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仿真的探究式案例教学设计

作者: 涂涛涛 胡宇翔 陶思佳 马强

基于虚拟仿真的探究式案例教学设计0

摘  要:该文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IS-LM模型为例,探讨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开展探究式案例教学的有效路径,提炼总结基于虚拟仿真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四个环节,即提出科学问题,基于理论剖析得出推论,依托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设计,结合证据检验推论。基于虚拟仿真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已有《宏观经济学》教材在解释边际消费倾向与财政政策效果关联性时存在误读。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虚拟仿真;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154-04

Abstract: Using IS-LM model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 to carry out inquiry cas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Macroeconomics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components of inquiry teaching, namely raising scientific questions, drawing inferences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ing experiments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and combining evidence to test hypothesis. Based on inquiry teaching,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misreading in the existing textbook of Macroeconomics in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PC and fiscal policy effect.

Keywords: inquiry teaching; virtual simulation; Macroeconomics; IS-LM model; case design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探寻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成为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与传统大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传递—接受”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是通过“探究—创新”模式教学,来解决学生创新力的培养问题[1]。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强调教与学相互统一,学生不仅参与了研究过程,同时还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2-3]。探究式教学强调讲清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及因果关系[4-5],推行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创新力的有效路径选择。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探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将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IS-LM模型为对象,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探讨探究式教学开展的有效路径,从而为经济类课程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探究式教学的案例设计——以IS-LM模型为例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的问题、思想和反思为中心的学习体验[6],学生将合作创造新知识,同时学习如何“通过探究、反思、探索、实验、尝试”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7]。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探究——提出科学问题;(2)推演——基于理论剖析得出推论;(3)收集与实施——依托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设计;(4)分析——结合证据检验推论。

(一)提出科学问题

根据国内主流《宏观经济学》教材的观点[8-9],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当IS曲线斜率越陡峭、LM曲线斜率越平坦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显著。这一结论背后的逻辑在于,当IS曲线斜率越陡峭、LM曲线斜率越平坦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较小,故财政政策的效果会更加显著。然而,问题在于,如果这一结论正确,那么这意味着当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时(此时IS曲线的斜率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显著。

已有文献表明,一国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或者社会保障制度越不完善时,该国国民的消费倾向会更低[10-12]。一般而言,在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形下,一国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或者社会保障制度越不完善时,该国国民的消费倾向会更低;反之,一国居民收入差距越小,或者社会保障制度越健全时,该国国民的消费倾向会较高。根据已有教材观点,当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显著。那么,作为推论,收入差距越大、社会保障制度越不完善将有利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提升。

显然,这一推论与经济直觉相违背。收入差距的缩小、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提升国民的福利水平不言而喻,而如果由此带来的国民消费倾向变大会抑制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那么,这与政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澄清边际消费倾向与财政政策效果显著性的关联性。由此,可以提出如下科学问题:边际消费倾向会如何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

(二)基于理论剖析得出推论

1. IS-LM基准模型

IS模型和LM模型分别刻画产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考虑三部门经济,IS-LM模型中相关变量和参数的定义如下:(1)内生变量。c消费、i投资、y国民收入、r利率。(2)政策变量。g政府购买支出、T政府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m货币供给。(3)参数。α自发消费支出、β边际消费倾向、e自发投资支出、d投资的利率系数、k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h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

联立方程(5)(6),就可以得到同时满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的(r*,y*)组合点。这一组合点即为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如图1所示),且y*=[α+e+g+β(tr-T)+dm/h]/(1-β+dk/h)。

2. 边际消费倾向与财政政策效果关联性的解析

(三)依托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设计

1. IS-LM模型在GAMS软件中的实现

在GAMS软件中,IS-LM基准模型的定义包括六个部分(见表1):标量定义与赋值、变量定义、方程的声明和定义、模型定义、政策变量的初始值赋值、模型求解。

2. 边际消费倾向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仿真实验设计

假设政府购买支出由50单位(Gov.Fx=50)增加至60单位(Gov.Fx=60)。为了分析边际消费倾向(β)变动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见表2。其中,方案0为基准方案;方案1和2分别为边际消费倾向减小和变大的模拟方案。

(四)结合证据检验推论

基于表2中模拟方案设计,可得财政政策效果模拟的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基准方案中,当政府购买由50增加至60单位时,均衡国民收入增量为16.66;当边际消费倾向(β)由0.8减少至0.7时,政府购买增加10单位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为14.28,此时,财政政策的效果变得不显著(14.28<16.66);当β由0.8增加至0.9时,政府购买增加10单位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为20,此时,财政政策的效果变得显著(20>16.66)。综上所述,当β越大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显著。本文在验证财政政策有效性时,主要的政策变量是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实际上,采取类似的做法,同样可以进一步验证税收、转移支付变动时边际消费倾向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创新力的有效路径选择。本文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IS-LM模型为例,探讨了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路径。基于虚拟仿真开展探究式教学包括四个环节:提出科学问题,基于理论剖析得出推论,依托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设计,结合证据检验推论。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已有宏观经济学教材在解释边际消费倾向与财政政策效果的关联性时存在误读。已有教材认为,当IS曲线斜率越陡峭,并且挤出效应越小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显著。然而,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的探究式教学则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随着边际消费倾向变大(此时,IS曲线的斜率会变得更平缓,且挤出效应会变得更大),财政政策的效果会变得更显著。

由此可见,依托虚拟仿真的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发掘教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经济类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智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1(5):16-19.

[2] SARCA R, ETIN B. The process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pract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spective mathematics teachers[J]. Acta Educationis Generalis,2020,10(3):1-33.

[3] 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76-180.

[4] 刘力.探究式教学的探讨[J].学科教育,2003(10):36-38,45.

[5] 邱文教,舒晓梅.探究式科学教育、课堂特征及易于误解的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61-63.

[6] TAYLOR J, BILBREY J.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based and teacher directed instruction in an Alabama elementary school[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edagogies,2012(8):1-17.

[7] ALAMEDDINE M M, AHWAL H W. Inquiry based teaching in literature classroom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32(5):332-337.

[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9]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0] 甘犁,赵乃宝,孙永智.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家庭储蓄率[J].经济研究,2018,53(12):34-50.

[11] 王宋涛,吴超林.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总消费的影响分析——基于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2(6):44-53.

[12] 吴晓明,吴栋.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22-3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农业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分析研究”(21YJA790050);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年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2662022JGYJY04)

第一作者简介:涂涛涛(198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