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文科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檀晶晶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增强各国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国家之间贸易交流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不用通用语言,这时通用语言显得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需要大量对外汉语人才,必须加强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这是保障“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要素。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大特征,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文分析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汉语教育国际化科学内涵为基础,提出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实现路径与措施。各高校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上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国际人才,做好各学科综合水平建设,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培养路径。
关键词:汉语教育;国际化;路径;人才培养;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0-0154-04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nhances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countries, and the language of trad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Countries around the Belt and Road do not use common language, so common language is very importa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are needed to speak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must be strengthened. Thi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major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but also an important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s and meas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ized school run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teams, actively introduce international talents,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promote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of talents.
Keywords: Chines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personnel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一带一路”提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育互联合作,同时教育部在规划覆盖我国已经建交的国家的语言学习,各个高校也在积极采取不同措施,加快培养对外汉语人才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语言人才的需求。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各国高教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特征。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观点指明了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教育国际化体系建设备受瞩目,不同国家都立足于本国实际,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扶持,加快教育国际化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全国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优秀大学及学术机构进行实践性协同创新合作发展,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让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享有话语权。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学术交流,扩大本校在国际的影响力,提升高等教育实质性水平,让我国在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中成为世界高教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与引领者。为此国家从教育部到各级地方主管机构,积极实现“双一流”高校战略构建体系,加深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全面实行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为我国各高校综合实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未来发展保障。
一 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内涵与不同学说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对外汉语人才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教育,增强对沿线国家的了解,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包括65个国家,使用53种官方语言;其次是研究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国际化人才,我国目前急需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备或者是精通一种或几种语言,才能使文化交流工作顺利进行,这也是语言学院的发展使命;最后是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服务,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一定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与语言类院校进行合作,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的人才。语言是交流的基本工具,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一带一路”语言教育研究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也是完善“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国际上以及学术界关于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科学内涵有着不同的学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拿大学者简·奈特认为,汉语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留学生及教师在参与国际化交流合作活动中的一系列实践内容的总和,同时指明汉语教育国际化是将全球化国际化的战略思想理念融入到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中,让国际化思想指引高校的发展,并且应用于教育实践。汉语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多维度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在各个维度中既有世界各国的参与,也有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更有各国之间关于教育理念的比较与发展,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这些维度与高等教育理念、科研工作和发展社会服务实践都需要相互融合、相互结合。国内学术界关于汉语教育国际化的本质与内涵有着新的认知,其中包含了“过程说”“趋势说”“结果说”“理念说”的争鸣,可以说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结果,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培养方向的转变以及培养趋势,所以说汉语教育国际化最终可以认为是一种集合。以上所有这些概念,让我们认识到了学术界对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本质界定,以及与外国学者之间存在的分歧。综合来看,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化,目前正在以跨文化全球化的知识体系构建,融入到国际化教学交流当中,并且将这一思想引申至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开发、社会服务实践、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二 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培养对外汉语人才首先需要发现语言问题,通过语言实践解决不同的语言问题,笔者将通过对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院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培养对外汉语人才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推动对外汉语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国际化发展政策与方针,并将教学理念国际化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不断深入与国际各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提高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 汉语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意识不强,发展制约多
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各类外语高校纷纷设立相关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专业。虽然对外汉语专业开始受到语言类高校重视,但仍缺乏专业科学规划,大力倡导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是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各高校管理人员及教职工应树立国际化理念,从思想和认识上应重视高校国际化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有个别高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针上仍停留在文件或者口号上,并未开展任何实际性汉语教育国际化工作,也没有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纳入到整体科研活动中。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在领导层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合作,但由于下属各院系领导以及教师缺乏国际化理念,在具体工作中不愿主动参与一些实际工作,也最终没有得到落实。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都是以完成学校下达任务为主要目标,从思想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只停留在任务层面,并没有将国际办学理念引入到学校未来发展方针政策中。还有一些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由于缺乏职能部门的领导与方针政策指导,最终导致很多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战略发展方针未最终反哺于学校科研活动中,导致很多国际交流合作与学术活动在进行中期就不得不终止,从而让高校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受到了制约。
(二) 高校国际化教育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学习对外汉语可以维护国家利益,也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我国目前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体系已趋于完善,对外汉语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关键语言人才教育。目前语言类院校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时,没有与国际接轨,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主要是缺乏语言实践基地,没有积极与国外学校进行交流沟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语言类院校要加强国内外教学衔接,处理好多语种学习人才的专业课程和辅修课程,根据国家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体系。对外汉语人才培养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口语的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尤其需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大力倡导和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教学合作,就必须在学校内部培养出一支具有国际化格局与视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但就目前各高校实际发展程度而言,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很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学师资队伍方面仍有不同程度欠缺。还有一些高校虽然能适应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但由于后续师资队伍力量不完善,导致在很多国际交流活动推广进行中不得不终止。虽然有很多高校聘请了外籍教师或者海外留学高级人才充实学校师资队伍,但就占比而言,学校外籍教师与具有相应经验及学历的教职工人员占比不高,最终导致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程度依然较低。此外很多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也不完善,除高校国际化发展主管部门以外,各职能院系及科研部室具有较好外语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师资队伍以及管理干部队伍的国际化问题制约了高校的国际学术交流及国际化教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