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构建
作者: 边晓亚 陈嘉伟 陈旭勇 白希选 吴巧云
摘 要:“一带一路”使我国迫切地需要大量高层次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在此背景下,该文针对湖北公路智能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确定国际化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分别从专业课程体系、文化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三方面构建研究生国际化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框架,通过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及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站培养国际化素质教育保驾护航。通过构建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不仅提高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教育研究能力,还完善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的构建为研究生工作站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以达到学生、高校、企业、社会的多方共赢目标。
关键词: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培养体系框架;制度保障体系;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6-0013-05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makes China urgently ne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quality. I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aimed at Hubei highway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mpany graduate workstation to determin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workstation, and this paper builds the system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respectively from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three aspect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security syste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for the workstation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escort. By constructing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for graduate workstations, not only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graduate workstations is improved, but also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raduate workstations are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framework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workstations to achieve win-win goals for students,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Keywords: graduate workshop; internationalization; training system framework;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开放的国际市场促进了教育贸易市场的繁荣[1-3]。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趋势为研究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选择,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4-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明确指出,为适应世界全球经济化的要求,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工程类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不仅需要具备宽广的国际性视野和高水准的国际适应水平,更重要的是具备跨文化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校企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机制下培养研究生国际化素质教育将是必然趋势。
陈旭勇等[8]提出从优化培养方案设计、完善双导师机制建设和制定评价体系等方面改进研究生工作站学生培养模式,确保培养成效。随后,茹煜等[9]提出了“四维”协同模式的创新理念,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管理机制。陈旭勇等[10]提出了企业与高校联合制定菜单式课题、校内校外研究生工作站一体化建设和完善研究生工作站相关考核机制等长效建设机制。张玉婷[11]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呼丰等[12]探索了在国际化导向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促进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总体来说,上述文献分别对研究生工作站和研究生国际化素质教育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随着国家快速发展及各种政策实施,有必要将研究生工作站和国际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因此,本文以湖北公路智能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以下简称“我站”)为例,探索了该站国际化素质教育的培养,并构建了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为研究生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建立研究生工作站提供借鉴经验。
一 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教育必要性
首先,从研究生教育规模分析,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达到巨大规模,并且每年的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仍在急剧增加,2000年招生人数仅12.85万,到2020年招生人数已经达到109.61万,总增长达到了753.0%(见图1)。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也导致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通过引进国际化办学理念,引入先进教育与管理模式,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基础上开展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研究,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依托研究生工作站顺利完成工程化、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达到学生、高校、企业、社会的多方共赢目标,使校企共建工作站机制下国际化素质教育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其次,从国际化的大背景分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改变[13]。从2010—201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营业额从922亿美元增加至1 729亿美元,增长了87.5%,只在201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有所下降(见图2)。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降低,但整体趋势呈稳步增长。因此,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快速发展,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教育将是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增加及国际化的大趋势,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培养势在必行。并且,在研究生工作站机制下,重视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完善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运行机制,整合利用企业、社会、高校等教育资源,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有利于研究生工作站的长效发展,有助于实现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应该以专业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为指导,与本学校、本学科的综合水平和现有办学条件相结合,同时要与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的市场需求相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而国外则强调培养定向型人才,主要定位于专业化、职业化和教育化等几个方面,具有灵活多样、应用性及针对性强等特点。
因此,为了加快提升我站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素质的培养,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结合本专业特色及实际发展需求,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不断优化,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工程实践,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及宽阔的国际视野。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建设需要,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 人才体系框架
培养研究生国际化素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正融入全球化意识环境的教育体验,从而培养了解国外文化、熟练掌握外语又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工作站对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一直停留在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层次上,对国际化素质方面并没有过多要求。课程设置一直沿用国内的专业化要求,缺少国际化内容,导致大多数研究生不懂国际化规则,不了解国外文化,更没有将其融入到自身专业中,仅仅是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生工作站国际化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对推动和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深入研究湖北公路智能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基础上,结合全球局势、社会发展及学生情况,着力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优化和管理要素重组配置。构建以工作站为基础,国际化素质为内涵特质,培养创新型、管理型、技能型的“三位一体”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一) 构建前沿性、科学性和国际化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思维创造能力
研究生工作站需要树立培养思想品质优秀、专业知识扎实和创新能力显著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格物明理、致知笃行”的校训、“全面成才、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深深嵌入发展血脉,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武汉工程大学通过对标世界一流高校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开设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国际化的学科专业、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国内一流学科;借鉴世界一流高等院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运用校企共建工作站平台,加强对研究生学习方式及实践内容的有效引导。
(二) 构建开放式、创新型、高品质研究生工作站文化教育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品质和思维
研究生工作站文化教育是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是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活动的载体。深入研究工作站复合型人才的思想品质、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特点,结合“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政治理念、价值追求、人格修养、独特品质、社会理想精华,构建开放式、创新性、高品质工作站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武汉工程大学与湖北公路智能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论坛、国外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下、国内与国外等形式有效结合,充分拓展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及锻炼研究生的战略化思维。
(三) 构建应用性、真实性、模块化实践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创业能力和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