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医学整合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作者: 苏芸 谢泽锋 辛岗
摘 要:课程思政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思政教育的核心精神和关键因素要不断深化到课程中,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医学整合课程是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变革的模式之一。以模块为单元的整合课程对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三者实施同向同行提出了高要求。该文以模块化医学基础整合课程感染与免疫模块为载体,结合课程与专业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优化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引入多维度的案例,灵活设计课堂思政活动环节,实施多元化思政教育,由此建立有效的模块化整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人文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模块化医学整合课程;思政;感染与免疫;教学改革;成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5-0105-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The core spirit and key fac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deepened into the curriculum, so as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an all-round way. Modular medical integrated curriculum is one of the innovative medical education models. Each modular course puts forward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In this paper, we took Infection and Immunity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to implement a characteriz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and taking advantag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sources, we optimized course objectives, adopted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cases, designed flexible course 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 and constructed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modular integration courses, so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practices and methods, humanities and values could be integrated and cultivated.
Keywords: modular medicin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ection and immunity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旨在通过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2],目标是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医学高等院校肩负医学生的培养,为适应现代医疗的进步,医学生除掌握精湛医术,也应强化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思政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医学高等教育对医学生的基本素质从态度-技能-知识(attitude-skill- knowledge, A-S-K)层面均提出了高要求与挑战,其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胜任医生岗位、医德医术兼优的医生。因此,以医学生最终的岗位胜任力作为目标,将专业知识、技能与价值塑造恰当融合,建立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体系,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随着教育理念与目标的革新,医学教育模式在不断变革与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医学教育向多学科交叉优化、临床与基础有效融合和人文与医学协同的医学整合课程发展。模块化整合课程模式是变革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将多个联系密切的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成系统化、理论化的课程模块,是一种类似于积木整合式的课程模式[3]。整合课程中以模块为单元,在实施过程中,除要将各学科之间、基础医学与临床之间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也应全面注重贯穿人文与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的提高,真正形成医术与医德教育的整合体。汕头大学医学院自2002年开始实施综合性模块化课程模式,课程体系形成了不同主题的综合医学整合模块。其中,感染与免疫模块是医学生早期阶段(本科二年级)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桥梁性医学整合课程。课程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系统,覆盖多个学科,学习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育人元素。在全方位“大思政”教育的格局下,结合课程特点,基于成果导向,在感染与免疫模块中运用多元策略实施思政教育,从而建立有效的模块化整合课程模式的课堂思政教学环路,实现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人文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一 模块整合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模块整合课程是学科的融合体,相较于单一“学科式”、完全“分段式”教学,其课程内容多,顺序繁杂,在知识的连续性与整体性上要求更高。在结合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科学有效的知识整合,同时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合,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在感染与免疫模块的教学中,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由鲜明的学习主线串联,以案例作为载体,优化教学内容,利用线上线下混合,采用多元策略实施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渗(图1)。
(一) 模块教学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模块化整合课程涵盖多个学科,原本分散各自独立的学科被整合在一个教学体系内,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医生所需的多种岗位胜任力,如精湛的医术、核心价值观和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管理、科研和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能力等。以此结果为导向,感染与免疫课程将课程目标重新整合优化,对应A-S-K的要求分层提出目标,一方面学生要深入学习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从疾病的病因与转归、致病机制、机体的免疫反应、相关疾病诊断与鉴别、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防控制等方面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结合理论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利用线下与线上资源,明确思政任务,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包括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公民品格、文化自信、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全球视野等,在课堂的主渠道始终落实教书育人同向并行。
(二) 模块教学内容嵌入课程思政元素
由于多学科知识纳入、章节和教学顺序被打乱,整合课程中容易出现“拼盘式课程”,我们面临更多的是“组合”而非“整合”,课程整体性割裂明显,基础与临床内容衔接不好,从而影响整合课程的学习效率。感染与免疫课程由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抗生素及免疫相关药物、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理等多个学科整合而成。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重组编排、分配学时,同时贯穿人文与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整合课程成效,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选取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内容作为整合的切入点,学习内容由一个感染性疾病案例导入,如讲述金黄色普通球菌章节引入“被‘烤死’的婴儿事件”,学生要回答三个基本的临床问题,“患者得了什么病?”“怎么得的?”“怎么办?”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贯穿应用课程的学习主线,“感染发生—病原体及其致病机制—机体免疫过程—微生物学检查—疾病的治疗原则(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要回答“得了什么病”,首先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初步诊断,再根据微生物学的实验室检查鉴定感染的病原体。回答“怎么得的”,需要应用致病机制与免疫性来解答;回答“怎么办”,就要涉及到药物治疗和预防控制策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整合了病原(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免疫、感染和药理等基础,建立学生知识联系与临床思维。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没有温度的知识,而是围绕着患者诉求,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与人文素养,很好地整合基础与临床。学生学习期间,主线里涉及的每个知识单元,教师巧妙地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和医学人文关怀等不同思政维度的思政元素,灵活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隐形渗透讲授,实现A-S-K培养一体化的无缝对接。在早期基础课程中案例设置临床实际情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和学习“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促进医学生作为合格医生所需的临床思维及其他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三) 模块教学课堂实施多元策略设计思政路径
整合课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要建立良好的系统整体观。与传统课堂相比,模块教学组织方式需要做相应调整。整合课程具有连续性、综合性等优点,结合课程专业特点,我们在感染与免疫课程实施多元学习模式,包括互动式教学(BOPPS、PDCA)、翻转课堂、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问题导向的学习(PBL)、临床案例讨论和思维导图绘制等方式,这能促进知识的有效系统整合。实施过程中运用线上线下混合,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学生自主学习档案LPMS系统、QQ群、学堂在线慕课、雨课堂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此获取高层次认知学习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并应用,同时要完成思政任务,而思政任务的设置,是育人体系实施的关键一环。思政任务需要紧扣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和切入方式,把握好内容的量,通过合理的实施路径达成知识与价值观的同向培养。课程思政路径设计以内容精选、方法灵活和形式潜隐为主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多维度设计思政内涵(主要涵盖思政维度见表1),精选案例(注重时效性与真实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政治性与生活性),隐性渗透,把握好教学量,使思政教育融而无痕,由此将价值塑造入脑入心。融入的方式可采用“案例分析”“问答牵引”“讨论辨析”“论述点评”“故事讲述”“专题嵌入”和“隐性渗透”等多途径进行[4]。课堂上合理设计学生活动环节如抢答辩论、配对分享、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模块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促进医学思政教育的深入,同时建立了系统化的感染与免疫思政案例资源库,以供教师示范,由此保证课程思政的流畅进行。这里以肝炎病毒章节的学习为例。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翻转课堂,利用本课程学堂在线MOOC与雨课堂, 发布课前学习任务与前测,线上线下结合;课中设置案例分析及自测题,学生在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有关乙肝防治的问题。围绕乙肝防治的知识点,穿插中国“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教授“以身试疫苗”的故事,以及讲授我国研制乙肝疫苗历程并延伸到新冠肺炎疫苗设计的开发路径,让学生体会人民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无疆,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公民品格,树立道路自信、政治认同感和良好的家国情怀(路径如图2所示)。学生不仅学习了基础知识,也在解决医学问题中产生了思政教育的共感,体现了课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