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标取向、三课堂联动、三层次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汝骅

“三目标取向、三课堂联动、三层次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0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在“双创”背景下其实践教学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该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食品专业为例提出“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即“三目标取向、三课堂联动、三层次递进”实践教学体系,阐述并规划“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架构,从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打造、实践项目开发等方面指出“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食品专业;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3-0021-0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s training high quality technical personnel as its own duty.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ts practical teaching meets 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alyzed. Taking food major as an example, the "333"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s proposed. That i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three-goal orientation, three-classroom linkage and three-level progressive". The connotations and structure of "333"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re elaborated and planne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333"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re point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practice platform building, practice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so 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food specialty; implementation path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地位特殊、作用重大。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1]。专业教育是“双创”教育重要的切入点,借助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双创”思维、“双创”精神、“双创”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双创”教育的宗旨与使命。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曾被认为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缺失的根源,早年就有学者提出“有必要重整实践教学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2]。广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双创”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不断加强,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国家及地方经济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尚不完善,目标取向缺乏“温度”

从教学目标上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价值观引导在实践教学中的结合度不高、重视度不够,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没有统一起来、形成协同效应[3],“技术理性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取向的异化”“在实践中技能教育与道德养成之间产生断裂”[4],“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总要求未能充分融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之中,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取向尚缺乏应有的“温度”。

(二)实践教学时空规划尚缺少统筹,体系架构缺乏“宽度”与“深度”

从教学时空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重现实、轻虚拟等现象,作为课堂教学(被称为“第一课堂”)延伸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其教学形式尚不多样、教学内容尚不丰富,与第一课堂之间的联动也尚显不足,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时空方面尚缺乏应有的“宽度”与“深度”。

(三)实践教学手段尚缺少革新,方式、方法因循守旧

从教学方式方法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停留于“教师教、学生听,教师传授、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现象屡见不鲜。项目学习、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不足,应用不够,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意识未能充分激发与发挥。

(四)实践教学中缺少“双创”元素,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尚不深入

从教学内涵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结合尚不紧密,“双创”背景下欠缺实践平台,适合场景化教学的“双创”型实验实训基地或场所不足,课堂与职场零距离的教学场景开发与创设空间更显紧张,导致专业教育与工作场景、现实社会存在严重脱节现象,毕业生对本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适应性不良。

(五)实践教学的差异化尚显薄弱,个性化指导存在不足

从教学差异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体不同的需要,对学生个性特点、兴趣差异等关注度不高,分类施教环节薄弱、指导帮扶不到位,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做到差异化教学。

以上种种现实问题,亟待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加以持续关注、探究与改进,以进一步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

二、“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双创”背景下“三目标取向、三课堂联动、三层次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简称“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是苏州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本校)结合“双创”教育、依托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研究后提出的,其“雏形”[5]形成于2018年8月。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检验中,针对体系“雏形”的目标取向尚不够明确、育人元素不够突出等问题进行了反馈式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现在较为完善的“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

(一)“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三目标取向”,是指在实践教学中需同时关注三个目标取向:专业目标取向、职业目标取向与个人目标取向。“专业目标取向”即针对专业教育方向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目标;“职业目标取向”即针对职业引导与就业教育方向的职业亲近、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证书(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综合培训目标;“个人目标取向”即针对个人(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方向,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挖掘出的具有各专业课程内涵逻辑与共同特征的课程思政目标。

“三课堂联动”,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既发挥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又重视与课外教学形式的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联系和互动,三课堂互联互通、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其中,第一课堂是全体学生学知识、练技能、育素养的“主战场”,第二课堂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双创”实践“孵化器”,第三课堂则为特长生体验“双创”实践的“助推器”。

“三层次递进”,是指学生全员参与“面”上打基础、全员培训,“块”上按兴趣、专项训练,“点”上凭特长、拔尖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在课外分职业岗位或方向参加集中实践环节,或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社团,开展模块化技能训练;特长生还可继续在专业教师的个别指导下,选择不同的主题和项目,深入进行主题研究或集训,进行拔尖提高式个别培养。以“面”带“块”及“点”,推动“基础—兴趣—特长”三个层次的层层递进、不断提升,实现全员育人与分类培养相结合。

(二)“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架构(以本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在“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中,“三目标取向”是实践教学的总引领,赋予“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温度”;“三课堂联动”是实践教学的形式与途径,决定“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宽度”;“三层次递进”是实践教学的总要求,拓展“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度”。其中,作为“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本地区及市场需求,形成了模块化专业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培养以“食品品控与检测”为重点方向、以“营养指导与咨询”为特色领域、以“食品加工与营销”为拓展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以“三目标取向”为引领,建设有“温度”的专业课程

“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3],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重点梳理与挖掘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凝练专业(群)的专业内涵与课程思政特色,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体现专业课程的“温度”,在同频共振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本校食品专业食品营养类课程、检验检测类课程结合我国全民营养周、中国学生营养日、全国食品安全教育周、全国科普教育周等主题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素养与健康技能。烘焙食品加工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实现跨专业合作,以“专业+非遗”“技能+美育”为指导,使用翻糖技术在苏州团扇上创作“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的“美育食品”作品。

(二)以“场景化教学”为指导,打造有“宽度”的实践平台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共生、互为促进的途径。“双创”背景下“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应通过创设各种工作场景、仿真工作场景,打造场景化教学实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实践平台,或以专业数字化改造为契机,借助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设虚拟工作场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等途径,多渠道、全方位拓展实践教学的“宽度”,以提升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真实感、收获感、体验感。比如,本校食品专业自招收首届学生起,就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创设具职业场景功能的“校园食品营养节活动”,并与地方行业学会合作共建场景化教学与科研实训基地,打造具有仿真工作场景功能的“营养健康小屋”,在校园里开展公益性营养健康咨询与营养健康促进活动,训练与展示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6]。各专业课程借助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打破教学时空概念,实践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并向互联网虚拟空间延伸。

(三)以“双创”及教改为抓手,开发有“深度”的实践项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