,综合利用多种定量与定性方法,在科研团队学的理论与模型、团队的特征与运行、团队的组织与发展、团队的测度与评估四个方面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更多的是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科研团队的应用。譬如姚建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以系统论为视角》提出系统理论;张莉等《高效团队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其新模型的提出》、杨芳《基于综合理论模型的高效科研团队建设》提出综合理论模型;刘璞《基于激励理论的地质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李寒蕾《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探析》提出激励理论;薛鹏《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组织周期管理理论》提出组织周期管理理论;常运琼《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钟卫《基于生态群落理论的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提出生态共生理论等。
(二)人员组成及结构不合理
结构方面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和能力结构等不合理。“师徒组”“夫妻组”“临时拼接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大部分科研团队是根据科研任务临时拼接而成。结构能力不足主要是科研带头人学术能力、骨干教师的能力问题及团队成员和科研项目匹配问题。
(三)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激励制度、选拔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校企人员的管理制度等不健全,特别是团队建设规划缺乏、带头人负责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团队带头人要全面履行协调科研团队工作、选拔核心成员、稳定创新动力,成果输出等职责。
(四)运行机制不健全
科研团队采用的是科层级或者行政管理的机制,而非学术带头人机制,使得科研团队缺乏学术自由度和运作独立性;注重排名第一,忽略其他成员的贡献;分工不明确、资源调配不公开、校企协同错位、科研资金分配不均及不透明等。
(五)文化建设缺失
科研团队组织结构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科研团队没有共同的愿景、对团队的认同感不强,科研氛围不和谐,不能形成合力甚至出现内耗。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紧密而有序的工作环境,对科研创新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科研团队的定义
目前对高校科研团队组建的重要性有了普遍的认识,但是在实施层面还存在临时搭建的“伪科研团队”现象。大家对定义理解有所不同,但对共同目标、相互协作、共担责任、正式群体等特征达成共识。总体来说,作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有共同的愿景,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要重视科研活动的过程性意义和育人的使命,淡化科研活动的即时性目标或功利性追求。由若干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包括团队领导、学术带头人(团队领导兼)、科研骨干教师、其他辅助人员(科研助理、学生、合作单位人员等),核心成员数量保持在6~10人之间为佳。协作性和互补性,在知识、能力、素养方面要形成互补团队,同时在团队运作机制方面,要有积极向上的协作氛围,发挥1加1大于2的放大作用。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要大力开发横向项目,要立足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的急难盼的问题,包括咨询、科技服务、技术攻关等,从而丰富科研团队的项目类型。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团队,基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为了完成专业建设任务,由6~10人组成的知识、能力、素养互补的不同专业、不同单位的校企合作型研究团队。
四、提升科研团队能力的建设路径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组建的科研团队,任务非常明确,在《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九大任务,包括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一)合理选拔带头人,改善科研团队结构
1. 合理选拔带头人,引领团队发展
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带头人,带头人应当能够承担起提出愿景目标、规划布局、资源整合、队伍建设等职责;具备学术研究、战略规划、内外部关系建立、团队管理、领导艺术、良好个人素养和声誉等方面的能力。高水平的带头人应起到定海神针及导航的作用,否则难以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难以引领团队实现创新发展。
2. 知识能力素养互补,优化成员结构
高水平专业群由3~5个不同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不同专业虽然同属专业大类,但是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较大区别。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更是来自不同的学科,团队成员应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他们的个性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