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稀土产业链的“校政企协”多主体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 邓义群 齐亮 蒋鸿辉 梁彤祥 汪航 杨斌

面向稀土产业链的“校政企协”多主体育人模式研究0

摘  要:稀土是重要战略资源,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构建高校、政府、企业和协会组成的“校政企协”多主体育人模式是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江西理工大学稀土产业学院以稀土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打造面向稀土产业链的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新高地,是探索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关键词:产业学院;多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校政企协;稀土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3-0044-04

Abstract: Rare earth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indus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 It is the key for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to build a "College,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Association" multiple-participants educational mode. Guided by the urgent need of rare earth industry, the education mode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ollege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new highland of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as been formed, which integrates talent trai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services,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other functions for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It is a useful attempt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mode for modern industry colleges.

Keywords: industry college; multiple-participants educational mode; talent training mod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and Enterprise Association;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2021年4月,我国高校第二个稀土学院在江西理工大学正式成立,该学院的成立旨在整合学校教学、科研力量与赣南丰富的稀土资源,发挥整体产业链优势,通过“校企政协”通力协作,探索解决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人才缺乏、科技力量薄弱等痛点之道。同时,加快培养我国稀土资源开发与应用高尖人才,在稀土冶炼分离与提纯、稀土新型功能材料制备、稀土二次资源高效清洁回收利用和稀土生态环境影响治理等方向上进行重点研究,充分利用离子型稀土资源,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稀土新材料的需求,促进我国离子型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政企协”稀土领域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

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具有优异的磁、光、电等物化特性,在新兴战略性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材料。以稀土元素为基础的稀土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之一,如美国能源部制定的“关键材料战略”、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元素战略计划”、欧盟制定的“欧盟危急原材料计划”均将稀土元素列为重点研究领域。特别是可用于军事用途的稀土永磁材料,是目前各国稀土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将稀土列为国家重点管控和发展的战略资源,并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稀土列为关键战略材料予以重点发展。并在稀土冶炼分离、稀土永磁、稀土发光、稀土晶体、稀土催化、高纯稀土金属和靶材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国家对稀土的战略布局,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明确稀土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分离冶炼和稀土功能材料制备等培养方向和目标。“校政企协”通力合作,结合赣南离子型稀土实际,确定高效开采与绿色提取新理论和技术为研究方向,重点培养基础研究创新型人才,着重解决离子型稀土绿色高效开采分离的科学问题;以离子型稀土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为目标,重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着重解决早期离子型稀土开采被破坏生态的修复问题;以稀土高端功能材料新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着重解决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问题。

二、“校政企协”稀土领域人才培养的顶层架构设计

“校政企协”稀土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以稀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打造面向稀土产业链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及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地,以服务我国稀土战略,并以为我国稀土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为使命。在“校政企协”协同育人体系中,面向稀土产业链,整合“学、政、企、协” 优势资源,以江西理工大学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赣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稀土集团等企业产业集群、赣州稀土协会为依托,完成稀土产业工程教育的最后一里路,形成“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就业链”的有效衔接机制。

江西理工大学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开设稀土工程专业,2019年,学校成立稀土学院,开展拔尖人才培养,2021年申报成立稀土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冶金工程及江西省“十三五”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稀土的提取分离、功能材料制备的学科特色。目前已构建起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未来,稀土产业学院将扎根赣州红土地,为我国稀土产业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中国稀土集团是适应稀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于2021年成立的一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中国稀土集团引领下的企业产业集群将聚焦稀土的科技研发、勘探开发、分离冶炼、精深加工、下游应用、成套装备、产业孵化、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及贸易业务,致力打造一流的稀土产业链。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创新的人、需要核心专利权人、需要基础研究的人、需要上游高端冶炼分离的人、需要下游高端应用产品开发的人、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人、需要提升地方政府监管稀土产业发展的人。总之,稀土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人才,如饥似渴。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型企业,非常必要明确的政策保障能力,更强调政策连续性和延续性,建设完善稀土功能材料的知识产权、技术、人才和平台体系。同时必须对稀土领域优势研究机构和优势团队进行长期稳定支持,充分发挥老中青年专家在人才梯队建设中的作用,通过与高校联合培养的项目形式,创建一支稳定的稀土领域人才队伍,着重培养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的青年骨干和专职技术人员。

三、“校政企协”稀土领域人才培养的运行与管理

(一)建立以学校为主,政府、企业、协会参与为辅的共同建设和管理模式

稀土产业学院集聚各方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产业链—教育链—就业链的有效衔接机制,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学校管理、企业实训、就业共管”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管理运行模式。稀土产业学院组织运行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在上述架构体系中,政府、学校、协会和企业各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稀土产业学院理事会协调决策稀土产业学院办学运行,实践办学体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协同创新,最终实现企业、政府、学生、行业“四赢”[1]。

(二)设立多方参与的稀土产业学院理事会,行使学院重大事项决策权

稀土产业学院为学校的二级管理单位,采取“学院为主,政府、企业、协会多方协同管理”模式。通过签署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共建、人才培养合作和软硬件捐赠等相关协议,合理划分各方责权利。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项目资金和产业链资源等;学校提供场所、资金支持和公司化管理账户;企业提供实验和实训场地和装备、校外导师、项目资源、资金和典型实践教育案例。多方协同管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真正推动开放式办学,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管理架构采取公司化管理。设立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稀土产业学院理事会,行使学院重大事项决策权。学院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江西理工大学派出。根据理事会章程,依法依规行使管理职权。学院下设行政、教学、学工、实践实训中心4个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负责学院人才引进、考核评价、科技产业服务、产学研对接等综合事务;教学工作办公室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安排及日常管理等相关事务;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院学生思政、党(团)建、第二课堂等事务;实践实训中心负责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与企业和产业对接事务。

制定了《稀土学院章程》,对学院的权利和义务、办学活动、治理结构、人事管理、投入和保障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并根据章程,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教职工岗位职责》《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了学院的相关管理工作。

(三)校政企协同育人,企业全方位参与

重视企业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秉承互利共赢原则,江西理工大学稀土产业学院构建了“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合作模式。与虔东稀土集团、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企业在深度参与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和质量评价等过程中,形成“专业共建、课程共创、人才共育、师资共享、资源共享”的合作新格局[2]。第一,在专业建设中,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实验室及第二课堂建设,为学校提供优质企业导师资源,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建了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时与赣州相关稀土企业共建了23个实训实践基地。第二,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中,依据企业诉求,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能体现稀土产业前沿、企业所需、行业紧缺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专家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对接。建设了重金属冶金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江西省一流课程,出版了《稀土冶金学》《稀土元素化学》《稀土工艺矿物学》等教材,发表相关教改论文20余篇。第三,在人才共育方面,实践课程设置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共同编写实验大纲,开发实验教材,建立基于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企业参与稀土学院人才培养676课时,约占人才培养总学时25%。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各自的优势,实施双聘和双挂制度,实现教师与企业导师双向流动,激发教师创新创业热情。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允许教师个人以专利、管理和技术参与企业入股分红。目前稀土专业拥有专任教师80余人,98%具有博士学位。包括著名铜冶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40余人次、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