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企业学习的实现及效果实证分析

作者: 丁昕 郭润夏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企业学习的实现及效果实证分析0

摘  要:世界先进工程教育经验表明企业学习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以中国民航大学飞机维修人才企业学习为例,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企业学习的实现及效果,探索一套基于产业需求的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模式和过程化考核评价。通过对学生企业学习考核评价结果的统计和对毕业生本科期间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有效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效果;飞机维修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7-0149-05

Abstract: The experience of the advanc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world shows that learning in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Taking the learning in enterprise of the aircraft maintenance personnel cultivating in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lization and effect of learning in enterpris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cultivating, and explores a set of cultivating objectives,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and process assessment evalu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 demand. Through the statistic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 enterpris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elf-evaluation of the graduates' learning effect during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good mode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in enterprise has an effective supporting role in achieving the cultivating objectives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words: applied talents; learning inenterprise; talents training mode; cultivation effect; aircraft maintenance

世界各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无不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以弥补高校在实践教育和职业训练方面的不足[1]。高校依托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有效落实学生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用人需要脱节和学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2]。

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对校理事会成员单位的调研,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赴美国与美国波音公司合作高校的考察和交流,设计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4]。北京交通大学凝练出推进产学联合人才培养的三要素[5]。武汉理工大学提出了面向行业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改革举措[6]。这些研究多侧重顶层设计和方案论述,缺乏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实证。为进一步验证校企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企业学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在实践层面更加注重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复用性,尝试提出企业学习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和考核实施的一般案例,同时侧重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效果的问卷调查,以得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  企业学习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同企业达成了一定协作关系,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但是在企业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校企合作仍存在浅层次的问题。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不够,校企之间缺少深度的互动合作,并没有系统性、全面性地开展校企深度协作的探究、实践分析。高校缺少对整个实习活动的教学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及方式的系统设计,导致教学安排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大多数高校仅基于理论层面对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薄弱,且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无法很好地指导实践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不能有效处理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由于受到企业生产目标、计划安排和安全要求等约束,以及工作场地面积、生产设备台套数和企业员工工作量的限制,企业只能为有限数量的学生提供生产场所参观、企业业务介绍和岗位工作观摩等形式上的企业学习。高校并没有结合院校和专业的实际状况,对相匹配的企业进行筛选,导致合作企业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导致实践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很多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才培养工作效率。

第三,企业虽然同高校达成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同高校进行互动、沟通,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未充分发挥企业教育资源的优势。企业师资教学投入不足,不同企业工作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别较大,不具备可复现性和持续改进性[7-9]。

二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企业学习的意义

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采用企业学习的方式能够确保所培育的人才满足企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实现企业和高校的互利共赢,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产业、教育有效地融合了起来,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这种高等教育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

(一)  促进高校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也必须要不断做出教育改革,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高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进一步地发展,就必须要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和改进。高校很容易出现人才培养规格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状况,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高校的发展。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使高校和企业达成良好合作关系,便于高校共享企业各项资源,包括设备、仪器、技术和资金等,弥补了高校的不足,避免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这对提高高校影响力,加快高校创新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二)  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综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等要素,保证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引导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结合企业岗位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并增设选修课来丰富学习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企业工程师掌握着更多的行业经验、信息,能够基于经验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所构建的实践项目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弥补了教师理论教学的不足。

(三)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尽快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要。学生在深入到企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缩短了企业上岗培训时间,就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形成良好的就业意识,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企业学习活动,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训练自身的能力,掌握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先进技术和设备仪器的应用技巧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学生责任感、发展规划能力等的提升意义重大,有利于更好地进入到社会角色的转变,增强了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三  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以中国民航大学飞机维修人才培养为例,设计并实施了具体的企业学习活动,解决了传统企业学习所面临的问题。

(一)  建立教学条件

固定的组织成员、规范的管理办法和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企业学习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前提,是解决传统企业学习普遍具有的随机性、形式化和效果差等难题的关键。在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学校和企业需深入沟通与合作,设计常态化、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格局,为人才培养共担责任。中国民航大学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由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中心领导小组总负责人;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学习总体方案的规划,教师、教学场地等资源的调配,安全、保密和实习经费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由学校相关学院和企业工程生产部门成立工作组,共同制定企业学习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设计,落实企业学习期间各项教学安排、企业学习效果及质量评估等。

(二)  制定满足行业发展的培养标准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行业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优质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必然对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具有最深刻的理解,对人才需求具有最精准的判断。校企充分沟通,基于行业当前和未来需要合理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中应达到的人才培养标准是企业学习方案设计的基础。学校充分认识到利用真实的生产和工程环境及资源,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是企业学习的优势与实际意义,并基于此目的与企业共同确定企业学习以应用为导向,使学生熟悉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设计工艺、管理标准和行业规范,掌握处理程序性工作的流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培养造就跨界整合能力、系统工程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此外,通过与企业员工的共同工作,体验工作中的使命感、责任感、纪律性、严谨性、团队精神和抗压能力,建立良好的成本、安全、质量、效率、服务、环保、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形成完备的职业素质,提升专业认同感,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三)  兼顾企业生产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落实人才培养标准的载体[10]。以培养满足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企业学习阶段人才培养理念应由工程实践训练向工程环境育人转变,学生学习产出由知识和技能向能力和素质转变,教学内容由知识发展的学科体系向工程生产应用的逻辑体系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递进、串联”模式向“高内聚、低耦合”模式转变,形成适应企业生产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培养民航飞机维修人才为目标的企业学习为例,采用由基本介绍、基本操作、基本技术、基本工作和基本素质5个教学模块构成的模块化结构(图1),每个子模块目标清晰、内容相对独立,采用集中教学方式完成,并进行独立考核。在管理上,有利于合理安排企业指导教师和实习资源,极大减少企业学习对正常生产的影响,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学习的连续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在人才培养成效上,实现了基于学科体系的学校培养成果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综合应用与检验,学生通过企业学习能够增强一线岗位所需的实用性能力和综合性素质,并发现和反思自己在通识、专业和职业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之处,有效促进后续更加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和持续提高[11-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