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GSP模拟药房为依托对高职药学生药学服务能力提升的探讨
作者: 梁杏梅 廖乃英 黄欣碧 莫缓恒 黄湘 唐静芝 盘雯慧 农慧亮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所倡导的“5个对接”指的是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及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可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在校培养模式与“5个对接”是高度契合的。同时,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的GSP模拟药房于2017年建成,逐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加上以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药房实务》为基础进行实训内容的设计,若是能有效整合和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遵循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药学服务专业技能型人才,缩短实习生胜任岗位工作的时间,提高实习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好评率等问题,终将会得以顺利解决。
关键词:岗位需求;模拟药房;药房实务;药学服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1-0165-04
Abstract: The "five docking" advocated by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docking of school profession and professional post, the docking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post technical standard, thedocking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 docking of qualifications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nd the dock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Distinctly the training mode based on job demand in school and the "five docking" is highly fit. At the same time, the GSP simulation of pharmacy was build up in 2017, gradually passed the acceptance test and put into use. In addition, the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of pharmacy were invited to design and compile the teaching material "Pharmacy Practice". We intend to integrate and use the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act up to the guidance of "jobs demand". And the problem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shortening the time of being qualified for the work position, improving favorable rate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rom the enterprise will be solved smoothly.
Keywords: job demand; simulation of pharmacy; Pharmacy Practic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training mode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都强调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同时,对于药学职业教育则遵循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针,旨在塑造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所谓“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指将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高度融合,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锻炼,尤其要按照专业岗位群对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要求来加强课改和育人全过程,达到打造学生拥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娴熟专技能力的目的[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很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密切对接,缩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因此,以模拟药房为依托,融入行业、职业标准,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3-4]。
一 研究背景
当下药学职业教育较为凸显的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从而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矛盾。从实习企业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实习生的部分评价数据看来,调研结果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如何有效地缩短实习生胜任岗位工作的时间,如何提高实习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好评率,如何在教学中融合企业、行业标准,如何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机无缝衔接,都是我们当下面临并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依托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模拟药房为载体,将会对学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操作技能,产生不可估量的良性影响[5-6]。由药学系学生科提供的调研结果得知,药学系药学生在药学服务技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一个原因与模拟药房未建成及实训条件的不完善有关,学生没能切身体验在模拟药房里进行药品验收、陈列、盘点、审方、调剂、销售、中药汤剂代煎及收银等工作。因此,课题计划以药学优质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优化实训教学内容,依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岗位群能力要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同时梳理教学内容并形成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有机串联学生在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课题将《药房实务》实训内容整合为以下5个模块(图1),即药品咨询与服务、处方调配、常见病症用药指导、医疗器械使用以及门店日常工作,每一个模块又下设若干实践项目,便于给“准员工”们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及案例教学等多种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二 研究方法
药学系现拥有GSP模拟药房4间,均是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协商构建(柳州桂中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置有西药及中药专柜、保健品专区、医疗器械专区、阴凉库、药库、2间中药代煎室等。以2019届药学(2+3)专业的3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空白对照组(n=178),对其实行实训教学内容未经整合的常规教学;以2020届药学(2+3)专业的3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n=162),每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对其实行实训教学内容整合过后的系统培训,同时,课题制订了一套多维考核评分标准以对学生服务能力进行量化评估。实训内容整合为5个模块(图1),每个模块又下设若干子项目,供学生切实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身份。经过一轮系统培训后,以4个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①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分析学生的期末总评,其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操成绩和期末考试;②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提升方面的进步和收获;③教师评价,教师基于学生在整个实践周期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④企业评价,学生科每个学年例行对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认可度。
三 研究结果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GSP模拟药房为依托”的授课形式与现代药学职业教育的要求非常契合,且学院拥有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的环境和较强的硬件支持,对于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在GSP模拟药房里,模拟药房即社会药房、上课即上班、学生即店员、班长即店经理,能时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岗位意识,促进了“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机无缝衔接,帮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另外,构建与药学服务类职业岗位群需求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对学生通过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1+X”技能证书的考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一) 期末总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相对科学、合理和公平的评价方式,避免了期末考试一刀切的极端现象,且多元素组成的评价方式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经过课程组的集体备课讨论,课程总评由4个部分组成(见表1),考勤分主要分配在每堂课是否有迟到、早退、无故缺勤,以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睡觉、听歌、玩游戏等;课堂表现分主要分配在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回答问题、随堂测试及作业等;实训操作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每次实训内容的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操作注意事项和团结协作等的把握度;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加上使用学校推广普及的云课堂手机客户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上的多元评价都可以在该软件里进行评分设计、数据调取和总结分析等。对实训内容整合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学生的总评有所提高,初步提示此次课程整合是行之有效的。
(二) 学生自评:设置问卷
课程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填写并进行数据统计。该部分的数据也来自云课堂手机客户端,由统计结果来看(见表2),对于实训内容整合优化过后的培训,学生更喜欢跟岗位环境高度对接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学生认为优化整合过后的系统化实训锻炼能对今后工作产生正面的作用,有更多的学生认为课程对自己的知识迁移、知识转化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等。从学生的自评可以得到提示,学生对于此次实训整合是满意的、认可的,学生更易于接受这种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系统操作,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等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另外,在年度例行举办的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也提出了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对于自己尽快融入岗位角色很有帮助。
(三) 教师评价: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经过实训系统化培训之后,带教老师对于学生的变化总结了以下几点:①“打酱油”少了,团结协作多了,以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为例,每个学习小组收到一套医疗器械(包括电子额温枪、手臂式血压仪、真空拔罐器和血糖仪),在给足的30 min准备之后,带教老师随机抽取组内一位同学来展示其中一种器械的使用,这位同学的展示得分就代表整个小组的得分,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有效激发了组内荣誉感,团结奋进的劲头也显露出来了,谁都不想成为拖小组后腿的那个人;②学习更主动了,以药品陈列的实训为例,每组学生领取一定数量的药品进行陈列,陈列完毕之后学生自行进行组间点评,能越多的指出别组陈列错误,本组就能加越多的附加分,此次陈列实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投入的热情也很高涨;③综合能力提升了,实训的整合优化和系统锻炼为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学生报名参加本系部组织的“海王杯”药物制剂技术技能比赛、“双蚁杯”药品推介与调剂技能比赛、“东龙茂诚杯”手绘POP(药品促销)比赛及“东龙茂诚杯”药品知识培训技能比赛等的积极性很高,且也获得了较好的比赛名次;④思维更发散了,以用药咨询与指导的实训为例,学生要考虑到患者可能会咨询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前查找资料解决,如“北京安宫牛黄丸和南京安宫牛黄丸有什么区别”“作为补血圣品的阿胶孕妇能用吗”“哪几款感冒药不会引起瞌睡”“为什么高血压患者不能服用含有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等,这就要求学生对门店的药品、保健品及器械等要非常的熟知。
(四) 企业评价:企业对经过系统化训练的实习生进行评价
该项工作得到了学生科的支持和帮助,由学生科组织每年的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由于我校与区内外各药企均有较长时间的、较稳定的及较满意的校企合作关系,故企业评价这部分的问卷主要在学生的实习单位中开展。由调查结果来看(表3),实习企业对实习生的整体满意度在提高,实习企业认为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认为学生的门店药学服务能力在提升,且学生实习期间的离职率降低了,实习3个月即能基本适应岗位工作的人数也增多了。至此,笔者认为企业参与到学院的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能有效地让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对减少实习期间的离职率以及保证实习就业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课堂教学内容跟企业需求更加贴切,能缩短实习生胜任岗位工作的时间,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起到提高作用,且教学中能融合企业、行业标准,促进“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机无缝衔接。有了企业的及时反馈,才能让教学得以及时重整,而教学组织是否优化,又能影响到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是否更加顺畅,因此,课题的实践离不开企业的评价。