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作者: 周翔摘 要:后疫情时代,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教学建设的步伐加速,混合式教学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最近几年的课程模式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实践,和对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SWOT分析,该文认为混合式教学应该不止是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简单融合,更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基于活动导向设计和开展“动态混合式教学”,能针对性地解决目前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可对其他课程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动态混合式教学;活动导向;SWOT;后疫情时代;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7-0112-04
Abstract: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technology, the pace of network teaching construc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Blending Teaching Model is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Based on the attempt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China's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Course in these years and SWOT analysis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blending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be the simple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but also adopt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od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sign and carry out "Dynamic Blending Teaching" based on activity-oriented approach,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teaching,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nd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other courses.
Keywords: dynamic blended teaching; activity-oriented; SWOT; post-epidemic era; teaching quality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必将成为高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已有研究表明,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混合式教学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以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为例,结合近几年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大程度地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翻译和沟通能力,架起一座跨越文化鸿沟和传承文明的桥梁,把我们悠久的历史与祖国灿烂的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一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特点与课程目标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是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明确提出的“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旨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跨文化翻译能力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宏观上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对于中国文化的精髓有较为细致的学习,并能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进行中国文化翻译实践。领会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为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内容主要涵盖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符号、名胜古迹、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节日民俗、民间工艺、中国医药和中国饮食文对外交流等。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的教育、经济及科学技术,熟悉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和提升教学效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尤其是后疫情时代,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教学建设步伐的加速,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了现阶段教学改革的热点。
二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情况和问题
(一)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情况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从2019年开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该课程改革情况如下。
1 在课程体系方面
中国文化与翻译是衔接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纽带,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翻译方向的核心课程。本课程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强调了语言翻译技能的训练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合,强调翻译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了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纽带作用,顺利实现基础课到专业课程的过渡。
2 在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将现代网络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围绕学生英语翻译技能提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利用丰富的在线资源和平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其次,将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与教学广度融合,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情景教学资料、背景知识等。如教学视频、词汇表、语音库和录像片段等学习资源,集多媒体技术声音、图像与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精度融合,一定程度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为学生选择不同水平、级别的材料或模块学习,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调整和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温度相融合,实现价值引领。以“全人教育”为中心,在线上平台传递正能量,并依托英语类竞赛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把核心价值观等信息自然渗入到学习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以智启人,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使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并获得全方位发展。
3 在教学方法方面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输入的质和量,还增强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了“资源助学”“同伴促学”“教师督学”的良性局面。课程教学团队按照“教学做”为一体的总体原则,根据该课程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推广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自主调节学习进度,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又能接收指导老师的监督与反馈。在课程评价方法方面,信息化教学工具给学生出勤、在线学习和测试及课后作业等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综上,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情况具体表现在教学改革的高度、深度、广度、精度、温度和力度等六个方面,在教学效果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在实际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混合式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二)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教学设计难度大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的词汇量和传统文化素养的要求较高,且课程内容多、学时短、难度大,练习时间不足。如何实现每个章节具体的教学目标,将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衔接,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并针对性地灵活地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是目前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之一。
2 教学平台的建设待完善
首先,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涵盖面广内容多,且需要及时更新,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相关优质资源的搜索、充实、完善和与时俱进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教学平台还有待完善,期待有操作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平台,能给予教师更细致、及时的线上学习监管的反馈和教学帮助。
3 混合式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甚至性格的差异,对于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接受、理解和反馈都会有差异。在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灵活实施各种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固定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叠加。另外,与传统教学相比,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学校对混合式教学工作量的计算、评价、管理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因此,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且任务更重。
4 教学团队建设待加强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涵盖面广,混合式教学的备课量大、工作繁杂艰巨,亟待课程团队共同努力设计教学活动、完善教学平台,相互分担、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此外,中国文化与翻译教学团队还应与相关课程团队合作,保证课程之间的顺利衔接。
三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SWOT分析和反思
(一)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哈佛安德鲁斯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一般情况下用来分析企业竞争态势。这是一种较为客观地分析某件事物现实状况的方法,通过评价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进行分析,以便给高校英语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1 优势(Strengths)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各自的生源特色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统合传统课堂教学“教”的优势,利用网络优质信息和师资资源,弥补了课堂或教师知识结构的短板,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活力,又充分重视和解决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处学”和“何时学”,双管齐下提升教和学的质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具体而言:①线上导入和补充,线下吸收和巩固。布鲁姆将认知过程的维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其中,记忆、理解为浅层学习,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知识的记忆、复述等浅层的知识学习在课前的线上进行;而关注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问题的创造性解决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及知识的内化,则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促进下的线下课堂中实现,帮助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②认知学家发现,主动学习是促进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最佳方式。线上的多模态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协同发力,多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长期记忆的保留。③学生可以打破学习的时空局限,在智能设备上利用碎片化时间灵活地进行线上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弥补课时不足。④线上任务式和翻转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模拟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并与同伴合作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线上平台的讨论区给人机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了更多互动的机会。⑤线上学习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可自己掌控学习进度,随时随地学习,教师及时跟踪进行及时答疑和个性化指导,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