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 杨晓萍

摘  要: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根据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对学生思维培养、知识培养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拟通过转变教学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专创融合”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建立多样化教学考核方式及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等措施开展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以促进茶学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耦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0-0068-04

Abstract: Tea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tea specialty. The deepening and expansion of its resear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tea specialty,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on Tea Biochemistry is planned to b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through changing teacher's teaching thinking,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introducing typical cases of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reforming practical teaching, establish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assessment methods and improving teacher'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eaching ability. Then, these will promote the coupling of tea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mobiliz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spirit, strengthen their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he high-quality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can be obtained.

Keywords: tea biochemistry;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easures

专创融合指的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1]。专业教育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可见,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深化和有力补充,创新创业教育必需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否则,它们的分离必然会导致人才发展缺乏源动力[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阵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谋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推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和难点[3]。由此可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经济创新驱动和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我国茶产销量稳步增长,茶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发展机遇与市场竞争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加,急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茶学发展的基础科学,其相关知识及研究成果为茶树育种和栽培、茶叶的加工及综合利用、茶叶贸易和茶文化等茶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不断深入的研究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开展基于专创融合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从而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茶学专业人才,切实有效地提升茶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茶产业健康长足发展。

一  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现状分析

(一)  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结合不足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是基于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来研究茶树中特征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代谢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5]。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包含的内容理论性强、知识面广且结构复杂,特别是咖啡碱、茶多酚类等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以及制茶过程中不同物质的变化,这些相关知识十分抽象、微观且逻辑性强,令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茶叶生物化学是目前茶学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特别是茶叶功能成分与健康、茶树功能基因、茶树次级代谢关键酶及基因、茶叶代谢组学与品质化学等的相关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5],然而这些能吸引学生兴趣与求知欲的热点知识在目前所用教材中还并未涉及;同时,由于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庞杂,而目前国内主要涉茶高校茶叶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时偏少,大多只有30~40学时[6],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然会有所舍弃,对某些知识点的讲授只能浅尝辄止,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当然,因高等学校扩招而被动升学的学生数量在日趋上升,也导致了高校不爱学习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另外,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过程明显缺乏,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习时感到乏味,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  课程内容与“双创”意识结合不足

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茶叶中各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分布与功能,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降解,茶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茶叶品质化学基础等。尽管课程内容与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茶叶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和茶文化等产业密切相关,但在传统讲授过程中多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利用茶叶生物化学相关知识来揭示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和茶产品开发等相关产业中现有的问题或内在的机理,缺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用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去分析、探讨这些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或创新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也没有着重培养学生从专业基础知识出发开辟茶产业发展新道路的意识。在传授茶叶专业知识的同时,缺乏把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与茶产业有机融合,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培养不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比如,在讲授茶多酚功能时,往往单纯地讲解茶多酚具有哪些功能、为什么具有这些功能,却很少讲解如何利用茶多酚的这些功能开发新产品及相关的成功案例,而这些成功案例恰好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

二  基于专创融合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思路及措施

为推进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本课程建设秉承“专创融合”的宗旨,以强化对学生的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思维培养为目标,拟从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内容、将专创融合案例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多样化教学考核方式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展开课程建设与实践。

(一)  转变教学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其目标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7],其基本特征是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就是要培养符合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面对这种新的挑战,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才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基于专创融合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判断性思维的能力、综合跨学科的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等,转变固有教学思维,勇于大胆创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体学习意识,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让课堂特别是实践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二)  优化教学内容

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发展的基础科学,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专业的认同感。作为茶学学科的基础,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为茶树育种和栽培、茶叶加工与综合利用、茶文化和茶叶贸易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为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5],因此,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及时补充和更新最新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信息,特别是茶树功能基因、茶树次级代谢关键酶及基因、茶叶功能成分与健康和茶叶代谢组学与品质化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研究进展;挖掘茶叶的内含成分及其合成代谢与先进的栽培技术、优良的茶树品种、新颖的茶深加工产品及绚丽多姿的茶文化等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学生领略、见识或感受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魅力,启发学生在相关领域的思考,进而激化学生的创新意愿,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茶叶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与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加工与贸易和茶文化等产业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在魅力及给茶产业带来的无限活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萌发创业的遐想。

(三)  专创融合案例引入课堂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专创融合”案例有机融入课堂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茶产业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增强课堂趣味性和让学生产生代入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以风靡世界的奶茶为例,所谓奶茶,就是牛奶与茶的融合,实质就是让牛奶中的蛋白质与茶中的茶多酚络合形成细腻均匀、滋味醇和的茶乳酪,这是茶叶生物化学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奶茶自起源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由最初的将奶加到茶汤中衍生到珍珠奶茶、丝袜奶茶、果奶茶和奶盖茶等的出现,然而,真正掀起奶茶热潮的则要归功于新茶饮的出现。新茶饮是针对年轻“新新”消费者为主要客群的茶饮品牌,将数字化和新技术应用在奶茶的加工制售过程中,采用创新思维将各式各样的茶底、水果、酸奶和冰淇淋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让奶茶成为美味和时尚的结合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