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 廉红霞 张立阳 高腾云 付彤 徐峰

牛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0

摘  要:为充分挖掘牛生产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更好地实施学生主动课程思政,该文阐明牛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整体规划,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载体和手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全方位构建牛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该文重点阐述河南农业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思政创新与特色及其课程思政改革成效,并对牛生产学课程思政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通过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在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方面进一步提高,以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牛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0-009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better implement students' initiative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for the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ow production science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arrier, teaching content,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tle production science course i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course. It also looks forward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By full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teaching,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nature of the course is further improved,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course and realize the whole staff,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Keywords: Cattle Production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等院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区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中贯穿思政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服务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当课程建设结束后,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无形中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时代的高校动物科学人才培养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专业技能与立德树人有机地结合。从“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同源性入手,把“立德树人”贯穿课程教学,深入挖掘牛生产学课程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2]。深入分析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思想政治和专业技能充分融合[3]。将思政教育与牛生产学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使思政教育进课本、进课堂、进头脑,最终达到知识、能力、品德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  牛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整体规划

牛生产学是动物科学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始终以强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的[4-5]。通过研究创新教育和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与改进课堂管理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

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教学方面,结合案例教学、人物事迹、媒体材料和专家讲座等素材,阐明国家对牛产业和草畜业的重视,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将牛生产学领域有重要突出贡献的企业及人物事迹(如冯仰廉先生、伊利乳业等的事迹)分享给学生,激发学生刻苦钻研、拼搏奋斗的奉献精神;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激发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兴趣;鼓励学生收集案例素材,并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思想。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已初步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坚持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关爱学生的成长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育工作者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培养的学生在创新创业和为社会服务方面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党日活动,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进行党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和思想政治意识。

牛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牛生产学思政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牛生产学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及前辈事迹,尤其是对学者贡献产生共鸣;关注牛生产学人文,提升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配合我国大力发展饲养草食家畜生产的策略,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牛生产学发展需要、胜任现代牛生产的技术工作者。

二  牛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一)  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简化分类体系的讲授,将重点放在牛生产管理部分,以适应专业课课时压缩的新形势。同时,采用“三段式循环式教学”,课堂讲授基本知识—生产实践教学—课堂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模式。

其次,对于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创建了“3+1”两段四模块六方向,即,课堂学习和生产实践两个阶段,“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四模块。在此基础上,将课程思政融入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结合案例教学、思政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动科专业、与时俱进、刻苦钻研的专业精神和“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意识。

最后,牛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总结和推广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得到加强和提高,取得良好效果。结合科学家人物素材,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科学家为学科发展所作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素养。

(二)  教学载体和手段

1  利用优质慕课,增加思政元素讲授

自2013年起建设慕课,随着教育部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可以方便、快捷、免费地获取大量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优质教学资源放到线上后,教师可以更从容地开展课程思政。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把中国故事、经典案例、失范事件也整合进线上教学和讨论环节,使线下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教学,以达到课程思政真正入脑入心的效果[6]。

2  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加强课程思政覆盖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解决了实验课时不足、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补充,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7]。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意外发现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动物生产虚拟仿真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生产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将动物福利和关爱贯穿于虚拟生产的全过程。这在以往常规的动物生产课程中也是难以实现的。

3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和课外活动能力等的重要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典型素材和鲜活案例,增强牛羊生产学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促使学生自觉地、系统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三)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

牛生产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牛的品种、生产力评定、饲养管理及牧场规划等,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牛奶的生产力评定及牛场的生产实践管理等,具体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见表1。

线上的教学文本、课件、视频等资源方便学生线上预习和学习;单元测试和作业便于学生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把握。线下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初步讲解;并且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翻转课堂、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升华,达到课程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四)  考核方式

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建立了多元化、动态化、综合化的成绩评定方式。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过程考评成绩由出勤率、学习主动性、任务方案和学习任务完成结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实验成绩由预习、实践操作、结果分析、思考题解答、实验秩序态度和实验报告等方面按比例综合评定;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二  河南农业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思政创新与特色

课程思政教学最终要服务于教学,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河南农业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思政采取的创新举措包括以下方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