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国际化背景下双语教学研究
作者: 徐健 杲倩男 范九伦 赵凤
摘 要:在新型国际化背景下,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和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展双语课程,在取得初步实践经验和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教学重心偏离,缺乏优秀师资和教材等。结合多年从事教育事业和国外访学的经验,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包括双语课程模式的合理选择,设置多课程辅助式教学,增设实践课程教学等,以此来使双语教学在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化;综合性人才;双语教学;不足之处;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6-0009-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new internationalization, bilingual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ized high-quality comprehensive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uccessively opened bilingual courses, which obtained initial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sults, but also exposed many short comings, such as deviation of teaching focus, lack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extbooks, etc. 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in education and foreign study visits, they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selecting reasonable bilingual course models, setting up multi-course assisted teaching, adding practical course, etc., so as to make bilingual teaching play a better role in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prehensive talents; bilingual teaching; shortcomings; improvement strategy
在如今知识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国际化综合性人才成为国家教育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所谓的国际化人才指的是不仅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在专业领域进行国际化学术交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在通识教育中,体现为强调中西兼并原则,以达到培养博通中外人才的目的[1]。在各个高等学院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已经成为目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将双语教学一词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2]。其实,早在20世纪初期,一些国家就已经隐约出现了双语教学这一说法。二战后,很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逐渐发展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语言不通的问题,给这些国家在教育教学和文化交流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于是便出现了双语言教学的形式。1929年,国际教育局(IBE,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在卢森堡召开了第一次双语教学会议,此后,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逐渐受到世界各地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001年,我国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有关双语教学的明确要求和目标。近年来,教育部更是强调在新型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标准的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也相继展开了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教学活动[3]。
目前,根据相关的成功经验显示,双语教学的类型主要有三种:过渡型、保持型和导入型双语教学(图1)。过渡型指的是让学生在刚开始入学时完全使用或部分使用母语,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过渡为全部使用第二种语言的教学方式。保持型指的是让学生在刚开始时使用母语,在学习过程中的部分学习内容使用第二种语言的教学方式。导入型则指的是让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完全采用第二种语言的教学方式[4]。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的不断实践,也涌现出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5]。
双语教学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今,国际化的学术交流越来越普遍,如何用英语或其他语言来进行跨国际的学术交流成为学者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其次,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转换思考方式,更好地掌握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地域、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导致人们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双语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语言坏境,使得学生可以灵活转换,更好地掌握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再者,双语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往往需要获取并学习大量的英文资料,在双语教学的引导下,学生提高了阅读和学习英文资料的能力,为之后的科研和学习之路奠定基础。因此,研究如何能让双语教学的效果更佳,使其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 双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随着各大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一些成功的经验。目前,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国外原版教材,完全采用第二种语言来讲解,第二种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翻译版本的教材,选择性的穿插切换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第三种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完全使用汉语来进行讲解。从初步效果来看,这三种双语教学的方式都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显现出很多矛盾和不足(图2)。
(一) 教学重心偏离
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希望学生掌握国内外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免由于语言差异而产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双语教学营造不同的语言坏境,提升学生的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二者结合的情况下,使学生能够具备应用第二种语言解决相关专业领域问题的实践能力[6]。
现阶段各大高校实行的双语教学课堂中,由于很多教师对学生外语的整体水平定位不够准确,在教学中使用的母语和外语比例不合理,导致学生上课的重心出现偏差。有些过多的注重于外语的表达能力,如发音,专业词汇等,将双语课程转变成了专业外语课。有些则是完全注重于专业课知识,使所谓的“双语”变成了摆设,学生在上课之后,只有外语能力的提高或者是只有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这样双语课程的两方面教学目标只能获得其一,失去了原本一半的教学意义。
(二) 缺乏优秀师资
教师是双语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而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很高,既要求其具有流畅的外语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国内各大高校的双语教师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有外语语言教学背景的教师、懂外语的专业教师和从国外聘请的懂中文与外语的专业课教师[7-8]。对于以上的第一类教师,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和专业课的授课经验,对于第二类教师,其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性往往有所欠缺,而对于第三类教师,学校聘请的代价相对较高,对普通高校来说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
(三) 缺乏合适教材
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主要工具,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果,目前双语教学普遍应用的教材有三种:国外原版教材、翻译教材和自编教材[9]。由于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存在的成本和费用较高,且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理解全外文的原版教材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多数教师会选择翻译后的中文教材或是借助PPT等工具制成辅助教材。但由于翻译的教材多数都是通过剪辑加工形成的,并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相比之下,自编教材可能成为相对较好的选择,但自编教材需要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综合评估制作,需要大量的本领域的高知识水平人才编写,完成存在一定困难。
(四) 学生外语水平不一致
学生是双语课堂的主体,是双语教学最终效果好坏的主要评价者。对目前多数高校来说,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外语能力不一致,这对双语教学的实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对于外语基础和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双语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坏境,有利于其灵活转换思考方式,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他们更希望的是全课堂英文式的教学模式。然而,对于英文水平一般或者基础较差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更不能适当的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并且在两种语言进行切换时会感觉到思维混乱,长期以往,便使他们产生了对双语课程的反感和排斥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和目标,反而会挫败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 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由于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上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教育事业和开展双语教学活动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 合理规划双语教学的模式
由图3可知,针对学生外语水平存在差异的状况,建议采用分层小班模式教学。将双语课程设置为一门可选科目,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外语水平自主选择,或者分水平开设双语课程,将全外语式双语教学和按照比例式的双语教学开设为两个小班,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把他们培养为高级复合型人才[10]。与此同时,还要改变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分清层次,这样每个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性地完成作业,既能使得能力较强的学生有用武之地,也能让外语水平相对差的学生免去课业负担大的困扰。
(二) 培养师资阵容
优秀的师资阵容是保证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中之重,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双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教师出国留学访问、参加国际会议等,加强教师国际化交流的能力,积累相关经验。其次,学校要创建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双语教师与其他外语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再者,建议学校定期邀请一些国内外高知识水平的双语教师和专家进行讲座,对双语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学习培训,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英语水平的综合性优秀教师团队。
(三) 设置多课程辅助式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两方面的,所以要尽量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分纠结于专业课的相关英文单词或英文表达的学习,而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的思考。一方面,教师应该提前安排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提早熟悉专业英文单词,减轻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开展多课程互助式的教学方式,如图4所示。目前各大高校均已设置了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和英语口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师可以加强交流进行备课,使这些科目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性,相呼应成为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通过专门的英语辅助课程,学生能够预先学习到相关领域的英文表达,同时也能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然后再去参加双语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双语课中能够更多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不是过多地去纠结专业词汇和英文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