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傅玉 程丹 李翀 潘红春 蒋家云
摘 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2022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将按照“质量党建、精准思政、积极维稳、系统推进”的总体思路,全面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全国高校应利用课程思政这个主渠道,把包括专业课在内的所有课程联合起来,共筑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思想价值体系。药事管理学因其显著的社会科学属性、与国家政策法规紧密联系,是药学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阵地”。该文根据药事管理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和总体实施原则,并深入挖掘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核心思政元素,研究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实施策略,从而形成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药学职业道德;法制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5-0193-04
Abstract: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 out that they will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guidelines as " quality party development,accurat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positive stability maintenance, and systematic promotion" in 2022. To achieve this goal,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great advantages of the rout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by combining all specialized courses together to jointly build a complete ideological value system which sin accord with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Scienc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is an ideal favorable front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due to its prominent social science attribute, whic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feature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icates the inner link and general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of Scienc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then digs deeply its c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ollowed by delib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finally to form a curriculum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of Scienc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Scienc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educa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ethics; legal concept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及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我国药学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科研团队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自主研制了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女士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些成绩标志着我国医药事业逐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1-2]。2022年首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围绕“十四五”时期医药事业发展目标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讨,旨在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事业经过不断改革、调整和提高后,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药学类专业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明显增加,专业门类设置不断细化,逐渐形成了层次丰富、专业齐全、规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保障我国医药事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强劲的动力[3]。在高等药学教育中,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药学从业领域的全方面,涵盖与药品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具有显著的政策性、法律性、时效性,因此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优选载体[4-5]。结合药事管理学的课程特点,通过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既达到“教书”目的,又达到“育人”目的,从而为医药行业培养出爱国、敬业、法律意识牢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一 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 关于药事管理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以药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也是高等药学教育的基本教学科目和必修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6]。药事管理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稳定、经济的药品、药物信息和药学服务,保障人体用药安全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目前西南大学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总课时设置为32学时(2学时/次/周),其授课内容主要为法律法规、用药安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存在知识点庞杂、内容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等局限,同时由于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也要求课程内容及时跟进国家公布、修订的药事法规、政策的新内容,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因此,药事管理学显著的课程特点是政策性、法律性和时效性。由于这些自身特点,药事管理学的课程教学需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改变当前药学教育模式中重自然科学知识、技能,轻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弊端和重智能素质培养,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的缺陷,进一步凸显该课程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独特突出优势[7]。
药事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组织机构,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主要法规,初步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药事管理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掌握药学实践中与合法执业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运用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药学工作的良好职业道德,包括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通用能力。通过将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提升进行有机组合,以期达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总体原则
与药学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如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相比,药事管理学课程实践性强,与国家政策法规紧密联系,适宜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平台,具有成为药学专业课程思政“主战场”的潜力。那么如何在药事管理学的具体教学活动中贯穿和实践思政教育呢?首先应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着眼“两个确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向,使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对象、目标上达到高度的统一。然后以药事管理学的知识点和技能为载体,将整体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分化,通过在每章节挖掘1~2个具有典范作用的思政元素,并与案例穿插、讨论辨析、专题嵌入、“成就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方式,结合具体教学章节进行合理开发和巧妙融入。利用药事管理学的显著社会科学属性,通过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意识,健全其人格,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作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但值得注意的是,思政教育应是课程教学的辅线,主线还是专业教育,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合理的分配二者的时间占比,建议思政教育的总时间控制在3~6 min。
二 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 挖掘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核心思政元素
杨世民教授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药事管理学》(第6版)为教材,通过研讨学习,明确药事管理学的思政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本门课程每个章节中的核心思政元素(表1),这些思政元素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药学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核心思政元素的挖掘,并结合思政教育素材和案例,在绪论、药事组织、药品管理立法、药品监督管理、中药管理、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等章节培养学生对国家法律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等章节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守护生命、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药学技术人员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特殊管理药品等章节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意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拒绝毒品的法治观念。
(二) 研究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实施策略
在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宜坚持潜移默化的总体原则,遵循挖掘核心思政元素→研究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形成教学教案→评价教学成效的总体思路,并从教学分析、教学组织方式、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这4个角度合理进行教学方案设计,采用文字、图片、视频、音效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保证专业知识与社会实时热点并举,趣味性与育人目的并重,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教育效果。在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上,宜结合案例反思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反思讨论、成就课堂、翻转课堂、影视协同、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把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课程,并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腾讯课堂等网络资源引导系统学习网络课程,同时结合问卷调查、课程实践、作业反馈、问题答疑、座谈会等过程性评价来考察本门课程思政工作的成效,实现教育目标[8-9]。
1 通过正向引导、利用“榜样力量”培养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结合图片、视频、数据等教学资料,通过将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组织体系、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技术支撑机构以及药学教育、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指导思想相联系,以及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加成”等惠民政策,培养学生对国家制度和法规政策的自信,对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自信。通过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与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相联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学习药品研究和注册管理时,以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例进行正向引导,向学生充分体现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同时结合影像介绍我国为抗击疫情广大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通过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