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胡帆 段欣颀摘 要:高校是中央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 “三全育人”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诠释。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时代和观念转变所带来的新形势,媒体不断曝出许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担当能力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走访和文献调查,梳理目前湖南部分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尝试着提出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践路径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践路径;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193-04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which is a deep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brought by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ideas. The media constantly exposes the deficiencies of man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ability,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can not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actual visits and literature survey,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nan province.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actice path of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y;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synergy mechanism; practice pa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高校是中央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内容)的重要阵地,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新时代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后,“三全育人”的实施在全国的高等院校全面铺开。伴随着新时代大学生和教师队伍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及学生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的过程中进行课程协同创新,在实施路径中融入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相关“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南[1]。
一、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施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全育人”模式以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切入点,在坚持党和国家德育方向的前提下,调动了一系列积极的教学资源,拓宽德育的渠道与德育理论创新,着眼于目前湖南省高校德育实施的实践性、实效性不足的现状,构建了严密的德育实践机制,完善队伍建设并创新目前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治理体系,形成了各个方面的协同合力,有利于建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的主导地位。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各种育人环节上进行协同融合,而协同机制就是要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全体的教职工,每个人都应该基于自身本职工作开展直接或者间接的育人工作,将全过程育人推向教学的全领域、全时段,构建多维的教学育人机制,建立教师、辅导员和教学工作者的联动机制,形成强大的教学合成力,无论从形势还是落实内容来看,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的实施都将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随着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升级,科技、教育与人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需求也逐步进入深度变化。“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一深度的需求变化,通过全程的跟踪大学生学习关键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突出重点也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面对成才过程中的转折点。教育部2018年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湖南省涌现出大批“三全育人”深度改革和工作成就优越的高校,许多高校在统筹各领域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建立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湖南省高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顺应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即“立德”,培养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有利于完善高等学校育人体系
目前湖南省高校在贯彻“思政”教学工作时,许多高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形成“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的建设,推动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管理和服务等育人体系的建设,发挥了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以学生为本,建设和完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思想政治工作支撑体系,实施湖南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有助于逐步建立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湖南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南省高校在实施“三全育人”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升德育的教学效益,应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及时面对目前德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地对问题进行弥补,应该理性的梳理目前高校在德育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找到育人协同过程中的对策及解决方案,推动湖南省高校在德育水准上更上一层楼。通过对省内25家高校的育人评价机制、教师教学理念、教管协同和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现状等开展调查分析,梳理在协同机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协同育人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本课题组对湖南省内25家高校,300名思政教师及100名辅导员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高校的“三全育人”教学过程及后评价机制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三全育人”教学工作考评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软性指标上,如上课的签到率,学生的成绩及学生的评教等,没有进一步地优化对教师的考核,无绩效和奖励挂钩,且对教师的“三全育人”教学工作创新没有良好的引导,并无较好的约束和提升。另一方面是在奖励制度建立方面,仅有少数约15%的高校认为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三全育人”协同工作十分重要,85%的高校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方面予以专业课教师一定的奖励,或者以科研项目支持的方式,引导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积极开展课程项目研究,积极开展项目申报、评奖和评优,这导致了教师和辅导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写稿子”“发文章”,一些文章、项目的“数量指标”占到了奖励及教学评价的大头,没有实际的将教学才能用到改善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方面,协同育人的质量不免受到影响[2]。
(二)教师协同教学观念不深,与学生缺乏必要性交流
当前国家教育部门针对高校学生的“三全育人”教学要求提出新的理念和思想要求,对高校的辅导员、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提出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自信,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三观,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建立思想引领作用。根据课题组在湖南省25所高校的调研和访谈,超过75%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授课、课程设计及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方面较少进行深入的引导,且因为专业课教师拥有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往往在教学实践、教学交流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反而不是很深入,辅导员不仅要完成日常事务及工作,也要担任学生的思想导师,约50%的辅导员认为在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专业思政课老师相关,自身将工作的中心放在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上,于是造成了在我省很多高校的“三全育人”教学中,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思政老师在职责划分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辅导员与教师之间的协同教学模式缺乏[3]。
(三)教管协同统一不足,思政课程实施深度不足
高等教育随着时代技术及经济的快速变化,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刻发生着变化,因此要更加深层次地开展德育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时俱进,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讲授和灌输思想的模式,将高校的教学转化为注重塑造德才兼备的人才,保持学生的个性。但目前许多高校的管教协同不一,轻浮空洞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开展深入的知识学习,学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和叛逆现象,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该更深层次地进行创新,融入大量的德育实践与互联沟通。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教学管理者、班主任甚至是班干部的协同实施,而一般的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归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在教学体系、教学队伍中属于两个体系,不同的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彼此的沟通和教学并不能起到便利的协调沟通,因此导致大家在同一个“三全育人”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针对同一个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延续,导致很多情况下雷同的教学内容实施过多,教学者往往只注重于表层思想政治知识的讲授,而辅导员充当学生的“思想保姆”,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两者没有联动沟通,协调统一授课能力不足,思政教学实效性不足,教学效果和质量参差不齐,这是目前湖南省高校的“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网络育人平台建设滞后,教育信息化渠道不畅
随着目前全球网络时代的铺开,大量的信息满天飞,学生接受的信息和网络资源错综复杂,许多学生的三观和思政教育受到影响,互联网时代充斥着各种信息和不确定、非正能量的环境,给湖南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严重冲击,目前德育工作的教育信息化进展缓慢,暂时没有良好的应对措施。而高校学生的思想三观尚未完全成型,互联网是其面对社会的一个主要窗口,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湖南省高校学生沉迷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久而久之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加之目前的高校在思想政治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完善的机制,建设进展滞后,学生运用思政教学平台开展学习和获取教学资源渠道困难,导致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4]。而学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缺少线上及线下的交流、科研和教学实践管理平台,根据实践调查,在25所湖南省高校中,虽然几乎60%以上的高校建立有一定的思政教学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交流功能的较少,这也就导致了网络教育手段的缺失,很多高校的“三全育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交流仅依靠一些简单机械的口头交流,无法形成深层次、体系化的教师间课程教学联动关系,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协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