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案例的本科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武淑平 吕波
摘 要:管理类课程教学历来重视案例,而案例也是承接课程思政元素的天然载体。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举例教学中的案例和即兴教学中的案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本科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的有利武器。为落实基于“三位一体”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师们要做到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主动化、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更新常态化及基于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系统化。
关键词:案例教学;举例教学;即兴教学;管理类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5-0137-04
Abstract: Cases or examples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in th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courses, and also are the natural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Trinity" teaching mode of cases and examples includes cases in case-based teaching, examples in example-based teaching and examples in impromptu teaching. This"trinity" teaching mode is a powerful weapon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cours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is "trinity" teaching mode,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cavate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cases and examples, collect and update the cases and examples that ful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ase based teaching; example based teaching; impromptu teaching; management courses;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近些年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逐渐渗透到了高校各个专业。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其主要目标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完成。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并明确要求经济管理类学科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2]。这就要求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将与管理类课程相关的专业和行业领域热点事件、现实问题等方面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因时制宜地促进学生形成对经济管理领域政策法规及各类现实问题的正确认知,塑造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关键在于寻找专业课和思政课共同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和元素,这也是课程思政改革成败的重点[3]。经济管理领域相关专业、行业领域热点事件或现实问题历来是重视案例教学的管理学类课程教学中案例素材的重要来源。因此,基于案例的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是管理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及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 本科管理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举例教学与即兴案例教学
在本科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安排和教学对象所处的年级不同,教师们会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案例。具体包括:系统全面的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辅助知识点讲解的例证性质的举例案例及根据课堂即时情况而随时引用或者点评的即兴教学案例。
(一) 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普遍使用但存在理解不当
案例教学法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而成地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4];教学时以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案例阅读或回顾将学生引入情景,经过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决策及创造性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突出实践和操作的特点与管理类课程的特点非常契合,因此,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
国内很多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但课堂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的作用仅仅在于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这与严格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在设计逻辑和运用等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5]。甚至,有些教师可能混淆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对案例教学模式不大适应,造成案例满足不了教学需要[6]。例如,有时候案例的作用仅仅在于导入知识点,学生并未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提炼知识、习得能力,当案例的使命终结时,教学的主体部分甚至都还未开始,这不能说是案例教学。有的教师会用案例作为证据,用以辅助说明自己所讲的某个观点,这也不能称为案例教学[7]。
(二) 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举例教学广泛存在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并不是讲授知识,而是通过选择案例、提出问题和推进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8]。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全面、完整和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其比较宜于在理论教学后进行综合能力提升时使用。在本科低年级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对管理相关理论的知识尚且不够丰富,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落实存在一定难度,以例证为目的的举例案例则经常使用。
举例教学的目标不是解决新问题而是学习理论机制和方法,是为了辅助理论内容[9]。与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相比,举例教学的案例比较浅显,它只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教学过程中,举例教学方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一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10]。当然,为了发挥好举例教学中案例的价值,老师必须提前对所举的例子进行提前编排设计,并在讲授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 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即兴教学案例运用时有发生
即兴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并被广泛运用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堂教学中。即兴教学是教学构思与实施同步发生,它有助于弥补脚本教学的弊端,有助于体现教学中的即时性与敏感性、自发性与灵活性及趣味性与创造性等特点[11]。即兴是一种临场发挥的行为,一项活动其设计和执行之间的间隔时间越短,则即兴的程度越高[12]。即兴教学中案例的使用主要是根据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接受情况的反馈,及时创造性地即兴引入案例,通过即兴案例的实时性和动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关注,达到教学目的。
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如下两种情况会遇到即兴教学的案例:一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经济现实问题、做好价值引领并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课堂上会随时引用学生普遍关注的、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作为例证案例(如与行业或企业相关的某些微博热搜事件),这些例证案例并不成熟且需要临场即兴教学,因此,是一种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即兴案例教学[13]。二是翻转课堂普通采用,使得学生也会带着对某些与经济管理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或者现象的疑问来到课堂,如此而来的即兴教学案例也会时常遇见。
综上所述,本科生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既需要系统性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案例教学法中的系统性案例;也需要提前设置好的、精心选择的用以举证理解某个知识点的举例案例;还需要依据课堂内容要点及翻转课堂教学所需,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和现象及时反应的即兴教学案例的解读、分析及答疑。
二 基于“三位一体”案例的本科管理类课程思政模式设计
案例无论篇幅大小,案例主题都包括对事件的陈述,而事件陈述必然涉及人物事迹、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思政元素的融入和体现也会顺理成章。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举例教学中的案例和即兴教学中的案例,这些案例“三位一体”不仅是提升本科生管理类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也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天然载体,它们承载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既有所侧重也互相补充。因此,基于“三位一体”案例的本科管理类课程思政模式如图1所示。(一)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侧重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培养,兼顾其他思政元素
案例教学法使用的关键在于学生充分阅读案例并进行积极地分组互动讨论,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案例中的困境或问题,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首要的价值是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培养。当然根据不同案例的具体内容情况,教师还可以对其包含的其他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例如,笔者在使用“全球案例发现系统”的“五芳斋:如何打造年轻人喜欢的老字号”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在案例主题知识内容之外,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增进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同时,通过五芳斋发展历程了解我国人民饮食生活方面的变迁,让学生们感受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生活的美好。
(二) 举例教学中的案例——重在有意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
为了让相对抽象的管理类知识点易于理解,结合理论知识点适时进行举例引证是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举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加轻松愉快,而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价值观渗透,更容易让年轻学子们产生情感共鸣与思想升华。举例教学中的案例既不像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那样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也不像即兴教学中的案例不经过提前规划设计、随时出现。这就使得教师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前思考、编排,充分挖掘举例时使用的案例在课程思政中的价值。例如,在企业战略相关知识点(密集型成长战略)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褚橙的案例。褚时健75岁二次创业、85岁创业成功的勇气和决心及其在进行褚橙种植过程中的工匠精神都会给年轻学子带来深深地触动。
举例教学中的案例可以是企业或社会发展中的典型事件,也可以是某些典型人物的事迹。选取案例时应考虑其适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并尽量选择年轻学子们曾经耳闻或熟悉的,具有时代感,与国际、国内时政要闻相关的经济管理类案例,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知识、拓展思路和眼界。
(三) 即兴教学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关心时事的同时进行价值引导
本科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对“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也是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呈现出自主性、开放性、多重性和冲突性等特征[14]。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认知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及中国梦等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技巧的正向价值引导和熏陶。
即兴教学中的案例多与社会热点相关,是见缝插针地将管理类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中的思政要点进行结合的重要载体。对这些案例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同时,让他们在关心时事的过程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