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作者: 林佳 曹蕾 何冰 贺宝玲 王莉
摘 要: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践行“创新意识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创新思维与医学前沿相互融合”的创新能力目标及“创业精神与协作探究相互融合、创业技能与实习实践相互融合”的创业能力目标,培养与“新医科”时代发展、医学行业需求相适应的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具有把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具备精准医疗能力的创业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9-0077-06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for medical specialty. The course carries out the goal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fus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he fus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medical frontier" and the goal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The fusion of pioneering spirit and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the fusion of pioneering skill and practical practice". The course cultivates outstanding medical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need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 and cultivat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grasp the national "Healthy China" strategy and precise medical treatment.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iochemistry; course construction; blended teaching; talent cultivation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揭示生命的奥秘、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和基础,是医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着力以线上线下、自主探究和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具有夯实理论知识、优秀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医学应用型拔尖人才提供可行之路。
一 创新创业案例设计教学目标
生物化学是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基础课程,基于学校“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应用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办学定位,培养在“大医情怀、五育融合”引领下卓越医学人才。
1)价值目标:依托医之责任的主旨,通过思政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创新科学思维,提升德能兼修素养。
2)知识目标:依托知识模块的主线,通过线上线下相混合,掌握不同模块下物质代谢及联系,健全创业思维,提升拓展知识面。
3)能力目标:依托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主向,通过自主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批判质疑能力,提升深度学习、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目标,即创新意识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创新思维与医学前沿相互融合,培养与“新医科”时代发展、医学行业需求相适应的医学卓越人才;创业能力目标,即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创业精神与协作探究相互融合、创业技能与实习实践相互融合,培养具有把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具备精准医疗能力的创业型复合型人才。
4)思政目标:依托领略生物分子之美、塑造代谢大局之德、培养表达调控之智、树立方法实践之劳和呈现疾病探究之体的主导,提升医者仁心情怀。
二 创新创业案例设计教学实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1-2],学校提出了以疾病和器官为主线的生物化学“四联系”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创新临床应用相联系、探究活动与创业职业能力相联系、混合式教学与医学人才培养相联系及社会实习与自主创业能力相联系,构建了教学-探究-前沿-临床“四位一体”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将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贯穿于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强研究能力、培养责任感及使命感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德才统一、专博结合和知行合一中成长为高层次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一)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基本构架
依托“新医科”和“新发展”双新理念,基于思想性、科学性、高阶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五性并举”课程策略,按照“专题-主题-项目-问题”进行支架设计,建构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互动探究“混合式-探究式”课程框架,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如图1所示。(实现课程整体化)。
(二)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生成路径
依托“过程化”和“阶段化”双化掌控,基于“前移教学过程、测评自学效果、延伸课堂讨论、构建创新思维”教学过程,按照“教学目标-课程大纲-创新创业要素-教学设计-考核机制”生成实施路径,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达到能力外延激发情感升华的目的,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如图2所示。(实现知识可视化)。
(三)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实施
依托“创新”“创业”双创主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产出为成果”的三“以”三“为”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将讲授式与过程式教学、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及线上辅导答疑与线下反馈评价有机结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学习个性化)。
1 教学内容与创新临床应用相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生物化学与医学及临床各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交叉与联系,追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的分子机制是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所在。在生物化学线上线下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贯穿疾病这条主线,围绕“健康中国”理念、精准医疗概况、人工智能AI医学、肿瘤的分子机理、药物治疗的靶点选择和疾病的基因筛查等内容,让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和诊断有更深入、更先进地认识。
基于以上原则,教学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提炼,进行了深度的课程设计和高度的内容重塑,对生物化学教学中与“新医科”和“新发展”双新理念相关教学内容及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表1是在每一篇章中各选择了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展示。
2 探究活动与创业职业能力相联系
以生化疾病为主线,开设探究活动,以小班为探究学生主体,分班导师制,对相关的生化理论基础、生化机制、临床诊断情景模拟、临床机制、临床治疗、疾病预防及预后分组进行追溯和讲解,从医学生诊治的最基础到医学生从医的最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疾病的生化机制分析、疾病诊断和治疗及发病风险评估等临床专业能力。通过疾病情景展示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问诊技巧、医患沟通技巧,体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锻造医者的人文精神。借助疾病案例的生化知识拓展,实现系统化的学习,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知识,带动学生了解新医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打破传统医疗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临床工作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医学综合水平,充分发挥探究活动的作用,树立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医学生将来从事医学职业、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奠定敦实的基础。
以临床疾病为主线,以问题驱动为贯穿,以学生体验为形式,以教师引导为关键,以评价机制为难点,以融合为核心,将课前成员个体与小组团体相结合、课中教师引导与思辨质疑相结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课后学生总结与归纳提炼相结合、评价反馈与创业素质相结合。探究活动遴选库及活动安排设计见表2。在探究活动中考核分数高的同学大多申请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项目”。
3 创业能力与实践实习相联系
依托生物实验技能大赛,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创业能力,做到以赛促教,教赛融合;依托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做到以研促创,教研融合;依托医工融合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做到以想促现,虚实融合;依托社会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创业能力,做到以学促用,学用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与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社会实习实训基地,如图3所示,该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自检试剂盒获得欧盟CE认证,用于体外快速、定性检测人前鼻腔拭子中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为有创业需要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和医学实习实训,提供了以生物化学相关前沿技术为依托的全新职业发展的新可能,实现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医学生们依托新医科,即健康中国、精准医疗和智能医学等医学产业背景下自主创新创业的优势,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灵感,发挥聪明才智,选择相应的创业方向和制订创业计划。
4 混合式教学与医学人才培养相联系
课题组在生物化学省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学银在线课程网站、“让生化不再危机”公众号及视频号上,建设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集合了授课知识点短视频视频、课程趣味微视频、“追踪前沿动态”“科研创新篇”“病例讨论篇”和“探秘新医科”等学习资源和师生互动模块,对接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和智能医学“新医科新发展”双新理念,将“健康中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30”“人工智能AI精准医疗”和“医学大数据”等医学领域最新政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及最新方法更新到新媒体网站中,方便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互促进,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四)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考核体系
为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进行考查与评价,构建了基于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考核主体的扩大化、考核结果的效益化和考核过程的全程化的原则的双创维度考核体系。
1)从创新维度对技能提升与效果掌握结合考查,基于终末性考核,通过增加新医科相关的创新性、前沿性和临床应用综合性习题,实现对学生生化基础知识的渗透和理解,以及对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和智能医学新发展新理念有触类创新的进步和优化的考查。
2)从创业维度对探究活动个人与团队的行为与表现并行考查,通过增设面向个体、团队小组的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实现学生对从医创业能力和团队创业协作能力的考查,如图4所示。
3)从创业维度对基础实践与创新实训权衡考查,通过统计参与实验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和校内校外的实践实习实训任务,对不同完成情况,尤其是具有明显创新创业的活动与工作给予奖励加分,从而实现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思维的塑造与突破的考查。
4)从创新维度上对线上与线下贯通考查,以课上面对面交流-课前课后线上随时交流为手段,通过设计不同深度、广度、综合程度和开放程度的课程任务,如课堂活动、每日习题、创新趣味漫画、创业论文、创新药物海报设计和手工分子制作等,利用在线平台对考查进行探索,贯通课上和课下两个课程环节。强调课堂表现、课堂教学的参与情况,以及从个人作业和团队作业完成的时效性、用心程度与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实现对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医学应用能力拓展与提升的考查。
综上,生物化学课程秉承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准则,使基础医学专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旨在培养与“新医科”时代发展、医学行业需求相适应,具有把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具备精准医疗能力的医学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睿.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97,105.
[2] 陈智勇,胡忠红.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6(26):15-1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体两翼三融合’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践行”(2020GJJG566);华北理工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学综合实验的‘多维度适学’教学模式探索”(ZJ2028)
第一作者简介:林佳(1982-),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教学与创新。
*通信作者:王莉(1981-),女,汉族,河北滦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