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探析

作者: 桂玲智 龚涛 王昊

摘  要:党支部组织力对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交替更迭加快的新时代,对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学生党支部应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将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落实落地,结合学生教育的特点,有力提升组织力。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支部;组织力;高校;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0-0072-04

Abstract: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Party branche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elf-educ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of party members. In the new era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accelerating change of information,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Party branches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branches. The student Party branch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learning the spirit of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to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ranch education, management, supervision of party members, organizing the masses, and serving the masse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educa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way of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Party branches.

Keywords: the Spirit of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arty branch;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fting path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梳理了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四个时期阐释了阶段性胜利: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外交、国防、深化改革和推进统一等各个方面领导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科学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我们党持续紧密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力,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可以贯彻落实。新时代新要求,必须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严抓实支部工作,提升支部组织力。现有研究中虽然涉及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但是缺少系统研究和评价,缺少如何分析分力联动提升,当前引导学生党支部抓重点、补短板和强弱项,稳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在工作中要把服从中央、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能力,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3]。党支部组织力的分力主要有:领导力、结构力、管理力、学习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提升路径主要以这些分力为基础进行研究。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4]。现今,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整体状况良好,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基层认识不足、活动形式单调,有的学生党员因校外科研合作、国内访学和联合培养等原因比较分散,有的学生党员因科研任务要求,短期隶属于国内不同高校课题组,日常难以集中。学生党员无法按时集中的原因有多种,通常时间上不统一为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其参加理论学习和支部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弱化,同时也放松了对“三会一课”等制度的遵守,导致支部组织生活吸引力下降、凝聚力滑坡等现象凸显。有的支部书记因自身理论修养不够或工作经验不足,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稍显乏力,一定程度上成为疲于完成任务的为“开会”而开会的支部书记,组织生活存在走过场、随大流、贴标签和“两张皮”等现象。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联网促进了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和开放化,为高校学生认识世界、接触世界打开了便捷的通道,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伴随全球经济的开放与合作,各国不同思想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愈加频繁,一些在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上相对有优势的国家,意图通过文化渗透等方式侵蚀我国,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巩固和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应是所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发展不平衡

目前,高校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做到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参加活动、自主学习理论和深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生活的程序化、呆板化和形式化等。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任务加重,逐渐产生个体惰性,以及年轻人有意无意地拖延疲沓等问题凸显,导致学生党员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再好的学习内容、再具有时效性和实践意义的学习价值都存在被削弱的可能。

首先,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有限。有的学生党员在追求个人进步的同时忽视了对党支部、团支部及班级的联动、带动作用,在同学中威信不高。有的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较为随意简化,把本应严肃的组织生活过成了带有娱乐性质的“茶话会”,导致组织生活会和班、团活动区别甚微。个别学生党员还对周围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同时又不向组织反映,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支委配备力量不足。有的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要负责的学生人数体量庞大,日常事务繁杂,疲于完成各项事务性工作,支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有的支部书记由在读学生担任,在读学生自身尚欠积累,在忙于学习、科研、实践和就业的同时,对于调动支部成员积极性、创造性工作方面思考尚少,支部作用难以体现,整改措施难以落实落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时,学习成绩和科研业绩等占比相对较大,无形之中造成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另外,社会上负面事件和信息冲击了党员的价值观。有的师生党员是业务尖子,平时工作和学习非常忙,遇到时间冲突时往往“让位于”业务,出差或科研、学术等安排优先于“三会一课”,学习和活动经常缺席或请假,但是在学生评奖评优等方面并不参看其是否严格参与了学习等。受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汇交融的影响,一些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发生转变。相关理论研究难以跟上,缺乏对现有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党支部成员对支部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部分支委对支部工作如何开展思考较少,工作创新有限,或畏难情绪作梗,对存在的问题难以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等。

组织力各分力要整体协同提升,避免出现“木桶效应”。党支部的政治建设、支部设置、支委配备、党员党性、党员教育、考核评价、激励措施、品牌文化及工作方法等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强弱有显著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也验证了前文提出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分力:领导力、结构力、管理力、学习力和凝聚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分力之间存在联动关系。要提升组织力,不是单单提升其中一项分力即可达到效果,而是要各分力整体协同提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避免出现“木桶效应”。

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适时保障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开创了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新局面、新气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内容十分深刻和丰富,对于更好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此基础上,基层党支部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紧紧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为抓手,在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上下功夫,增强感召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力。高校既要培养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和铁一般担当的学生党员队伍,也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党员通过学习从而深入思考,勇于投身实践,提高支部组织力与提升个人党性修养相辅相成,促进支部先进性发挥。

面对之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对局部地区的冲突和使其动荡不断及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青年大学生身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应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知难而进,顽强拼搏。习近平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5]”共产党员一直都是冲锋陷阵的勇敢战士,例如疫情期间以共产党员为突出代表的全国人民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凝聚起抗疫防疫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高校近半年时间没有全面复学,党支部如何正常开展工作,党员同志如何参与到组织生活,如何有效保证支部工作的质量,这是新阶段特殊时期需要思考的新情况、新问题。

领导力可以带动其他组织力分力提升,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的全面提升有重要意义。领导力与其他分力之间存在广泛相关性,提升领导力能同时带动其他各分力的加强,促进支部内组织力的提高。据调查发现支部书记的工作一般要比支委内其他成员工作做得更好,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支委的领导力。

结构力提升可以带动管理力和领导力的提升。支部内组织结构的优化改良,对于加强组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结构力可以提升支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支部班子成员的领导力。学生党支部的结构设置是否合理受学生党支部书记影响较大,结构设置较好的支部其支部书记的号召力也相对更强。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架构设置规范合理,其党支部的管理力、班子的领导力等也相对较好,在支部的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更加顺畅,支部成员获得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更高的积极性,形成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