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
作者: 郭英姝 曹秀萍摘 要:仪器分析技术在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仪器分析课程也已发展成为化学分析、环境工程和医学检测等学科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其发展不仅与科研领域的进步紧密关联,更与人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其教学不能仅限于传授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是要响应并且践行新时代的要求,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求做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5-0189-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ology is a field worthy of attention. The cours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basic course in chemical analysi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edical test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Its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Therefore, its teaching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sic experimental skills, but to respond to and practic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integrat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of the curriculu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ual purpose of moral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Keywords: Instrumental Analysi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explora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oncept
作为一种由物理、化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而来的科学,仪器分析技术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力支持,仪器分析技术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在科研、技术创新和生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民生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发展也促使了各种不同型号功能的分析仪器技术的产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的保护也离不开仪器分析技术对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更遑论食品的安全监控、药物的质量分析和日用品的成分检测等关乎人民生活健康的聚焦领域。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方向已明确,任务也迫在眉睫,即应在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更科学的态度,把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和爱国思想等融入其中,同时把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挖掘出来,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真正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社会主义之德才兼备接班人。本文对根据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与其思政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
一 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与融入思政理念的可行性分析
仪器分析课程是结合大型精密仪器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技术,提高学生对样品的表征分析测试能力。因为仪器分析课程融合了多门学科包括物理、化学和量子力学等,是一门知识点相对分散的学科,因此往往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不同模块分配给不同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因为原理比较抽象,所以比较难以理解,是一门专业性强、综合程度较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综上所述,仪器分析是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课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其科学动脑的科学素养,而且对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精确,这可以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做事态度并提高其职业技能。通过对仪器分析方法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而纷杂的知识点中学会部分联系整体,有利于锻炼学生触类旁通的思考能力,使其日后进入社会后占有一席之地。
仪器分析课程突出理论、旨在实践。涉及面广、逻辑抽象、知识点分散而又不缺相互联系,其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且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方方面面又不失丰富的政治思想元素,所以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一件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使其全面发展的一举双得之利事,充分发挥其课程思政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而远的意义,因此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
二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仪器分析课程融入思政理念的过程中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差异和老师的教学风格等,但是作为其中的主体——老师和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师作为承上启下的连接者,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学生作为受众,其中的作用也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理念能否顺利融入进而高质量的完成。下面将从老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入手来分析目前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现状。
教师作为大学里的角色可谓是有着决定性作用,古者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受业和解惑,这三个词可以说把老师的基本任务阐述清楚了,这三个词是有非常严谨的逻辑关系的,传道摆在第一位,受业解惑次之,纵观现代高校大部分教师把此顺序摆反了,受业解惑多传道少。探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可以归结为思想上的根源,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尤其是理科生教师片面地把知识与思想教育两极化,认为知识的活自己责无旁贷,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完全属于思想政治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于是心安理得的只“教书育人”[2]。而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提升其自身素质,使自己具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和以德施教的能力[3]。
其次,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大家普遍把分数作为惟一的考核标准,于是大家“术业有专攻”,认为只有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专业知识点教学中才是“正业”,于是忽略了学生们的正确、全面和健康发展,殊不知育人先育德,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那么就算把一个人的知识拓展到无穷大,很可能此人也不能对已有的专业知识负责,反而极大的危害社会,此类型的例子屡见不鲜,此种教育正是本末倒置所致。
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仪器分析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强、专业程度高的科学,包含的知识体系也非常庞大复杂,这就导致一些教师手忙要乱,光是精通专业知识就已经非常的吃力,于是给了自己理由:我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好了,还有教不好专业知识的呢!我们要承认存在这些问题,而真正要做的不是止步于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双管齐下才是正确且理想的彼岸。
学生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受体,数量最多,其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仪器分析课程融入思政理念的落实程度,意义非凡。学生进入大学时代,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不免会有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而思想政治这些内隐的东西会给其造成一种不存在或不重要的错觉,认为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于是甚至在思政课堂上出现了玩手机、睡觉和打游戏等现象,面对一些思政理念融入的课程,老师用心插入时政内容则认为是画蛇添足,大部分学生缺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追究其原因则是教育的侧重点在专业知识导致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冷淡,而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目标正是使思政元素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4]。
学校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阵营,是一个有着严密的管理体系的整体。目前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行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个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各课程中思政理念的融入,但是大多数学科还是处于文件性解读层面,没有深刻挖掘文件背后的重要意义,尤其是理科类学科,比如仪器分析课程,因为其进行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的难度大、任务重,所以进度举步维艰。一个政策的落实不是单枪匹马地打天下,而是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整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各个高校都处于课程思政教育初步阶段,学校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与解读,各学科也能纷纷响应,但是有的学科仅仅是走走过场,一段时间后就抛之脑后,这就需要从学校层面加大对其进行到底的督查力度,形成一个强而有力并且长久的督察机构以保证各学科能快速、高质量、有效地贯彻执行下去。
三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改进
(一) 建设一支课程思政育人责任感强、专业与思政知识过硬的优秀仪器分析技术教师团队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里有很明确的一条是立德树人,其解读为:坚持不懈教书育人为本,以德育人。遵照文化教育规律性,执行德育教育。重视学思融合,知行合一,因人施教,不断提升文化教育品质。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符合预期目标就必须有一批思政育人责任感强、专业与思政知识过硬的优秀仪器分析技术教师团队。思想决定行为,首先学校在组织教学思政融入课程时,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发理解为什么国家一再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从2019年爆发的“港独”事件就可以得到证实,很多年纪轻、学历高的大学生作为“港独”的主力军,深究其背后原因就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受西式文化影响严重,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层面在宣传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时应该从社会重大事件入手,让教师从思想上根本认识到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而且刻不容缓,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一些教师走过场的现象,进而转化成内在的动力以求长久。
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一件要求非常高的事情,能够从专业知识中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的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足够熟练。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专业知识力度的考察以督促教师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从而为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即思想重视和过硬专业知识后,我们就有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在把思政内容渗透到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有正确且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从而避免邯郸学步的笑话。所以学校层面应该经常组织思想政治宣讲并且督促教师们的学习情况,再者还可以利用学习强国等便利的学习软件来丰富教师们的思政教育头脑。通过上面的行动我们相信可以建设出一支课程思政育人责任感强、专业与思政知识过硬的优秀仪器分析技术教师团队。
(二) 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这一有效载体,在实践中融入思政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实验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其有效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可为学生今后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要程度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那么应该怎么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仪器分析实验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