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探索
作者: 李传华 李浩杰
摘 要:针对普通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该文提出思政建设目标、思政元素发掘和融入方法,详细介绍主要章节的思政内容和预期达到的育人目标,最后提出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方法。本次探索从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完整教学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以期为类似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普通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教学改革;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7-0116-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c Politics of General Surveying cours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objectives of Civic Politics construction, the methods of discovering and integrating Civic Politics elements, details the Civic Politics contents of the main chapters and the expected educ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ivic Politics construction. This exploration provides a more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complete teaching process from Civic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Civics courses.
Keywords: general surveying; course civics;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ing reform; three wide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进一步要求高校要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但这绝不仅是简单的字词语序的变化,而是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型。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润物无声地对学生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2]。普通测量学是测量学、地理学及遥感学等一级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地球表面小范围内的测绘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仪器操作、数据采集与平差和绘图等,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流程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亦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技术基础。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在普通测量学课程中融入思政要素,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多元统一,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普通测量学是一门侧重实践操作的课程,长期以来的教学改革只注重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忽略了教学的育人功能。这种不足导致了老师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养,忽略了职业素养和理想信念等思政方面的要求。将思政育人目标依托于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4-5],因此,将一门强调实践的普通测量学课程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是最重要的问题。
本项目组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普通测量学改革,提出以“兴趣驱动”为导向,根据专业认证的理念与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课程每一讲都制定相应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和思政目标,用生动真实的案例把思政元素自然衔接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一 研究方法
(一) 总体思路
首先确定思政建设目标,再发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学方案,最后评价思政教改成效。
(二) 思政建设目标
聚焦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促进专业能力培养,实现显性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作用。
1)爱国情怀。通过中国测绘历史上的巨大成就和当今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2)敬业精神。通过国家重大测绘工程实例展现测绘人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不忘初心,牢记测绘使命,引导学生向测绘楷模学习,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和使命感。
3)诚信品质。通过典型的正面和反面测绘事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做事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 思政元素的发掘与思政元素融入方法
普通测量学课程知识围绕测定点的三维坐标展开[6],是一门典型的工科性质课程。首先要发掘各章节知识点背后所蕴藏的的思想政治意义,即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1 突显学生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兴趣
先引入案例,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水准测量部分,以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为案例,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要测量珠峰高程,其高程需要测量很精确吗?测量的意义是什么?”可以提一下其中的精彩故事,触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珠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2 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仍以珠峰测量为例,通过问题“测量珠峰高程使用了哪些技术方法和仪器?”引导学生了解高程测量的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1975年、2005年和2020年测定的数据不一样?每次测量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通过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卫星高程测量等知识的能力。
二 课程思政建设
(一)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根据普通测量学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确定其思想政治育人目标是:培养“奉献测绘、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测量工匠”,培养学生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读书的崇高理想[7-8]。
在教学计划里明确课程思政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让学生重视课程思政的学习。根据教学计划的顺序,结合各章节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见表1,具体思政建设内容如下。
1 绪论部分
介绍国内外的测量学发展史,了解测绘科学发展的过程及现状。让学生主动查找测绘史上的典型人物和作品,如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至今还在发挥作用,郭守敬最早提出并使用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起算基准面,沈括首次提出磁偏角,以及郑和下西洋航海图,北京54坐标系统和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背景下古人如何进行测量工作,其意义是什么,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此思政点关联的专业知识点:中国测绘史,从古至今中国著名的测绘事件、作品和人物。
2 水准测量部分
引入青藏铁路水准测量案例,让同学查找项目细节,包括如何解决特殊地理环境中遇到的巨大困难,耗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引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重点体现“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测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生作为测绘人要以“测绘职业道德规范”为职业守则,牢固树立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本意识。
此思政点关联的专业知识点:水准测量施测方法及消除和减小误差所采取的措施。
3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部分
介绍测量误差对测量成果及后续工程有重大影响,让学生在课前查找典型测量事故案例,如某铁路工程测量错误导致桥梁不正,造成重要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并处分了相关人员。让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测量是一门非常科学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会付出严重代价,这是必须培养的严谨态度。测量的全过程都有对应规范,成果应符合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的精度和质量要求,测量人员必须以测绘行业标准和地方行业标准为工作准则。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职业操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要求自己,做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测绘人。
此思政点关联的专业知识点:一、二等和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4 角度测量部分
引入西安80国家平面控制网建设案例,首先介绍该平面控制网是基于角度测量建立的,自1952年起布测,1978年完成测量工作,历时26年,大量默默无闻的测绘工作者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从事这项事业。再介绍为祖国的测绘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具体案例,重点讲解李德仁院士、刘先林院士等人的先进事迹,使学生由衷的敬佩这些测绘专家。通过典型案例中体现的奉献精神和建设祖国的信念,树立学生对测绘事业的使命感,了解现在的测绘成就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学习时光,刻苦学习,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好知识储备。
此思政点关联的专业知识点:方向观测法和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5 距离测量与全站仪部分
介绍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从游标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等,并提问“5″和0.1″精度全站仪的价格相差多少”。同一个品牌不同精度的价格可相差十倍,启发同学们了解精密仪器制作的不易。现代工业需要高精密仪器,其研发与制作是车间工程师几十年专注于零件加工和调试才能制造出来。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质量第一的“大国工匠精神”。
此思政点关联的专业知识点: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
6 控制测量部分
通过测量控制点保护和测绘违法的案例,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简称《测绘法》)知识。让同学们查找测绘违法典型案例,知晓测绘违法后的严重后果。例如破坏控制点标记、非法测绘、地形图和控制点等测绘保密数据泄露等,培养学生的测绘保密和法治意识。
三角高程测量部分继续使用2020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案例,播放视频介绍背后的故事与技术,弘扬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此思政点关联的专业知识点:控制测量外业技术流程、测绘法等。
7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部分
介绍北斗全球导航系统,了解北斗系统背后几代测绘人的奋斗故事,特别要围绕“在有美国GPS系统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建北斗这个问题”,向学生介绍北斗系统建设的困难以及科学家们付出的艰辛。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守护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思想。
此思政点关联的专业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与应用。
8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部分
介绍地形图中正确表达国界线在宣誓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的重要意义,灌输国家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的爱国主义情怀,讲解南海疆域、中印边界线等案例,建议同学观看《中国测绘兵》纪录片,让学生深刻体会维护祖国版图完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