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游沉迷者的时间管理倾向干预研究
作者: 张萌 欧阳江慈 任晓敏 杨军 朱潇清 张元译
摘 要: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对照的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传统的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传统的自学《时间管理手册》和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手机App三种干预方式对大学生手游沉迷者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干预方式均可有效改善大学生手游沉迷者的时间管理倾向;传统的时间管理团体辅导比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手机App干预效果好。
关键词: 时间管理倾向;干预;手游沉迷;大学生;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8-0084-04
Abstract: By evalu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study examine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raditional group counseling, traditional self-study of Time Management Manual and intelligent time management App on th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addicted to mobile gam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all the three intervention method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mobile game addictions; The traditional time management group counseling has a better effect than the intelligent time management mobile App.
Keyword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intervention; mobile game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 design of experiments
大学生手游(手机游戏的简称)沉迷又称手游成瘾、手游依赖,是指大学生以手游为对象,以手游提供的拟态环境为介质,以高耐受反应、强戒断反应、强迫性表现、依赖性表现和仪式性表现为特征,不顾危害性后果,对手游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狂迷状态[1-2]。研究发现,手游以碎片化的方式侵占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间[3],危害了大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1]。
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4-5]。研究发现,学生的沉迷问题与时间管理倾向显著相关[2,6-12]。并表明,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存在沉迷问题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13-14],但这些研究的干预对象多为网络沉迷或手机沉迷的大学生,尚缺乏面向手游沉迷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并且现有研究亦未探讨目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智能化时间管理手机App的干预效果。为探索改善大学生手游沉迷者时间管理倾向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对照的前后测实验,通过实施为期30天的干预,比较了传统的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传统的自学《时间管理手册》、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手机App三种干预方式对手游沉迷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效果。
一 研究方法
(一)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的前后测实验,实验组3个,分别是干预1组(传统的时间管理团体辅导组)、干预2组(传统的自学《时间管理手册》组)、干预3组(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手机App组),控制组1个(无干预)。因变量为时间管理倾向。
(二) 实验材料
1 前测和后测的测量工具
1)中文手游沉迷倾向问卷。大学生手游沉迷倾向的前测使用叶韵娴编制的“中文手游成瘾倾向问卷”[2],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924。问卷为李克特自评式4点问卷,得分越高表示手游沉迷倾向越强。
2)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前测和后测使用黄希庭和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5],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906。量表为李克特自评式5点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时间管理水平越高。
2 时间管理团体辅导方案
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使用丁红燕[15]根据团体发展规律和时间管理主题要求而设计的方案,共分为相识组建篇、相知信任篇、价值澄清篇、目标设定篇、确定任务篇、自我检验篇、排除干扰篇、坚持胜利篇和展望离别篇九个主题。
3 《时间管理手册》
《时间管理手册》使用丁红燕[15]编制的、内容包括时间管理原理和方法并配套各种练习的手册,共分为明确价值观、目标设定、明确任务并将任务按优先级排列、持续改善、永久消除拖延、消除压力和开始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式七个主题。
4 智能化时间管理手机App
智能化时间管理手机App采用Forest软件。Forest是帮助用户提升专注力、戒除手机沉迷行为的软件服务平台[16]。通过使用Forest时间管理手机App,帮助用户暂时远离手机,保持专注,引导用户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17-18]。
(三)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网上公开招募的自愿参加且对本研究感兴趣的192名广州高校在读本科生。为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排除4名存在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学生,排除10名曾经参加过手游沉迷类或时间管理类教育、训练、辅导的学生。根据前测结果,从其余的178名大学生中,随机抽取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中均分为3分以下、并且在“中文手游成瘾倾向问卷”中均分为2.5分以上的32名大学生参与实验(其中男生18名,女生14名),将他们随机分配到4个组,每组各8名。所有参与学生逐一约谈并知情同意。中途有4名学生因个人原因退出实验,最终完成实验并参与后测的学生共28名(干预1、2、3组和控制组分别为6、7、8、7名)。
(四) 实验程序
参考相关研究[15],为期30天的干预实验遵循如下程序。
1 实施前测
在实验处理前,通过问卷星进行手游沉迷和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量。
2 实验处理
1)干预1组。在团体辅导室开展结构化、发展性活动,共30天,每3天1次,每次2小时;配备1名心理咨询师担任领导者,1名本科生担任助手。
2)干预2组。发放《时间管理手册》,要求参与者按照手册内容顺序展开为期30天的连续自学。配备1名本科生担任助手,参与者每天定时找助手进行线上签到。
3)干预3组。发放已购买的Forest App账号,要求参与者按照App规则进行为期30天的连续使用。配备1名本科生担任助手,参与者每天定时找助手进行线上签到。
4)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
3 实施后测
在为期30天的实验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再次进行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量。
(五)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4个组之间的前测数据比较、后测数据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内的前后测数据比较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二 研究结果
(一) 各组的前测结果比较
对各组在手游沉迷和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前测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手游沉迷均分和时间管理倾向均分上,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各组的手游沉迷和时间管理倾向基线水平相近,适合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见表1。
(二) 三种干预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效果比较
1 各组的后测结果比较
对各组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后测结果的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发现,在时间管理倾向均分上,各组间显著差异,事后两两比较表明,除干预1组和干预2组、干预2组和干预3组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三种干预方式对改善时间管理倾向均有效,均与控制组间差异显著;同时也表明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传统的时间管理团体辅导比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手机App的干预效果好,但是传统的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和传统的自学《时间管理手册》之间、传统的自学《时间管理手册》和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手机App之间干预效果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见表2。
2 各组内的前后测结果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三种干预方式的干预效果,继续对各组内的前后测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见表3。
1)干预1、2、3组的前后测结果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3个干预组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后测均分均显著高于前测,表明三种干预方式对改善时间管理倾向均有效。
2)控制组的前后测结果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控制组的时间管理倾向前后测结果差异不显著。
三 讨论
(一) 三种干预方式对大学生手游沉迷者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效果均显著
1 传统的时间管理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显著
这与赵倩、王丹[13-14]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他们发现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具有沉迷倾向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究其原因,一是团体辅导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直接切中手游沉迷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监控观、效能感上存在的问题,并逐一进行干预。二是团体辅导的方案规范有效。丁红燕[15]编制的该方案既遵循团体辅导的规范和要求,又符合团体发展的规律和时间管理的主题,并且其研究表明该方案有效,可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三是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严谨。实施前,挑选从业超过15年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担任领导者、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担任助理,并对通过前测的、符合条件的入组成员逐一进行访谈;实施中,在每次团体辅导活动开始前,领导者和助理均按照方案认真演练、精心准备,活动开展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案,推动团体辅导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2 传统的自学《时间管理手册》的干预效果显著
这与丁红燕[15]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研究改进了丁红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首先,鉴于其研究中未考虑研究对象的参与动机,他们并非自愿参加,因此本研究在招募研究对象时强调参与者需对本研究感兴趣,自愿参加且知情同意,入组访谈也发现他们的参与动机强、配合度高。其次,鉴于其研究中只提供了《时间管理手册》的内容供参与者自学,未辅以任何形式的组织或管理,因此本研究进行了改进,配备1名本科生担任助手,要求参与者每天定时找助手进行线上签到,签到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亦推动参与者逐渐养成每天自学《时间管理手册》的良好习惯。这些改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参与者时间管理倾向的改善。
3 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手机App的干预效果显著
这与欧楚颖以及李平、孙未科[19-20]的问卷调查结果较为一致,他们发现,大学生普遍认同使用时间管理手机App是有效的,App对学习时间、行为的管理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时间管理手机App除了具有提醒、督促功能外,还会强制占用手机,使得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操作手机,只能将注意力投放到特定任务(如学习)上,以此协助用户管理日程、记录时间、专注任务,进而激发自觉性、促进习惯养成。其次,Forest 时间管理App目前拥有较好的市场反馈,它将游戏化思维融入时间管理App设计之中,运用心流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充实感和幸福感,增加了用户黏性[17]。时间管理手机App所具有的以上优势,促进了用户良好时间管理意识和习惯的形成,进而推动干预实验产生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