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姜建
摘 要:国防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国防军工行业特点,承载着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服务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形成鲜明的办学传统和人才培养特色。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防特色高校既具备自身发展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发展短板,需要迎接严峻的挑战。为实现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使命,通过建立国防特色高校的多元化SWOT-AHP层次结构模型,提出充分利用外部机遇,破除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障碍和阻力,主动调整办学定位、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办学特色和创新培养模式的发展路径,为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使命;发展路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0-0015-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have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carry important missions of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and have formed a distinctive schooling tradi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in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and military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have their own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fac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but also have development shortcomings and need to meet sever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miss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diversified SWOT-AHP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and puts forward a development path of actively adjusting the schooling orientation, optimizing the disciplines layout, condensing the schoo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external opportunities to break down the obstacles and resistance,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in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trategic mission; development path; talent training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作为以促进国防科技发展和加快国防人才培养为重要使命的国防特色高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产出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地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国防特色学科呈开放发展态势,其他高校也纷纷涉足国防领域,迫切要求国防特色高校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3]。国防特色高校若想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更进一步,就必须清楚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对新形势下学校的战略布局、使命担当、办学特色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跨越式突破。
一 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使命
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建设思路指导下,大力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高素质人才培养是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共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4]。国防特色高校也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始终坚持服务国防科技行业需求,牢牢把握培养一流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根本使命,以国防特色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已逐渐成为国防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引领者,推动了国家科技强军不断迈向新征程。
国防特色高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在支撑引领国防和军队的跨越式发展中,具有天然、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传统和人才培养特色。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和高等教育快速崛起的今天,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责任和使命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从为国防行业院所输送专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向培养全能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从完成国防科技工程型号任务向实现颠覆性原始创新转变,从集中建设航空宇航、兵器等单一优势学科向工科、理科、文科、前沿交叉学科群协同发展转变。因此,国防特色高校必须立足当前,正确认识自身定位,围绕“坚持特色发展、建设一流大学”这一战略目标,坚持走国防特色发展之路,厚植和弘扬国防报国情怀,关注和解决国防科技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核心难题,不断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勇于变革,努力实现人才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使命。
鉴于此,为实现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使命,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法[5-6],通过对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自身优势、不足及外部机遇、挑战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分析,从中选取较为重要的、关键的影响因素,建立国防特色高校的多元化SWOT-AHP层次结构模型,得出S、W、O、T及各要素的权重,在基于国防特色高校内部发展阶段的同时,兼顾外部环境因素,客观全面地定位影响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指标,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路径。
二 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SWOT分析
(一) 建设优势分析S
1 国防特色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S1)
在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7所国防特色高校中,4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进入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3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彰显了国防特色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及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地位。
2 国防特色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具备坚实基础(S2)
国防特色高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国防科技领域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向共性技术拓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攻关模式,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近5年来,国防特色高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加强项目和型号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500余项,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大飞机、核高基、集成电路装备、载人航天和探月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毕业生中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就业比例近40%。
3 国防特色高校在促进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S3)
国防特色高校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使得其与国防科技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本科生依托国防军工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研究的占论文研究比超过80%,研究生参与的国防军工领域科研项目占总项目比超过80%,学生赴国防军工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和科研工作的占总学生比超80%。
(二) 建设不足分析W
1 特色发展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W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防特色高校经历了“去行业化”和“在行业化”的转变,部分国防特色高校走上了转型道路,开始向综合性大学转变,但是国防特色高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道路并不顺畅,反而丢失了原有的国防特色和国防优势。
2 学科布局有待调整(W2)
大多数国防特色高校将优势学科集中在航空宇航、兵器等特定工科领域,优势学科结构相对单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交叉研究方向拓展深度不足,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对国防优势学科的引领支撑作用不够,对重大工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凝练不够,对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变化的主动引领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W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毕业生到国防军工单位就业的意愿有所减弱,学生国际化与全球胜任力培养不足,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分类评价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创新引领型国防科技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 建设机遇分析O
1 国家战略发展导向为国防特色高校发展提供新机遇(O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7],这就要求国防特色高校更加突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使命,引导科研团队开展“卡脖子”关键问题研究,大力营造科学研究全力助推国防科技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浓厚氛围,铸国之重器,育国之栋梁,进一步助力国家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新征程。
2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为国防特色高校发展提供新动力(O2)
现在正值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性跨越阶段,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果令人振奋,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已然启动[8]。国防特色高校应抢抓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依托国防科技工程重大重点项目及创新平台持续培育国防科技领域高素质人才,不断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3 教育评价改革为国防特色高校发展提出新要求(O3)
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培养一流国防科技人才、打造国之重器的根本保障,是建设世界一流国防特色大学的根本保障。国防特色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要求,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的整体目标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