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李小琴

OBE理念下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式探索与实践0

摘  要:OBE理念中,课程教学目标承担其中1~N个专业核心能力指标的培养与达成。因此,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从建立评价内容与核心能力指标匹配度、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及设置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等途径构建一种量化评价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过程性评价主观性强、量化评价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并且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实时掌握教学目标达成度情况,从而进行教学反馈与策略调整,使师生成长最大化,并且实现课程持续化改进。

关键词:OBE理念;课程教学;量化;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0-0080-05

Abstract: In the OBE concept, the training goal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s embodied by several core competence indexes, and the course teaching goal undertakes the training and achievement of 1~N core competence indexes. The achievement of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basis to support the achievemen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From establishing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he evaluation content and the core competence index,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course teaching, setting up the unifi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so on, a kind of model of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course teaching goal attainment degree is constructed.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rocess evaluation is subjective and operability, and can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ster the degree of achiev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so as to carry out teaching feedback and strategy adjustment, to maximize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OBE; curriculum teaching; quantification; goal achievement degree; evaluation mode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全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是目前主流的工程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1]。OBE理念下按照“专业毕业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的框架,进行顶层反向设计。在这样的设计框架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而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则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情况[2-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目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6]。其中终结性评价多以考试、测验和报告等形式呈现,以考核知识性内容居多,比较容易用客观量化的分数值进行评判,而过程性评价除了考核知识性之外,更多地考核学生学习态度、能力及素养等软实力。因此在量化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困难,特别是OBE体系中,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作用除了掌握学生核心能力达成的情况,更是及时反馈调整,促进师生成长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真正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持续改进、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OBE理念下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作用

根据OBE理念,课程教学目标评价主要实现以下两个作用。

(一)  以成果为导向,检验核心能力达成

OBE理念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通常用专业核心能力来表示[3],包含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人修养、问题解决和终身学习等,最终目标是培养能胜任该专业相关行业就业要求的人才。根据不同的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对不同的核心能力进行权重分配和设置,并且用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目标核心能力进行支撑。所以,课程目标达成度如何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关键因素,其课程教学及课程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达成。

在这样的架构下,一般每门课程支持1~3个主要的专业核心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这1~3个主要核心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活动设计。因此,课程教学目标评价需要检验课程所支撑的核心能力指标达成的情况。

(二)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师生最大化成长,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OBE理念中,课程教学评价除了检验学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更是作为课程教学过程中动态诊断、教学策略调整、及异常情况预警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4,7]。在OBE体系中,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占比较于传统的过程性评价要高,并且在内容上更侧重对课程所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评价,在时间上是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因此,在OBE体系中,过程性评价是按照教学周期进行的,便于师生实时了解掌握各项能力指标达成的情况,作为教学诊断、反馈和调整的途径和手段,能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出最大化,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性提高。

二  目前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评价内容和核心能力不匹配

OBE理念下课程评价的是课程所支撑的核心能力达成的情况。因此,在评价的内容方面需要与课程支撑的核心能力有对应关系,能够通过评价的内容体现核心能力指标。但是目前在过程性评价内容的选取上,还存在很多课程选取的内容点相近的情况,忽视了不同的课程在支撑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上有所不同[4]。

(二)  过程性评价主观性强,差异性大

过程性评价因为更多的评价核心能力诸如职业素养、终身学习等的“软能力”,在选取合适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师生在实施评价时,往往标准不一致,受评价主体的主观性影响很大,导致评价结果差异性也很大[4]。

(三)  过程性评价难以兼顾可操作性和全局性

虽然OBE强调过程性评价,但是课程在制定过程性评价记录时,如果记录指标太多,则降低操作性;如果记录指标过少,则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无法贯穿教学全过程,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持续改进、促进师生最大化成长的作用。

三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式的构建

(一)  构建评价的内容与核心能力对应关系

在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体系里,专业应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框架、教育教学体系和相应的质量控制闭环。毕业要求是支撑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达成的条件,课程体系为核心能力的达成提供支撑,课程教学具体实现这一支撑,课程评价是该体系中最为基础的质量评价闭环[8]。所以,课程评价的内容要与核心能力建立对应关系,除了传统课程评价中的知识评价,还包括技能、素质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培养。

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根据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设为八个,分别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等来对这八大核心能力进行支撑。其中每门课程支撑其中1~3项核心能力的培养,如表1所示。

在这样的课程与核心能力对应关系框架下,再构建课程评价内容与核心能力的关系,确保课程评价能够有效检验和支撑核心能力达成的情况,如表2所示。

(二)  统一量化各项评价的实施标准

为解决课程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师生主观性强、差异性大、评价指标过细和操作不方便等问题,还需要对各项评价内容和环节进行标准统一。基本原则一是需要准确量化地采用精确量化,比如专业能力中的期末考核环节;二是定性或者通过性考核的可以采用“加分制”“扣分制”及“分数分段计分制”的方式进行量化统一。所谓“加分制”可用于学生某些能力或指标达成,比如沟通合作、创新能力、项目管理及问题解决等;“扣分制”可以用于对达成要求不高,但是学生没有做到的情况,比如履行责任、沟通合作和终身学习等;“分数分段计分制”可用于平时作业、测验、实践和报告等环节,作为专业能力、问题解决等的评价量化。同一课程针对各项评价内容和环节设置相同的加分、扣分或分段计分标准,便于不同班级的师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评价,减少主观性。并且除了期末考核之外,过程性评价以定性量化为主,增加了可操作性。

四  实施案例

接下来,本文将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程制图为例,阐述OBE体系下,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式的实施。

(一)  根据所支撑的核心能力构建课程的评价内容

工程制图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是学生进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根据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八大核心能力指标,本课程主要支撑八大核心能力指标中的专业能力、履行责任和沟通合作三个核心能力,这三项核心能力在课程评价中的权重分别为70%、20%和10%。

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小组合作、考勤、在线学习、个人表现、作业、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七个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与核心能力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70%的专业能力以过程性评价中的个人表现8%、作业13%、阶段测验9%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40%构成;20%履行责任由考勤8%和在线学习12%组成;10%的沟通合作用小组合作来进行评价考核。

(二)  根据评价内容,统一量化实施标准

OBE体系中,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教学全过程提供实时地反馈和调整。因此,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将考勤、个人表现、小组合作、作业、阶段测验和线上学习4~6个评价内容贯穿至八个单元。根据课程支撑的三项核心能力的权重指标、八个单元的特点,对各个单元各个评价环节进行具体分值分配,确保各项评价内容与核心能力指标一致。课程各个评价内容、分值如图2所示,所支撑的核心能力如图3所示。

为减少评价主体的主观性,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以及能够实时掌握每一位学生三项核心能力达成度情况,及时对达成度完成较差的学生进行干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等,课程对过程性的六个评价内容进行定性量化赋分,便于不同师生之间统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